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小陈,这是我的全部家当了。"老人将装满废品的三轮车停在店门口,从怀里掏出一卷皱巴巴的钞票。"剩下的,我来你店里帮忙抵。"

陈建国看着眼前这位满脸沧桑的老人,接过钱时手却迟迟没动。

他望向店内挂钟,七年了,整整七年,这位老人从未想过白吃。

而今天,当他掏出这笔钱时,陈建国知道,有些东西比钱值钱得多,却常常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刻才看得清。

01

聚福轩位于小城南区的一条老街上。

这是一家普通的中式小饭店,装修朴实,米黄色的墙面,几张红木桌椅,墙上挂着几幅山水画。主打家常菜,价格亲民,生意不温不火。



陈建国今年四十有五,中等身材,眉眼间透着善意,脸上的皱纹昭示着生活的艰辛。他与妻子王丽共同经营这家小店已有十五个年头。日复一日的忙碌使他的脊背略微弯曲,但精神依然矍铄。

那是七年前的一个雨夜。

十一月的雨带着刺骨的寒意,从阴沉的天空倾泻而下。陈建国站在门口,望着街对面的新式餐厅,灯火通明,生意兴隆。

"建国,发什么呆呢?赶紧进来,风大。"王丽的声音将他的思绪拉回。

"嗯,马上。"

陈建国正准备关门,忽然看见一个佝偻的身影站在店外的屋檐下。那是个老人,推着一辆满载废品的三轮车,衣衫褴褛,双手冻得通红,不停地搓着取暖。

"大爷,外面冷,要不进来坐坐?"陈建国打开门,冲老人喊道。

老人迟疑片刻,终于点点头,将三轮车推到墙边,小心翼翼地走进店内。

"来杯热茶吧,外面太冷了。"陈建国倒了杯热茶递给老人。

"谢谢,谢谢。"老人接过茶杯,冻僵的双手微微颤抖。

陈建国看着老人贪婪地汲取茶杯的温度,心头一阵酸楚。"大爷,吃点东西吧,我这还有些汤和馒头。"

"不用了,我不饿。"老人摆摆手,但肚子却背叛了他,发出咕噜声。

陈建国不由分说,转身去了厨房,端出一碗热汤和一个馒头,放在老人面前。"吃吧,吃完再走。"

老人望着热气腾腾的食物,眼中闪烁着泪光。他慢慢地吃着,像是在品尝世界上最美味的食物。

"多少钱?"吃完后,老人从破旧的衣兜里掏出一些零钱。

"不用钱,一点小事。"陈建国挥挥手,"雨这么大,大爷住哪儿?"

"我..."老人低下头,"随便找个地方就行。"

陈建国与王丽对视一眼,王丽微微点头。

"大爷,今晚就在我店里凑合一宿吧,后厨有个小床位,平时给帮工休息用的。"

老人抬起头,眼中满是不可思议,"这...这不太好吧?"

"有什么不好的,总比淋雨强。"陈建国拍拍老人的肩膀,"跟我来。"

那晚,李大爷在聚福轩的后厨小床上度过了一个温暖的夜晚。这是他多年来睡得最安稳的一觉。

02

第二天早晨,陈建国起床后发现老人已经起来,正在清扫店门前的落叶。

"大爷,这么早就起来了?"

"睡不惯,习惯早起。"李大爷放下扫帚,"谢谢你们昨晚的收留,我得赶紧走了。"

"吃了早饭再走吧,我这就去做。"

"不用了,已经麻烦你们太多。"

"大爷,别客气,一点早饭算什么。再说,这么冷的天,空腹容易生病。"陈建国不容拒绝,转身进了厨房。

一碗香喷喷的皮蛋瘦肉粥,两根油条,一小碟咸菜。

李大爷吃得很慢,仿佛要记住每一口的滋味。吃完后,他再次掏出零钱,被陈建国拒绝了。



"大爷,我叫陈建国,这是我的店,聚福轩。以后路过这,随时可以来坐坐。"

"我姓李,李守诚。"老人说完,推着三轮车离开了。

陈建国望着老人远去的背影,心中泛起一丝涟漪。他没想到,这次偶然的相遇,会成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

从那天起,李大爷偶尔会来聚福轩。

每次来,陈建国都会留一些剩菜给他,有时是一碗面条,有时是几个包子,不多,但足够一顿饱餐。李大爷总是想付钱,陈建国总是拒绝。

"陈老板,这样不行,我不能总白吃你的。"一次,李大爷坚持道。

"大爷,这点食物算什么,再说都是剩的,倒掉也可惜。"

"那我帮你洗碗、打扫总行吧?"李大爷不愿一直接受施舍。

陈建国看出了老人的自尊心,点点头,"那行,有空就来帮忙,就当是交换。"

就这样,李大爷开始在聚福轩帮忙。他洗碗、扫地、擦桌子,做得认真仔细。虽然动作缓慢,但一丝不苟。

时间一长,陈建国了解到更多关于李大爷的事情。

李守诚,67岁,退休教师,因病提前退休。妻子早逝,育有一子,但儿子在十年前出车祸去世,儿媳改嫁,留他一人。退休金微薄,不足以维持生活,便靠拾荒补贴家用。

"您是老师啊?教什么的?"一次闲聊中,陈建国惊讶地问道。

"中学语文,教了三十多年。"李大爷眼中闪过一丝怀念。

"那您的学生肯定很多,怎么没人照顾您?"

李大爷摇摇头,"人各有命,不能麻烦别人。再说,我这样的老头子,谁愿意搭理啊。"

陈建国沉默了。他想起自己的父亲,如果还在世,也和李大爷差不多年纪。

"大爷,以后每天中午来我这吃饭吧,就当是给我帮忙的酬劳。"陈建国突然说道。

"这...太贵重了。"

"什么贵重不贵重的,就是一顿饭。你帮我干活,我给你饭吃,天经地义。"

李大爷眼眶湿润了,"陈老板,你是个好人。"

从那天起,李大爷每天中午都会准时来聚福轩吃饭。不是剩菜剩饭,而是陈建国专门为他准备的一份饭菜。虽然简单,但色香味俱全。

店里的小工小张对此颇有微词。

"老板,那老头天天白吃,也太不像话了吧?"

"怎么是白吃?他帮我们干活呢。"陈建国反驳道。

"他干那点活值一顿饭?再说他那样子,对店形象也不好啊。"

陈建国脸一沉,"小张,话不能这么说。人活一世,总有起落。我们现在好,不代表以后一直好。李大爷以前可是老师,教书育人的,值得尊敬。"

03

小张撇撇嘴,不再说什么,但眼中的不屑依然明显。

不只是店里的人,有些顾客也对李大爷的存在表示不满。

"陈老板,你这店怎么总是有个要饭的?影响食欲。"一位常客这样抱怨。

"他不是要饭的,是我店里的帮工。"陈建国义正言辞地说。

"帮工?就他那样?"顾客满脸怀疑。

"别看他年纪大,做事可认真了,比很多年轻人都强。"

虽然嘴上这么说,但陈建国心里也有担忧。他的店本就生意不太好,若因此失去顾客,那就更加雪上加霜了。

晚上回家,王丽也提出了异议。

"建国,我知道你心好,但也不能这样啊。那老人每天来,顾客多有微词。"

"丽子,你没见他吃饭时那个样子,多可怜。我就给他一顿饭,又花不了多少钱。"

"我不是心疼那点钱,只是..."王丽欲言又止。

"只是什么?"

"只是你这样,会不会太滥好人了?这世道,好人不一定有好报。"

陈建国沉默片刻,"丽子,我不求什么好报。就想着,万一我父亲还在,流落他乡,也有人能这样帮他一把,那该多好。"

王丽看着丈夫,轻叹一口气,"你啊,心太软。"但眼中却满是爱意。

半年过去,李大爷成了聚福轩的常客,甚至可以说是半个员工。

随着接触的加深,陈建国发现这位老人不简单。他学识渊博,谈吐不凡,对诗词歌赋、历史地理都有独到见解。每天闲暇时,两人聊天,陈建国总能获得新的知识。

"大爷,您这么有学问,为什么会沦落到拾荒呢?"有一次,陈建国忍不住问道。

李大爷望向远方,眼神复杂,"命运弄人啊。人生在世,谁能料到会有什么变故?"



陈建国感到其中有隐情,但没再追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不愿提及,必有苦衷。

就这样,李大爷每天中午来吃饭,偶尔帮忙干活,两人关系日渐亲近,如忘年交。

时光飞逝,转眼三年过去。

聚福轩的生意每况愈下。

小城发展迅速,老街成了开发热点。附近新开了几家连锁餐厅,装修豪华,菜式新颖,吸引了大量顾客。相比之下,聚福轩显得破旧不堪,门可罕至。

"建国,这月又亏了。"王丽愁眉不展地翻看账本。

"没事,下个月会好的。"陈建国强作乐观。

"你每个月都这么说,可事实呢?"王丽合上账本,"租金又涨了,这样下去,我们撑不了多久。"

04

陈建国沉默了。他知道妻子说的是事实。

隔壁新开的"金鼎阁",每天顾客盈门,香气四溢。而他们的店,冷冷清清,有时一天只有几桌客人。

"要不...我们转让店面吧?"王丽试探着说。

"转让?这店我们经营了十五年,就这么放弃?"

"不放弃能怎样?硬撑下去,只会越陷越深。现在趁着还有点价值,转让了还能回点本钱。"

陈建国摇摇头,"再等等,我再想想办法。"

他不想就这样放弃。这家小店承载着太多回忆:刚结婚时两人一穷二白,靠亲戚朋友借钱开的店;女儿小时候在店里跑来跑去的身影;无数个披星戴月的日夜...一切都在这方寸之地刻下烙印。

更何况,还有李大爷。

这些年,李大爷已成了店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天中午,准时出现,吃完饭后帮忙干活,傍晚离开。有时候店里忙,他甚至会留下来帮忙到很晚。

陈建国不知道如果店没了,李大爷该去哪里。虽然只是一顿简单的饭菜,但对老人来说,或许是生活中为数不多的温暖。

压力不止来自生意。

陈建国的女儿小雨今年高三,明年就要上大学了。大学的学费、生活费,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如今店里入不敷出,这笔钱从何而来?

员工也开始流失。

小张在一个月前去了"金鼎阁",工资比聚福轩高出一倍。厨师老郑也提出了辞职,说找到了更好的去处。

陈建国没有挽留。这个世道,谁不为生活奔波?他们有自己的选择,他不能责怪。

一天中午,李大爷像往常一样来到店里吃饭。

"陈老板,我看你最近愁眉不展的,是不是店里出什么事了?"老人敏锐地察觉到了异常。

陈建国勉强一笑,"没什么大事,就是生意不太好。"

李大爷看了看空荡荡的店面,点点头,"我明白了。那我以后不来添麻烦了。"

"大爷,你这说的什么话?你来吃饭,是给我面子。再说,你还帮我干活呢。"

"陈老板,我又不是傻子。我知道店里困难,我每天来吃饭,只是增加你的负担。"

"大爷,不是这样的..."

"陈老板,"李大爷打断他,"这三年,你对我的好,我记在心里。但人不能一直依靠别人,我自己能照顾自己。"

陈建国看着老人坚定的眼神,知道他主意已定,一时语塞。

"陈老板,别担心我。我这把老骨头,饿不死。"老人拍拍陈建国的肩膀,"倒是你,要保重身体。店里的事,总会有解决办法的。"



"大爷..."

"行了,不说这个了。今天的饭还没上呢,我都等饿了。"老人故意岔开话题。

陈建国只好去厨房准备饭菜。端出来时,发现李大爷在收拾店内的桌椅。

"大爷,你休息,我来就行。"

"闲着也是闲着,我帮忙收拾一下。"李大爷头也不抬,继续干活。

05

吃完饭后,李大爷没有像往常一样离开,而是留下来帮忙更多的事情:洗菜、切菜、接待顾客,甚至偶尔下厨烧几个简单的小菜。

这一切,陈建国看在眼里,暖在心里。他知道,老人是在尽自己所能地帮助他。

晚上打烊后,李大爷终于要离开了。

"大爷,明天还来吗?"陈建国问道。

李大爷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挣扎,终于点点头,"来,当然来。不过不是来吃饭的,是来帮忙的。"

陈建国想说什么,但看到老人坚定的眼神,只能点头,"好,我等你。"

望着老人消失在夜色中的背影,陈建国心中五味杂陈。这个世界,有人为了一己私利不择手段,也有人在自己困难的时候,仍然想着如何帮助别人。

第二天,李大爷果然来了,不是中午,而是一大早,帮忙打扫卫生、准备食材。

"大爷,你吃早饭了吗?"陈建国问道。

"吃了吃了,你忙你的。"李大爷头也不抬地回答。

陈建国知道他没吃,但没有拆穿,而是默默地做了一份早餐,放在老人面前,"休息一下,吃点东西再干。"

李大爷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感动,"谢谢。"

就这样,李大爷从每天来吃一顿饭,变成了每天来帮忙干活。陈建国依然会给他准备饭菜,但李大爷总是推辞,说自己不饿,或者已经吃过了。陈建国只好偷偷地给他准备,放在他工作的地方,看着他一点一点地吃完。

时间一天天过去,聚福轩的生意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更加萧条。最后两名员工也提出了辞职,只剩下陈建国夫妇和偶尔来帮忙的李大爷。

"建国,我们已经三个月没交房租了。"一天晚上,王丽忧心忡忡地说。

"我知道,房东催了好几次了。"

"我们手里的钱,交了房租就所剩无几了。下个月小雨就要报考大学,学费怎么办?"

陈建国沉默不语。

"要不...我们去借点钱?"王丽试探着问。

"借钱?找谁借?亲戚朋友都借遍了,谁还会借给我们?"陈建国苦笑。

"那银行贷款呢?"

"银行?你忘了上次去银行,人家连门都没让我们进吗?"

王丽红了眼眶,"那我们该怎么办?"

陈建国握住妻子的手,"丽子,我想了很久,或许我们真的应该放弃这家店了。"

"你终于想通了?"



"嗯。老郑的亲戚在外地开了个工厂,说可以介绍我们去。工资虽然不高,但至少稳定,能维持生活。"

王丽点点头,"只要能养家,做什么都行。"

"那就这么定了,月底关店,我们去外地投奔老郑。"

决定一旦做出,陈建国反而轻松了许多。虽然不舍,但生活必须继续。

06

第二天,他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李大爷。

"大爷,我有事要跟你说。"

"什么事?看你表情这么严肃。"

"我...我决定月底关店。"

李大爷手中的抹布停了下来,"为什么?"

"欠了三个月房租,再不走,房东要赶人了。而且,小雨明年上大学,我得为她筹学费。"

李大爷沉默良久,"你们有什么打算?"

"老郑介绍了个工厂,我和丽子准备去那工作。"

"外地?"

"嗯,离这有点远。"

李大爷点点头,没再说什么,只是手中的动作慢了许多。

"大爷,我联系了社区养老机构,他们说可以帮你安排一个床位。"

"不用了,"李大爷摆摆手,"我自己能照顾自己。这么多年都过来了,不会有问题的。"

陈建国还想说什么,但看到老人坚决的眼神,只好作罢。

接下来的日子,两人都心事重重,但谁也没再提起关店的事。李大爷依旧每天来帮忙,陈建国依旧给他准备饭菜。似乎一切如常,但又都知道,平静下隐藏着即将到来的别离。

关店前一周,李大爷一反常态,没有早早过来。

陈建国有些担心,本想去老人常住的地方看看,但手头的事太多,一直抽不开身。

临近中午,店门口终于出现了熟悉的身影。李大爷推着他那辆破旧的三轮车,但车上不是往常的废品,而是一个尘封已久的木箱。

"大爷,你今天怎么这么晚才来?"陈建国迎上去。

李大爷没有回答,只是推着三轮车进了店。他的脸色凝重,眼神复杂,与往常的平和大相径庭。



"建国,我有事相求。"

"大爷,您说,只要我能做到的。"

"这个箱子,能暂时放在你店里吗?"

陈建国看了看那个木箱,有些疑惑,但没多问,"当然可以,放后厨吧,那里安全些。"

"谢谢。还有,晚上打烊后,我想和你单独谈谈。"

陈建国注意到老人的用词:不是"聊聊",而是"谈谈",显得格外正式。

"好,没问题。"

李大爷点点头,两人一起将木箱搬进了后厨。箱子不算太重,但体积不小,看上去有些年头了,上面的铜锁已经锈迹斑斑。

搬完箱子,李大爷像往常一样帮忙干活,但明显心不在焉,时常走神,手中的动作也慢了许多。

"大爷,你没事吧?看你今天精神不太好。"

"没事,可能是昨晚没睡好。"李大爷勉强一笑。

陈建国没再追问,但心中的疑惑更深了。李大爷这反常的举动,与那个神秘的木箱,还有这次"谈话",肯定有什么联系。

一天的时间在忙碌和等待中度过。

07

晚上,最后一位顾客也离开了,王丽收拾完桌椅,对陈建国说:"我先回去了,你和李大爷谈完早点回来。"

"你怎么知道我要和李大爷谈?"

"他下午告诉我的,说有重要的事。"王丽看了一眼后厨,"你们慢慢聊,不急。"

陈建国点点头,送走了妻子。

店里只剩下他和李大爷。

老人坐在角落的桌前,神情严肃。陈建国走过去,给两人倒了杯茶,坐下来。

"大爷,什么事这么严肃?"

李大爷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深深地看了陈建国一眼,仿佛在确认什么。

"建国,我们认识多久了?"

"七年了。"

"七年...时间过得真快啊。"李大爷感叹道,"这七年,你对我的好,我都记在心里。"

"大爷,你这说的什么话,不过是举手之劳。"

"不,对你来说可能是举手之劳,对我却是救命之恩。"李大爷的声音有些哽咽,"那个雨夜,如果不是你收留我,我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了。"

"大爷..."

"让我说完,"李大爷举手打断,"这些年,我看着你夫妻二人辛苦经营,善良待人,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放弃对我这个老人家的关照。我很感动,也很愧疚。"

"愧疚什么?"

"愧疚我一直在隐瞒你们。"



陈建国一愣,"隐瞒什么?"

李大爷深吸一口气,"我不是普通的拾荒老人。"

"我知道,你是老师,很有学问的人。"

"不,不只是这样。"李大爷摇摇头,"我有些事情没告诉过你们,也不敢告诉你们。但现在,我想是时候了。"

陈建国感到一丝紧张,却也隐约有些期待。他一直觉得李大爷身上有秘密,如今终于要揭晓了。

"建国,你相信我吗?"

"当然相信。"

"那跟我来。"

两人来到后厨,李大爷走到那个木箱前,从怀里掏出一把钥匙。钥匙看起来很旧,但被擦拭得很干净,在灯光下闪着微弱的光芒。

"这个箱子里,是我的过去。"李大爷说着,将钥匙插入锁孔。

锁咔嗒一声打开了。

李大爷让陈建国坐下,自己也坐在一旁的椅子上。

"接下来我要告诉你的事,可能会让你震惊,甚至不敢相信。但我发誓,句句属实。"

陈建国点点头,心跳不由自主地加速。可老人的话如同一声惊雷,在陈建国脑海中炸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