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罕见地向俄罗斯发出强硬威胁,宣称若因俄方原因导致俄乌停火协议未能达成,美国将对所有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征收25%-50%的“二级关税”。这一带有明显“长臂管辖”色彩的单边制裁威胁,不仅剑指俄罗斯能源出口命脉,更将中国等第三方国家直接置于经济胁迫之下。而就在特朗普表态次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启程赴俄罗斯展开为期三天的正式访问,与俄方高层就中俄关系发展及乌克兰局势等重大议题深入磋商。

特朗普政府此次祭出“二级关税”大棒,本质上延续了其“交易型外交”的一贯逻辑。在俄乌冲突持续胶着的背景下,美国试图通过能源制裁切断俄罗斯主要财政来源,同时向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方施压,迫使其减少对俄能源依赖。这种将关税工具与“次级制裁”相结合的做法,既是对国际经贸规则的公然践踏,更是对全球能源市场稳定的恶意破坏。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在威胁中特别强调“如果认定是俄罗斯的责任”,这一表述为其政策实施预留了弹性空间。



分析认为,美国此举一方面是为通过展现对俄强硬姿态迎合保守选民;另一方面则试图通过制造能源市场恐慌,推高国际油价以刺激本土页岩油产业复苏。面对美国的极限施压,中俄两国展现出高度的战略默契。王毅外长此访正值中俄关系提质升级的关键节点,双方将就落实两国元首共识、深化各领域合作展开全面部署。在能源领域,中俄近年来已构建起多元化合作体系,从东线天然气管道到北极液化天然气项目,两国能源贸易额持续攀升。

这种互补性合作不仅保障了中国能源安全,也为俄罗斯经济提供了重要支撑。在乌克兰问题上,中国始终秉持客观公正立场,主张通过对话谈判解决争端。王毅此行预计将向俄方转达中方关于政治解决危机的“和平小组”方案,推动国际社会形成合力。而俄罗斯方面则明确表示,愿与中国在联合国框架下协调立场,共同维护全球战略稳定。特朗普政府的单边主义行径正在重创全球经济秩序。



据世界银行统计,美国近年来发起的关税战已导致全球贸易成本上升3.6%,新兴市场国家首当其冲。在此背景下,中俄深化战略协作不仅具有经济互补性,更成为维护多边主义的重要力量。两国在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等新兴领域的合作,正在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同时国际社会对美国“二级关税”的质疑声音也在加剧。

欧盟委员会已明确表示,反对任何破坏多边贸易体系的单边措施;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则呼吁通过对话解决分歧。这种分化态势表明,美国试图构建的“制裁联盟”正面临越来越多的现实阻力。面对外部压力,外交部发言人明确指出,中俄合作既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受第三方干扰。这种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既维护了国家利益,又为地区和平稳定作出了贡献。



在全球治理层面,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构建起横跨亚欧大陆的合作网络。这种包容性发展模式,正在为破解“修昔底德陷阱”提供中国方案。中俄深化战略合作不仅是应对外部挑战的必然选择,更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力量。随着王毅访俄成果的逐步落实,中俄关系有望为动荡中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与建设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