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组从中国社交媒体平台微博流出的照片引发了全球军事观察家的热议:一架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10轰炸机师的轰-6K轰炸机,在一次演习中携带了两枚KD-21空射弹道导弹。这不仅是KD-21首次被确认部署于作战轰炸机,也标志着中国空军在高超音速武器领域的重大突破。凭借大范围机动、高突防能力和快速打击特性,KD-21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几乎是无法防御的存在,而轰-6K的战略地位也因此被进一步放大。
KD-21作为一款高超音速空射弹道导弹,其速度据信超过5马赫,射程可能达到1500公里以上。从轰-6K的高空发射平台释放后,导弹飞行轨迹难以预测,让现有防空系统——如美国海军的“宙斯盾”系统——难以拦截。轰炸机的大范围机动性赋予了它规避拦截的能力,而高突防特性则确保其能够突破敌方防御,直击目标。无论是用于打击航空母舰等海上高价值资产,还是攻击关岛等固定军事基地,KD-21都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快速打击能力。
军事分析家安德烈亚斯·鲁普雷希特在2025年4月1日的X帖子中指出,此次演习表明中国已超越KD-21的测试阶段,开始将其融入实战场景。这种能力不仅是对技术实力的展示,更是对亚太地区战略格局的重塑。轰-6K搭配KD-21的组合,让中国空军能够在更远的对峙距离上发起精确打击,完美契合其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战略。最为关系的一点是:中国空射导道导弹已经进入了高超音速时代,而美国在这方面还一片空白。
KD-21的威力固然令人瞩目,但其真正可怕之处在于背后中国强大的导弹工业能力。作为全球导弹技术领域的领跑者之一,中国在高超音速武器研发上投入巨大,且拥有成熟的生产链。与西方动辄数十亿美元的高超音速项目相比,中国凭借规模经济和资源整合能力,有望将KD-21的制造成本控制在相对较低的水平。这意味着,KD-21不仅是一款高端武器,更可能成为中国空军大规模列装的“常规利器”。
轰-6K配备KD-21后,这款老将焕发出新生机,进一步证明了中国军事理念中的务实性与高效性。可以预见,随着生产线的成熟和训练的深入,KD-21将在更多轰-6K乃至其他平台上部署,形成覆盖更广、反应更快的打击网络。
在演习中,轰-6K与KD-21的组合表明中国正在为可能的海上打击任务或远程精确攻击做准备。这种能力依托于中国更广泛的军事生态系统,包括卫星导航、海军舰艇协调以及无人机侦察。这种网络化的作战模式,赋予了轰-6K前所未有的灵活性和杀伤力,使其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博弈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