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工厂的门我就托付给您了。”张明站在厂门口,递过一把沉甸甸的钥匙。
“工资不高,每月就一千块,您看行吗?”张明的眼神有些闪烁。
老李接过钥匙,笑着摇摇头:“我这把老骨头,能有个事做就知足了。”
“可是您的病......”张明欲言又止,眼中满是担忧。
老李拍了拍他的肩膀:“放心,死不了。”
一把钥匙,一份信任,一段无言的约定。
谁也没想到,这一守,就是整整五年……
01
清晨五点半,闹钟准时响起。
老李利落地翻身起床,这个习惯保持了五年,从未间断。
窗外还是一片漆黑,初春的寒气透过窗缝钻进屋内。
老李搓了搓手,娴熟地烧起了热水。
房间角落的老旧暖气片发出微弱的声响,却没有多少热量。
这是一个普通的筒子楼,建于八十年代,如今已经破旧不堪。
老李曾在这里住了三十多年,从年轻到老去,从意气风发到两鬓斑白。
他不需要太多时间洗漱,十五分钟后,他已经穿戴整齐。
桌上放着昨晚准备好的两个馒头和一小碟咸菜。
老李三两口吃完早饭,又从冰箱里取出一个保温瓶,装满热水。
他看了看墙上的挂钟,五点五十分,时间刚刚好。
推开家门,扑面而来的是刺骨的寒风。
老李缩了缩脖子,但脚步却很坚定。
小区里静悄悄的,只有几盏路灯散发着微弱的光芒。
这个老旧的小区住了不少像老李这样的退休工人。
但此时能出门的,恐怕只有他一人。
老李并不觉得辛苦,相反,他为自己依然能有用而感到欣慰。
十五分钟的步行,老李准时到达了工厂大门。
这是一家中小型的机械零部件加工厂,是他表侄张明的心血。
老李从口袋里掏出钥匙,轻车熟路地打开了大门上的三把锁。
沉重的铁门发出低沉的“吱呀”声,仿佛在迎接它的守护者。
老李推开门,先是在门卫室放下保温瓶,然后开始了他的“巡视”。
工厂不大,但老李每天都要绕着厂房走一圈,确保一切正常。
这不是张明要求的,而是老李给自己加的“任务”。
晨光渐渐洒落在工厂的屋顶上,老李看了看表,六点四十分。
再过二十分钟,第一批工人就要到了。
老李回到门卫室,拿出登记本,准备迎接新的一天。
七点整,第一位员工准时到达。
“李叔早啊,今天又是您最早!”年轻的小张笑着打招呼。
老李笑着点点头:“年轻人要有精神,别迟到了。”
陆陆续续地,更多的工人开始到厂。
老李认真地记录着每一个人的到达时间。
虽然张明从来不查这个登记本,但老李依然一丝不苟。
八点半,最后一批员工也到齐了。
老李这才从保温瓶里倒出一杯热水,慢慢啜饮起来。
门卫室不大,但被老李收拾得干干净净。
墙上贴着一张已经发黄的工厂规章制度。
桌子上除了登记本,还有一个老式的收音机。
这是老李唯一的消遣,每天中午,他都会听一会儿戏曲。
时间在重复的日常中悄然流逝。
上午巡视一次厂区,中午在门卫室吃自带的饭菜,下午再巡视一次。
老李的工作看似单调,但他却乐在其中。
他喜欢看着工厂一天天运转,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成长。
张明很少出现在工厂,生意越做越大,他需要到处跑客户。
每次回来,都匆匆忙忙的,和老李打个照面就离开了。
但老李不在意,他理解年轻人的不容易。
偶尔,张明会带些水果或者点心给老李。
“李叔,尝尝这个,我出差带回来的特产。”
老李总是笑呵呵地接过:“你呀,忙你的去吧,别管我这老头子。”
就这样,老李在工厂门口一守就是一年。
工资始终是一千元,按月准时发放。
老李从不计较这些,他知道表侄的工厂刚起步,不容易。
况且,对一个退休的老人来说,有事做比赚多少钱重要得多。
02
第二年的春天,工厂来了一位新的会计。
小王是个刚毕业的大学生,精明能干,但有些处事圆滑。
他刚来时,对老李这个看门的老人颇为尊敬。
但当他得知老李只是张总的远房亲戚,而且每月工资只有一千元时,态度明显冷淡了许多。
“李叔,您咋不找份好点的工作呢?一千块钱,在我们这小县城都不够吃饭的吧?”小王有一次故意问道。
老李笑了笑:“够用就行,我一个老头子,花销不大。”
小王撇撇嘴,没再说什么。
但从那以后,他见了老李,从热情的“李叔好”变成了简单的点头示意。
老李并不在意这些,他依然每天准时到岗,尽心尽责。
夏天来了,工厂里闷热难耐。
老李自掏腰包,买了几大桶凉茶,放在门卫室旁边。
“来,小张,喝点凉茶,解解暑。”
“谢谢李叔,您真是太好了!”
工人们感动于老李的细心,纷纷表示感谢。
茶钱是从他微薄的退休金里挤出来的。
张明知道后,执意要报销,被老李婉拒了。
“我也是工厂的一员,这点心意,你就别拒绝了。”老李说。
张明最终没有强求,但那个月的工资信封里,却多了五百元。
老李发现后,悄悄地塞回了张明办公室的抽屉里。
第二天,那五百元又回到了老李的口袋。
就这样来回几次,老李终于在张明的坚持下收下了钱。
但他并没有花,而是用来添置了更多的凉茶原料。
第三年,工厂的生意有了明显起色。
张明忙得更加不可开交,几乎一个月才回工厂一次。
每次回来,都是风风火火的开会,然后又匆匆离去。
老李看在眼里,既为表侄的事业蒸蒸日上而高兴,又有些担心他的身体。
“明啊,你这身体,可得注意点。”每次见面,老李都会叮嘱一句。
张明听后总是不耐烦地摆摆手:“没事,李叔,我身体好着呢!您就管好大门就行。”
这话听在老李耳中,不免有些刺耳,但他还是笑着点头。
年底的时候,工厂效益大增,张明给所有员工都发了奖金。
唯独老李,依然只领到了那一千元的固定工资。
有工人悄悄问他:“李叔,老板没给您发奖金吗?”
老李笑着摇头:“我这看大门的,拿死工资,不参与分红。”
其实,他心里多少有些失落,毕竟自己也是工厂的一份子。
但他从不表露,依然每天尽职尽责。
这一年的冬天特别冷。
老李每天更早地到厂,提前一个小时开启锅炉,为工人们准备温暖的工作环境。
他自己却常常冻得手脚发紫,却从不抱怨一句。
有一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封住了通往工厂的道路。
大部分员工都无法到达,只有住在附近的几个人艰难地赶到了工厂。
老李和这几名员工一起,清理了厂区内的积雪,确保设备不受影响。
当张明匆忙赶到时,看到的是一条已经被清理干净的道路,和正常运转的工厂。
令人意外的是,张明并没有表示感谢,反而皱起了眉头。
“李叔,您这么大年纪,干这种体力活干嘛?万一出点意外,我可担不起责任。”
老李一愣,笑容凝固在脸上:“我身体还行,不碍事的。”
张明摇摇头:“下次有这种情况,直接关厂一天。您就负责看好门就行,别的不用管。”
说完,他大步走进办公室,留下老李站在原地,心里五味杂陈。
那个冬天过后,老李的咳嗽变得更加频繁了。
厂里其他人都关切地询问,只有张明,从未过问一句。
小王甚至在背后说:“老李得病了,老板连个慰问都没有,真是冷血。”
这话不知怎么传到了张明耳朵里。
第二天,张明将小王叫到办公室,当众训斥了一顿。
“公司的事,你少在外面乱说!”张明的语气异常严厉。
从那以后,工厂里关于老李和张明的闲言碎语更多了。
人们都说,张明是个忘恩负义的人,对自己的长辈都如此刻薄。
老李知道后,只是苦笑,从不参与这些议论。
03
第四年,老李的儿子从大城市回来探望他。
儿子看到父亲瘦了一圈,眼中布满血丝,心疼不已。
“爸,你就别再上班了吧,我在城里发展得不错,完全可以养活你。”儿子真诚地劝说。
老李却坚决地摇头:“我还动得了,还能干活,为啥要去给你添负担?”
“可是爸,您在这看门,一个月才一千块,这也太......”儿子有些激动。
“现在的保安,起码也得三四千一个月啊!”
老李打断了他的话:“够用就行,再说了,明也不容易,工厂刚有点起色。”
儿子无奈,只能尊重父亲的决定,但临走前,特意去拜访了张明。
两人的谈话并不愉快,儿子直言不讳地表示了对张明待遇父亲过低的不满。
“我爸退休前可是高级工程师,到您这看门,一个月才一千,您良心过得去吗?”
张明冷着脸:“这是李叔自己同意的条件,我没强迫他。”
儿子气得脸色铁青:“我爸把您当亲人,您倒好,当廉价劳动力使唤!”
“公司效益不好,不是我不想多给,是真的困难。”张明辩解道。
“少来这套!我都打听清楚了,您的厂子这两年效益翻了三倍,还准备扩建呢!”
这场争执最终不欢而散,但儿子没有告诉老李。
他只是留下了一笔钱,叮嘱父亲有困难就去城里找他。
老李把这笔钱存了起来,一分未动。
回城后,儿子将这件事告诉了妻子,两人商量着要接老李去城里。
“那个张明实在太过分了,把叔叔当成廉价劳动力,还说什么公司效益不好。”
“可我都看到他开着豪车,带着女朋友去高档餐厅吃饭!”
正当他们计划着如何说服老李时,一个意外的电话打破了平静。
老李突然病倒了,被紧急送往县医院。
医生诊断为严重的肺炎,再加上多年积劳成疾,需要立即住院治疗。
工厂里的员工闻讯赶来,围在病房外,焦急地等待消息。
唯独张明,知道消息后只是冷冷地说了一句:“派人送点水果去医院吧。”
然后继续低头处理文件,仿佛老李只是一个普通员工。
保安队长忍不住说道:“张总,李叔为工厂付出这么多,您就不亲自去看看吗?”
张明抬起头,眼神复杂:“工厂这么多事,我抽不开身。”
保安队长摇摇头,失望地离开了办公室。
医院里,老李躺在病床上,脸色苍白,呼吸急促。
医生告诉前来探望的员工们:“老人家需要做个小手术,费用大概三万左右。”
员工们面面相觑,谁也拿不出这么一大笔钱。
“要不,我们凑一凑?”有人提议。
正在这时,小王匆匆赶来,神色慌张:“不好了,张总说......”
他支支吾吾,不敢说下去。
“说什么?你倒是说啊!”大家催促道。
小王深吸一口气:“张总说,公司没有报销个人医疗费用的制度,最多只能出五千元慰问金。”
这话一出,现场一片哗然。
“太过分了!李叔为工厂操劳五年,生病了连个像样的慰问都没有!”
“就是!张总开豪车、住别墅,连这点医药费都舍不得出?”
就在大家愤愤不平之际,老李的儿子风尘仆仆地赶到了医院。
得知情况后,他二话不说,立即办理了手术和住院手续。
“我爸的事,不劳张总费心了。”儿子咬牙切齿地说。
手术很成功,但医生建议老李需要较长时间的休养。
在病床前,儿子终于下定决心:“爸,这次您必须跟我回城。”
老李看着儿子疲惫的脸,缓缓点头同意了。
04
第五年,变化悄然而至。
工厂的规模扩大了三倍,员工人数也从最初的几十人增加到了上百人。
张明住进了高档别墅,开上了豪车,俨然一副成功企业家的模样。
而老李,依然住在那个老旧的单元房,每天骑着破旧的自行车上下班。
他的工资,五年来一直是一千元,从未调整过。
张明请了专业的保安公司负责工厂的安全工作。
但他特意嘱咐,门卫室的位置依然留给老李。
“李叔在那个位置已经五年了,那是他的地方。”张明对保安队长说。
保安队长虽然不解,但也只能遵从老板的意思。
新来的保安们对老李态度各异,有的尊敬,有的则暗地里嘲笑。
“看那老头,工作那么认真,一个月才拿一千块,是不是傻啊?”一个年轻保安笑道。
他的同伴接话:“听说是老板的什么远房亲戚,可怜巴巴的,只能靠这点钱度日。”
这些话传到老李耳朵里,他只是笑笑,从不辩解。
就这样,老李依然每天坐在门卫室,但具体的安保工作却由专业保安负责了。
这让老李有些失落,仿佛自己突然变得多余了起来。
有一天,张明的豪车停在工厂门口,从车上下来的不只是张明,还有一位打扮时髦的年轻女子。
“李叔,这是我女朋友,小云。”张明简单地介绍道。
小云上下打量着老李,眼中闪过一丝不屑:“这就是你常说的那个......”
她的话没说完,就被张明打断了:“对,就是常给我看门的李叔。”
老李热情地打招呼:“小云你好,明找了个好姑娘啊!”
小云勉强点点头,拉着张明的手匆匆进了办公楼。
他们走后,有员工悄悄告诉老李:“李叔,那女的可不是好东西,听说是冲着张总的钱来的。”
老李摇摇头:“人家年轻人的事,咱别管。”
但心里,他确实有些担忧。
不久后,一件事让工厂上下哗然。
张明要结婚了,对象就是那位名叫小云的年轻女子。
婚礼定在五星级酒店,据说光是场地费就花了上百万。
邀请函发到了每一位员工手中,唯独老李,没有收到。
当他小心翼翼地询问时,张明的回答让他心凉:“李叔,您就别来了,在工厂看着门就行。”
老李强忍着心中的失落,点点头:“好,好,我明白。”
其他员工得知此事,都为老李感到不平。
“太过分了!李叔对工厂这么好,连婚礼都不让人家参加!”
“可不是嘛,听说那小云嫌弃李叔穿得寒酸,怕丢人,所以才不让他去的。”
婚礼当天,工厂几乎空了,只有老李和几个值班的保安留守。
老李默默地坐在门卫室,翻看着自己儿子的照片,心中五味杂陈。
就在这时,从城里赶来了一通电话。
“爸,您怎么样?我听说张明结婚了,没请您?”儿子在电话那头愤怒地问道。
老李淡然道:“没事,我这把老骨头,也折腾不动了。”
儿子压抑着怒火:“爸,我下周就回去接您,这次您必须跟我走!”
老李沉默了一会,缓缓应允:“好,你来吧。”
挂了电话,老李望着空荡荡的工厂,眼眶湿润了。
五年来,他把全部的精力和感情都投入到了这个地方。
但现在,他终于明白,自己在张明心中,可能只是一个廉价的看门人。
婚礼过后,张明依然忙碌,几乎不到工厂露面。
纠结了几天后,老李终于做出了决定。
他来到张明的办公室,有些不安地开口:“明啊,叔想......”
还没等他说完,张明就理解了他的意思:“李叔,您是想跟儿子回城里去?”
老李点点头,眼中有些愧疚:“这工厂,我实在舍不得,但......”
张明笑着打断他:“李叔,您为工厂付出这么多,早就应该好好休息了。您放心去吧,工厂永远是您的家。”
老李眼眶湿润了,他没想到张明会如此理解自己。
“那...工资的事......”老李有些支吾。
五年来,他每月领取一千元工资,共计六万元。
在这个物价飞涨的年代,这个数字确实不高。
但老李从未因此有过任何怨言。
张明听出了老李的顾虑,笑着拍拍他的肩膀:“李叔,您放心,我会安排好一切的。”
05
离厂的日子定在了月底。
消息传开后,工厂上下都为老李准备了一个隆重的欢送会。
每个人都写了一张贺卡,表达对老李的不舍和祝福。
连一向对老李有些轻视的小王,也诚恳地道了歉:“李叔,这些年是我眼拙,没看清您的为人,对不起。”
老李笑着摆摆手:“过去的事,不提也罢。”
欢送会上,张明因为临时有事,未能出席。
这让老李有些失落,但他理解表侄的忙碌。
“叔,您别见怪,张总是真有急事,不然一定会来的。”保安队长解释道。
老李笑着点点头:“我知道,他一向忙。”
欢送会结束后,老李回到家,开始收拾行李。
五年来的点点滴滴涌上心头,让他既期待又不舍。
他翻出了一个旧盒子,里面存放着这五年来张明给他的每一个红包和每一个月的工资条。
这些纸片,记录着他与工厂的情感纽带。
第二天一早,老李最后一次来到了工厂。
他特意穿上了最整洁的衣服,仿佛是要见最重要的人。
门卫室已经被打扫得一尘不染,老李的物品也已经被整齐地打包好。
保安队长和几位老员工早早地等在那里,准备送老李最后一程。
“李叔,您保重身体,常回来看看啊!”大家纷纷说道。
老李的眼眶有些发红,但他还是笑着点点头:“一定,一定。”
他最后环视了一圈工厂,然后转身准备离去。
就在这时,他的手机响起了短信提示音。
老李掏出手机,是一条来自张明的信息,顿时就令他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