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欧洲大陆的中心,有这样一个国家,宛如中国失散已久的“亲兄弟”,甚至被称为欧洲的“东方古国”!
遇到国际问题的时候,他经常站在中方左右,甚至默默地为中国“挡刀”。
国与国之间,利益优先,这个国家为什么不计代价帮助中国?它究竟是谁?
外交并肩,患难与共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宣告成立的消息传遍了世界,欧洲各国对咱们并不看好,因为我们要面临着美国的压力。
然而,远在欧洲的匈牙利,却在短短四天后,就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它也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之一,这个速度之快,让当时还在观望的许多西方国家都感到惊讶。
随后,双方正式建交,开启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友谊。
朝鲜战争爆发后,当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无视中国警告、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时,匈牙利却坚定地站在了中国一边。
这种支持可不是简单的口头表态,而是实实在在的声援,要知道,当时敢于对抗西方阵营的国家寥寥无几,匈牙利的立场给了中国莫大的支持,面对匈牙利的友好,中方自然友好待之。
1956年,匈牙利爆发了“十月事件”,苏联的干涉内政让匈牙利陷入了流血冲突,咱们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援手,周恩来总理冒着危险亲赴布达佩斯,给了匈牙利人民极大的精神鼓舞。
周总理不仅带去了问候,也给匈牙利提供了宝贵建议,这份患难与共的情谊,让两国的关系更加牢固,基于中国的无私帮助,匈牙利不顾美西方的反对,在多次投票中力挺中国,是咱们在欧洲的坚实盟友。
信息源:欧盟最近有点懵,反华声明又被一票否决了 澎湃新闻 2021-06-07
进入新世纪后,中匈的关系依然很好,2021年,在欧盟的外长会议上,其他26个成员国一致决定“制裁中国”,向中国施压,干涉中国内政。
但匈牙利却独自投下了否决票,匈牙利代表在会议上据理力争,为中国发声,坚决反对这种无端的制裁行为,不仅打破了美西方集体制裁中国的阴谋,也彰显了中匈之间深厚的友谊。
除此之外,匈牙利还是第一个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欧洲国家,它的总统欧尔班还亲自出席了“一带一路”高峰论坛,这种“敢为人先”的勇气,是中匈友好的见证。
经贸合作,互利共赢
中匈的经济合作,也非常亮眼,合作项目一个接一个,两国的经济风生水起,光是2024年,中国企业在匈牙利的投资就超过了52亿欧元,占了匈牙利吸引外资的一半还多。
如今,扎根匈牙利的中资企业快600家了,而且大多数都是最近十来年才过去的,发展速度非常快。
要说最亮眼的合作领域,新能源绝对排第一,匈牙利成了中国新能源企业进军欧洲的“桥头堡”,尤其是电动车和电池这块儿,2016年,比亚迪在匈牙利建了电动大巴厂。
它生产的大巴充电两小时能跑400公里,不仅在当地卖得好,还出口到荷兰、英国这些发达国家,去年,比亚迪又放大招,要在匈牙利投资50亿欧元建新能源车工厂,可以创造几千个工作岗位。
宁德时代更狠,直接砸了73亿欧元在匈牙利建电池厂,这可是匈牙利“有史以来接到的最大单笔投资”,这个厂建成后产能能达到100吉瓦时,在欧洲绝对是数一数二的。
信息源:刚刚!“宁王”豪掷逾500亿元匈牙利建厂! 证券日报 2022-08-13
宁德时代这一来不要紧,把整个产业链都带活了,上下游配套企业跟着就过来了,现在匈牙利的动力电池产量已经冲到全球第四,眼看着就要当老二了,仅次于中国。
除了这些行业大佬,像亿纬锂能、欣旺达这些二线电池厂,也都跑去匈牙利建厂,去年,咱们投给匈牙利资了52.8亿欧元,连续两年成为匈牙利的最大外资来源国,手笔实在太大。
对匈牙利来说,这么大规模的投资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带来了大量的工作机会,像宁德时代的工厂,可以直接创造几千个岗位,间接带动的就业机会更是不计其数。
这还推动了匈牙利的产业升级,让它从一个传统工业国,摇身一变成了新能源领域的佼佼者,现在说起动力电池,匈牙利在全球都是排得上号的。
对中国企业来说,匈牙利也是个理想的落脚点,它正好在欧洲中心,交通运输非常方便,作为欧盟成员国,在匈牙利生产的产品可以畅通无阻地卖到其他欧洲国家,省去了不少关税麻烦。
而且,匈牙利的人工成本比西欧低,政府还给了外资企业各种优惠政策,这笔生意,对双方来说都是互利共赢的。
除了新能源,中、匈在其他领域的合作也在不断深化,比如数字经济、智能制造这些新兴产业,双方都在找合作机会,匈牙利人办事效率高,政策又稳定,对中国企业特别友好,这样的合作伙伴非常不错。
说到底,中匈经贸合作就是一场双赢的买卖,这种你情我愿、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才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看着两国生意越做越大,合作领域越来越广,不得不感叹:这生意,做得值!
中欧“亲兄弟”
虽然中匈一个在亚洲、一个在欧洲,从文化上看,双方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从外貌上看,在我们的印象中,欧洲人都是金发碧眼,但匈牙利却是欧洲唯一一个黑发比例高于金发的国家,走在匈牙利的街头,我们可以发现不少有着黑头发的人。
而且他们的相貌和咱们很神似,有学者认为,这可能跟古代匈奴西迁有关系。
匈牙利人名字的叫法也跟咱们一样,欧美国家一般都是名字在前,姓氏在后,但匈牙利却是反着的,比如他们总统叫欧尔班·维克多,“欧尔班”是姓,“维克多”才是名。
当我们与匈牙利人交流,称呼他们的姓氏时,会有一种奇妙的熟悉感,仿佛跨越了地域的界限,回到了熟悉的东方文化语境。
匈牙利语中也有许多“古突厥族”的词汇,与咱们新疆的维吾尔语特别像,比如“女儿”他们说“kiz”,维吾尔语是“qiz”,“猫”他们说“macska”,听着跟“喵喵”叫似的。
匈牙利人还特别爱吃辣,他们的辣椒粉在欧洲是出了名的,这点跟四川人、湖南人有得一拼,而且跟咱们一样,吃饭讲究个热闹,喜欢一家人围坐一桌,边吃边聊,不像有些西方国家各吃各的。
这些相似之处,就像看不见的纽带,把两个相隔万里的国家连在了一起,现在中匈关系这么好,除了政治经济上的互利共赢,这些文化上的亲近感也功不可没。
毕竟,看到跟自己这么像的朋友,谁不想多亲近亲近呢?
结语
前两日,中方还与匈牙利举办了一场“贸易投资对接会”,咱们的商务部副部长表示:近年来,中匈的经贸关系越来越稳定,合作有前景,匈牙利的官员也表示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两国应排除外部干扰,发展好双边经贸关系。
希望在未来,中、匈双方可以互利共赢,美美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