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约:3848 字
阅读时间约:5 分钟
本文章节:
01、父母与孩子靠得太近,反而容易“相爱相杀”
02、孩子离家后,父母也要有意识地改善亲子关系
03、夫妻关系的改善,也是自我家庭治疗的内容
04、掌握科学的育儿方式,让家族受益无穷
很多父母以为,如果想用“自我家庭治疗”帮助抑郁、双相孩子加快修复,那孩子必须得在家,得在自己眼皮子底下。
可现实是,很多孩子长大了,在家的时间很少,跟父母的联系也少得可怜。
比如,孩子在学校住宿了,至少得一周才能回家“打个卡”,有的孩子甚至一个月回来一次。
有的孩子已经步入社会了,工作的地方离家远,在外租房,独立生活。
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父母就没法开展“自我家庭治疗”了呢?
当然不是!
而且,有的父母和孩子相处没几天就容易吵架,对于这种情况,孩子不住在家反而更容易进行“自我家庭治疗”!
01、父母与孩子靠得太近,反而容易“相爱相杀”
其实,很多父母和孩子之间需要“距离产生美”,要是靠得太近,反而容易“相爱相杀”!
孩子被诊断为抑郁症、双相障碍,其中很主要的一个原因,是父母无意中对孩子造成了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
有些父母有自我反省的意识了,但自我反省的能力还是差点儿意思,不知道该怎么改,还是老踩坑里。
看到孩子的成绩单不太理想,父母有点失望,“怎么才考这么点儿分啊!”
看到孩子为了一些“小事”不高兴了,这些父母又忍不住说,“这多大点事,你别这么小气嘛!”
父母还没意识到自己说错话呢,孩子就已经情绪爆炸了!
此图为AI生成
有的父母更严重。明明知道有些话不该讲的,但情绪上头了就不管不顾了,嘴巴跟自动机关枪似的“输出火力”,收都收不住。
当然,有时候问题也不全部都在父母身上。
很多患病孩子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实在太多了,对父母非常敏感。父母都还没干嘛呢,他们只要看到父母那张脸就来气,主动挑事吵起来。
还记得疫情期间,孩子在家上网课,父母居家办公,一家人“大眼瞪小眼”,火药味极浓,一个刹不住就引发“亲子大战”,家里鸡飞狗跳!
所以,如果你们家属于这种情况,孩子又能适当独立的话,那还不如别长期住一起了,对父母、对孩子都好。
父母当然会很不舍,但长痛不如短痛!
有些孩子离开父母了,情绪反而好转,觉得自己终于“单飞”了,快乐轻松得不得了!
有些父母也发现了,孩子一回家就情绪波动,一分开就病情稳定,万万没想到,原来“离家出走”是治病的良药!
其实,这种情况的孩子,真正准确的诊断不是抑郁症、双相障碍,而是2018年确立、2022年才生效的新疾病——复合性创伤后应激障碍(C-PTSD)。
C-PTSD的病因非常明确,就是反复多次的、无法逃脱的创伤事件。
上面提到的患者就是在原生家庭里,遭受到了大量“难以逃脱”的心理创伤,尤其是父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
如今孩子离开家了,就相当于终于逃脱了,跟“刺激源”隔离开来了,情绪自然就更稳定了。
02、孩子离家后,父母也要有意识地改善亲子关系
而且,就算孩子离开了家,父母也能有意识地开展“自我家庭治疗”,缓解亲子关系,而不是躺平。
父母可以主动联系、关心孩子,但不要哪壶不开提哪壶,有些话题孩子一听就烦的,不想跟你说的,你就别问了。
比如“上课有没有认真听?”“月考有没有考好?”“处对象了吗?”“工资别花光了,要存下来”……
在亲子关系真正变得亲密之前,这种关心其实是“唠叨”,十有八九踩雷。
那你问啥呢?你要问那些能让孩子感受到支持和理解的:
“儿子,钱够不够花?”“宝贝,有没有人对你不好?爸妈跟你一起想办法”“有事情要爸妈帮忙的话,必须开口啊!”
当然,关心孩子也不要太频繁了,否则孩子会觉得你是在“查岗”,嫌你烦!
如果孩子在外面过得不太顺利,经常遇到挫折,他们很容易怀念以前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适生活。
这时候,他们会想起一些父母的好,淡化以前的心理创伤,不再那么耿耿于怀。
再加上父母现在懂得关心他们了,他们甚至会非常感动,亲子关系自然就缓和了。
那如果孩子在外面过得挺好的,这其实是好事,说明孩子的病情越来越轻了。父母要及时地、具体地肯定孩子,并引导孩子学会自我肯定。
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与认可,对父母的看法也会不知不觉发生变化。
如果孩子想回家,父母一定要表示欢迎!好吃好喝的准备好,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增加他们对父母和家庭的正性情绪。
但父母要做好心理准备,极有可能,孩子在家住了几天之后,亲子之间的小摩擦、小冲突又冒出来了。这都是过去还没解决、可能现在也还没法解决的问题。
所以,孩子不会在家住太久,也不适合太久,父母要意识这一点,别强求。不然的话,好不容易改善的亲子关系就“一夜回到解放前”了。
那要是孩子主动提出要多待一段时间的话,那说明亲子关系真的有了很大改善,父母变了,孩子也变了,可喜可贺。
但父母要继续自我反省,总结哪些话、哪些行为可能会激活孩子的心理创伤,尽量避开。
万一一不小心又激活了,父母可以诚恳地道歉,用实际行动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变化,继续改善亲子关系。
03、夫妻关系的改善,也是自我家庭治疗的内容
其实“自我家庭治疗”不是只针对亲子关系的,夫妻关系也是很重要的“治疗”对象。
此图为AI生成
可能有的父母觉得,“我们俩不用治疗,老夫老妻了,还能咋地,凑合过呗!孩子好就行了!”
但问题偏偏在于,如果父母的夫妻关系不好,孩子还是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