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化史上,对联一定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它不仅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朝代的更替,更是见证了普通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它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有着非常普遍的实用性。
对联在古代如此受欢迎,那么到了千百年后的今天,对联会是怎样的命运,我们通过两个小故事来了解一下。
其中对联到了现在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意义,更多的是一种实用性,婚丧嫁娶,逢年过节人们会使用对联,除此之外,对联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不过也有极少一部分对联爱好者,他们还会创作一些有趣的对联,也是老师把对联融入到课堂之上。
郭淑月就非常喜欢对联文化,经常写一下对联来抒发情感,在网上郭淑月拥有很多粉丝,都是来看郭淑月写对联的,郭淑月还是一名幼儿园老师,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郭淑月会经常使用对联,尤其在认识汉字上联,对联起到了非常积极的带动作用。
有一次课上,郭淑月出了一句有趣的拆字联:劈开磊字石石石,
通过对联的形式,孩子们能够更加容易和直观的了解我们汉字的基本结构,比如这句上联的晶字就是由三个日组合而成的,以此类推,就让孩子们对出很多相关的下联,其中有一个孩子对出了一句让老师都佩服不已的下联:朋字分家两轮月。
网友们,你们觉得老师讲对联运用到课堂之上的这种方法如何?欢迎留言评论。
来自江苏的胡家欢也是一名对联爱好者,她出生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胡家欢都有涉猎,并且在诗词和对联方面,胡家欢非常有天赋,已经出版了自己的原创诗集。
她还有一名拥有几十万粉丝的对联博主,他经常在网上分享一些有意思的对联,得到了很多粉丝的点赞和好评。
前段时间胡家欢在网上出一句堪称千古绝妙的上联:上东坡,过板桥,入老舍,寻陶渊明,
上联出现了四位文化名人,分别是苏东坡,郑板桥,老舍和陶渊明。并且东坡,板桥和老舍都是一语双关。这句上联在网上引起了激烈的讨论,各地的才子佳人,纷纷来对下联,其中不乏很多精彩的下联。
来自重庆的网友对出了:喝杜康,观清照,携雪琴,拜周树人。
来自湖南的才女对出了:登太白,游秦观,穿贾岛,访徐霞客。
来自北京的网友对出了:向西游,渡水浒,转三国,做红楼梦。
各位网友。你们还能对出那些绝妙的下联?欢迎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