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某小区内一条昏暗的小道上,右侧车棚背后的灌木丛里散发着亮光,五六只流浪猫居住在这里,它们的家是一个浅绿色和空调外机大小相近的“箱子”,里面放有水和食物,箱体印有“本设备为智能猫屋,可以通过手机查看实时画面,做到随时随地云吸猫、按需云投喂”的字样。这就是近期社交平台上网友们讨论火热的智能猫屋。
(4月7日《法治日报》)
调查显示,给流浪猫打造的智能猫屋,目前在上海、天津、江苏南京、广东广州等十几座城市都出现了。首先需要肯定的是,设置智能猫屋,对于流浪猫的救助,显然是有好处的。这些智能猫屋,能够成为流浪猫的家,可以遮风避雨,还有美味佳肴。
而也不得不正视的是:智能猫屋是一些平台设置的,采取的主要办法就是,通过视频直播,让更多志愿者参与其中,借助“云投喂”猫粮照顾小猫。简单来说,就是有爱心的市民可以通过充值,参与流浪猫咪的救助。因为有了这样的属性,也就让智能猫屋的存在具有了一定的争议:其一,在小区里投放智能猫屋,会吸引不少流浪猫入住,是不是会影响居民的生活?在小区里投放是不是需要居民的同意?其二,爱心市民充值救助流浪猫,进行“云投喂”,这笔资金到底由谁来监管?能不能确保爱心市民充值的资金都用在流浪猫的救助上?
给流浪猫打造的智能猫屋,本质上来说是利大于弊的好事。不过,还是需要规范运营。某“云投喂”平台有多种购买虚拟币的方式,比如用1.99元可以购买32个虚拟币、39.99元购买770个虚拟币等。有的“云投喂”平台则费用更高,1元可购买10个虚拟币、10元可购买100个虚拟币,以此类推,购买一斤猫粮需花费50元。因此,不少网友质疑:这不就是“以卖商品为主”吗?
应该说,网友的质疑并非没有一点道理。而且还需要注意的是,一些直播智能猫屋,还涉及“卖惨”的问题,通过展现“流浪猫的苦难生活”刺激爱心人士的“消费冲动”。可以说,智能猫屋的流浪猫救助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里面有“真爱心”也有“真利益”,有的可能会沦为“爱心秀”。
给流浪猫打造的智能猫屋,总体来说是个好现象,但要防止里面也出现“打洞的老鼠”。监管部门也应“抓老鼠”,“抓老鼠”可以理解为履行监管职责。智能猫屋的出现涉及到诸多方面,如设备的安全性、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是否存在商业欺诈等。监管部门需要从多个角度对智能猫屋的设置、运营进行规范。
总之,给流浪猫打造智能猫屋是现代社会关爱流浪动物的一种创新尝试,需要做的则是:要守住“爱心”和“卖惨”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