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中,志愿军通信员重伤被围,美军头子奸笑道:“别急,先耍会儿。”200个大兵正要动手时,通信员突然举起一个木箱,大笑一声:“看!”
染血的军装在空中划出弧线,木箱打着旋飞向美军阵型中央。正要合围的士兵们齐刷刷卧倒,有人甚至赶紧戴上防毒面具。
1951年春,临津江畔的硝烟像瘴气般笼罩着阵地。潘正光摸了摸腰间渗血的绷带,指尖传来的温热让他清醒了几分。
他刚刚穿越三道封锁线将师部的命令送达前沿,此刻正沿着交通壕折返,耳畔还回响着参谋长"务必在天黑前返回"的嘱咐。
突然一阵弹雨泼洒在头顶,松软的泥土簌簌落下。潘正光本能地贴住壕壁,三发子弹已经穿透他的左腿和右肩。两百米外的环形工事里,美军陆战队员的钢盔在阳光下闪着幽蓝的光。
兴奋地呼喝声中,两个班的士兵呈钳形包抄过来。潘正光摸向腰间的手榴弹,却发现挎包早已被子弹撕开。
他拖着伤腿退到弹坑边缘,忽然瞥见坑底散落的空弹药箱——红漆标注的"7.62mm"字样在尘土中若隐若现。
"别急着抓活的。"美军中尉嚼着口香糖举起望远镜,"让机枪手先陪他跳支舞。"话音刚落,机枪的嘶吼就将弹坑边缘削去半尺。
潘正光蜷缩在坑底,听着皮靴碾碎石子的声响越来越近,突然抓起木箱跃出弹坑,快速扔了出去。只听身后传来木箱子被子弹射穿的闷响声,潘正光趁机滚进侧方的交通壕里。
当美军发现上当后,气得直跳脚。此时,阵地上响起一阵“哒,哒,哒”机关枪的咆哮声。潘正光倚靠在坍塌的掩体后,发现这个机枪阵位仅剩个腹部中弹的小战士。
"同志..."小战士将染血的弹链推到他面前,手指永远停在了25发的位置。两百米外,重整队形的美军开始交替掩护推进。
潘正光扯下军帽挂在枪管上,突然从左侧战壕探身扫射,又快速转移到右侧投出石块。这种多点开火的战术让美军误判守军至少有一个排,进攻节奏顿时迟缓。
"烟雾弹!"随着美军指挥官怒吼,三发M15白磷弹在阵前炸开。潘正光屏住呼吸,透过逐渐稀薄的烟雾,看见六名喷火兵正匍匐逼近。
他抓起最后两枚手雷,却发现引信管早已被血水浸透。工事顶棚突然坍塌的巨响中,潘正光抱起机枪跳出战壕。
他单膝跪地持续扫射,灼热的枪管将手掌烫出焦痕。当弹链耗尽时,他抽出牺牲战友的刺刀,却听到后方传来熟悉的冲锋号——增援部队终于撕开了美军侧翼。
"潘正光!卫生员!"参谋长的喊声仿佛从很远的地方传来。人们看见这个浑身是血的通信兵正用绷带捆紧漏肠的伤口,他的眼睛却死死盯着东南方:"不能撤...344.6高地有暗堡..."
三天后的庆功会上,炊事班长端来半盒缴获的牛肉罐头。潘正光望着阵亡战友的遗物沉默许久,突然听见自己肠胃发出雷鸣般的抗议。
这个单枪匹马击退十六次进攻,歼敌163人的特等功臣,此刻羞赧的笑容竟像个偷吃灶糖的孩子。
(参考来源:潘正光.天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