前言
“央视顶流”沦为直播间吆喝的“网红”?
那个在《超市大赢家》里笑容甜美的方琼,竟一夜蒸发!
15年前,她端着央视金饭碗却只是临时工;15年后,她粉丝破千万,却被嘲“掉价卖货”。
有人说她为养娃放弃编制,活成“卑微中年”;她却直播自曝月入百万,笑称“央视没给的钱,网友给了”。
一个曾因父亲早逝被迫辍学的纺织女工之女,逆袭成央视名嘴,又在49岁“自毁光环”扎进流量池。
到底是跌落神坛,还是把观众耍得团团转的“人间清醒”?
草根逆袭——从“纺织女工之女”到央视舞台
上世纪70年代的石家庄,方琼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
父亲在纺织厂干活,母亲在棉纺厂上班,一家四口挤在工厂分配的筒子楼里。
那时的她,每天最期待的事,是抱着家里唯一的收音机不撒手。
收音机里主持人字正腔圆的声音,成了她童年最奢侈的“玩具”,她总爱躲在被窝里,学着播音腔念报纸,连邻居都笑她“魔怔”。
15岁那年,父亲因病离世,家里的顶梁柱轰然倒塌。
为了减轻母亲负担,刚上初中的方琼咬着牙撕了高中录取通知书,转头扎进幼师中专。
那些年,她白天哄幼儿园孩子午睡,晚上缩在宿舍床上翻烂了借来的《主持人训练手册》。
没人知道,这个总被同事调侃“说话像播新闻”的姑娘,心里揣着个不敢说出口的梦。
命运的齿轮却在五年后重新转动。
听说市里话剧班招生,她攥着攒了三个月的工资报了名。
考场上一段即兴播报,让评委郭晨东眼前一亮。
这个从没学过表演的姑娘,硬是靠着模仿收音机里听来的“播音腔”,破格被推荐到部队文工团。
穿上军装那天,方琼在文工团排练室的镜子前站了很久。
没有科班出身的底气,她就每天最早到排练室开嗓,最晚离开背台词。
三年文工团生涯,她给炊事班报过菜单,替战友写过串场词,硬生生把自己磨成了“万能替补”。
机会总爱藏在最不起眼的角落。
河北电视台筹备新节目时,台长偶然看到文工团汇报演出里那个“说话带笑”的女兵。
一场试镜,方琼穿着借来的西装站上《激情久久》舞台,从此再没下来过。
观众爱极了她唠家常式的主持风格,没有高高在上的架子,倒像隔壁胡同口热心的“方姐”。
这股子烟火气,一路把她送进了央视大楼。
可外人不知道的是,这个在《超市大赢家》里带着观众疯跑的“央视名嘴”,直到离职那天,手里攥着的仍是张临时工作证。
那些年她总自嘲是“央视打工人”,但每个清晨推开化妆间的门,镜子里映着的,始终是当年那个攥着收音机学播音的倔丫头。
央视15年“临时工”的挣扎与辉煌
凌晨四点的央视大楼,方琼的化妆镜前永远摆着两样东西:一摞临时工作证,和一支用秃了的口红。
那些年,她带着全国观众在《超市大赢家》的货架间疯跑,在《三人餐桌》里聊家长里短,镜头前的“邻家姐姐”笑得没心没肺。
可台里开大会时,她的座位总在最后一排,临时工没资格坐前排。
她的主持风格在央视像块“异类招牌”。
当董卿端着诗词歌赋在春晚舞台吟诵,朱迅用流利外语采访国际政要时,方琼蹲在超市地板上教大妈抢打折鸡蛋,举着锅铲演示“三分钟快手菜”。
这种“菜市场式”的主持方式,让科教频道的冷门节目收视率翻了三倍,却也让她始终贴着“草根主持人”的标签。
台里老同事私下议论:“她再火也就是个借调来的,终究要回河北。”
别人录完节目能回编制内的办公室喝茶,她却要掐着表赶最后一班地铁回出租屋。
有次节目组聚餐,服务员递来账单时下意识绕过她递给正式工同事,那一刻她才惊觉:在观众眼里她是“央视名嘴”,在体制内她连签单的资格都没有。
2018年后的央视走廊里,方琼的身影越来越淡。
有人看见她录完节目就匆匆往家赶,儿子正处在中考关键期,丈夫杨阳独自带娃的第五年,书房墙上贴满了“妈妈什么时候回家”的便利贴。
转型的焦虑也在发酵:短平台的主播们开始抢走年轻观众,而她这个“央视临时工”,既够不到体制内的资源倾斜,又放不下身段跟网红抢流量。
某天清晨,她照常刷卡进台,保安突然拦住她:“方老师,您这张临时卡到期了。”
攥着失效的工作证,她站在央视东门发了十分钟呆。
十五年前她抱着简历战战兢兢走进这里时,绝不会想到,自己会用最风光的节目证明实力,又以最潦草的方式退场。
49岁的方琼,如今在何处?
清晨七点的直播间,方琼系着围裙煎鸡蛋的镜头,总能让网友恍惚——这真是当年央视镜头前光鲜亮丽的主持人?
如今的她,在账号里挂着“生活导师”的标签,粉丝量早破了千万大关。
镜头前的老式铁锅冒着热气,她边翻锅边念叨“孩子挑食就这么治”,评论区立刻刷满“比方姐当年教抢超市折扣还实用”的调侃。
转型当“网红”的方琼,把央视练就的控场能力玩出了新花样。
直播间里,她不用提词器,举着洗衣粉能唠半小时育儿经,转身又掏出拖把演示“三分钟清洁术”。
观众爱看她被油烟熏花口红的样子,说这比端着央视话筒更鲜活。
靠着这份“菜市场美学”,她的带货榜单常冲进平台前十,一款9块9的抹布能卖断货。
褪去央视光环的方琼,反而活得愈发自洽。她在直播里坦言,离开体制最大的收获是“能准时接儿子放学”。
当年在央视走廊狂奔赶末班地铁的母亲,如今把直播间设在自家客厅,身后书架上摆满儿子得的奖状。
有网友嘲讽她“沦落到卖抹布”,她笑着回怼:“抹布能擦干净灶台,可比擦镜头实在。”
偶尔刷到部队文工团的老照片,她还会指着军装照对粉丝说:“这身衣服教我,站着挣钱不丢人。”
当年在炊事班报菜单练出的嗓门,现在用来喊“三二一上链接”依然中气十足。
镜头扫过她眼角的皱纹时,恍惚还能看见《激情久久》里那个蹦跳着报幕的姑娘,只不过这次,舞台的灯光握在了她自己手里。
结语:方琼的“消失”与重生
方琼的故事就像她直播间的铁锅,前半生被命运架在火上烤,后半生自己掌握了火候。
从纺织女工的女儿到央视临时工,再到千万粉丝的“生活导师”,她的人生总在别人觉得“该安分”时突然转弯。
那些年观众在电视里追着她跑超市,如今跟着她学煎荷包蛋,变的只是舞台,不变的是那股子把日子过出响动的劲儿。
当别人还在名利场里抢破头时,这个“消失”在央视舞台的女人,早就在自家厨房找到了新战场。
她的退场不是谢幕,而是撕掉标签后的重生。
方琼用半辈子证明:普通人最漂亮的逆袭,不是爬上多高的位置,而是活成自己的说明书。
信息来源:搜狐:从“央视名嘴”到“查无此人”,方琼的消失是整个主持界的悲哀
腾讯:当兵出身,半路杀入央视,主持综艺走红,方琼为何急流勇退?
人民资讯: 还记得《家政女皇》方琼吗?央视15年“临时工”,现带货名气高
人民资讯:央视主持方琼罕晒近照!17岁儿子身高190,大8岁老公是某卫视高层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