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品诗,看电影

悟人生

我是威评书影史



清诗时代和现代贴近,所以没有经过长时间的淘洗,自然给人感觉是比不上唐诗了。但其实,清诗也一样有精华和经典。

01

《癸巳燕台杂感 其一》

清 · 左宗棠

西域环兵不计年,当时立国重开边。

橐驼万里输官稻,沙碛千秋比石田。

置省尚烦他日策,兴屯宁费度支钱。

将军莫更纾愁眼,生计中原亦可怜。

一个人最大的情怀莫过于爱国。

这份情怀,如同深埋地下的种子,一旦遇到适宜的土壤、阳光和雨露,便能破土而出,茁壮成长,绽放出绚烂的花朵。

爱国,不仅仅是挂在嘴边的口号,更是融入血液、刻入骨髓的情感。它体现在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上,体现在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实践中。无论身处何地,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只要心中有爱国的情怀,就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力量。

爱国,也是一种责任和担当。在国家面临困难和挑战时,需要挺身而出,为国家的利益而奋斗。这种担当,不仅仅是对国家的忠诚,更是对民族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正是有了这种责任和担当,国家才能在风雨中屹立不倒,才能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出强大的实力和风采。

爱国,更是一种传承和弘扬。需要将这份情怀传递给下一代,让他们从小就树立起爱国的意识,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只有这样,国家才能生生不息、繁荣昌盛。

在当今这个时代,更需要弘扬爱国的情怀。所以,不妨携手共进,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用实际行动来诠释爱国的真谛,让这份情怀在心中永远熠熠生辉。

无论未来道路如何曲折坎坷,只要心怀爱国之情,就能勇往直前、无惧无畏。因为,爱国是心中最坚定的信念和最强大的力量。



02

清末名臣左宗棠也是因为这一份情怀,感慨之下,写下了这一首《癸巳燕台杂感 其一》。

西域环兵戍守边疆已历数载春秋,彼时国家为重开疆土壮志凌云。骆驼队穿越万里荒漠,运载着官府的粮稻,它们艰辛跋涉的身影,成为了连接内陆与边疆的生命线。

而那广袤无垠的沙碛之地,尽管千年风沙侵蚀,贫瘠如石田,却也见证了无数勇士的坚守与奋斗。

设立行省以巩固边疆,虽需长远规划,但国家从未有丝毫懈怠。兴办屯垦,发展农业,以期自给自足,减轻国库负担,此等举措又怎会白费度支之钱?国家的每一步战略,都蕴含着深邃的智慧与长远的眼光。

将军啊,莫要再为眼前的困境而愁眉紧锁,须知这中原腹地百姓的生计亦是艰难重重。战乱频仍,民不聊生,中原百姓同样在苦苦挣扎,期盼着和平与安宁的到来。

你我身为国家之栋梁,更应胸怀天下,以国家大局为重,携手共赴国难,为这万里河山添上一抹安宁与繁荣。

左宗棠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边疆将士的深切关怀,更彰显了其作为一代名臣的忧国忧民之心。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这份家国情怀,却如同那穿越千年的驼铃声,永远回荡在中华儿女的心间。



03

左宗棠,道光十二年举人。少时喜读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后执教安化陶澍家塾,尽读其藏书。
鸦片战争后,复留心西学。咸丰间,历佐张亮基、骆秉章戎幕。十年,由曾国藩荐,以四品京堂襄办军务,镇压太平军。转战皖、赣、浙、闽,以法国人编组洋枪队(“常捷军”),克杭州等地。
官浙江巡抚,擢闽浙总督。同治五年,用法国人日意格等创办福州船政局。旋调陕甘总督,又赴直隶参与镇压捻军张宗禹部。
七年,西进镇压回民起事。光绪元年,奉督办新疆军务之命,讨伐阿古柏,平定叛乱。定新疆建省之计。官至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调任两江总督。中法战争时,自请赴福建督师,在福州病逝。

人们对于左宗棠的认识,更多地是因为他抬棺出征,收复西域的壮举。被誉为“中国近代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晚清中兴三杰”中唯一的民族英雄。

其实他的一生波澜壮阔,抛开时代局限性,甚至可以说,他是清末那个时代中的一名孤勇者!相比较曾国藩,他的争议少很多。

左宗棠不仅是一位军事家,更是一位深具战略眼光的政治家。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面对内忧外患,他没有选择明哲保身,而是挺身而出,以一己之力扛起国家兴亡的重任。

他深知“边防稳固,乃国家安宁之本”,因此在收复西域后,他力推屯垦戍边政策,不仅巩固了边防,还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与民族融合。

更令人敬佩的是,左宗棠在晚年仍心系国家,尽管已年迈体衰,他仍坚持著书立说,留下了《左文襄公全集》等宝贵文化遗产,其中蕴含的政治智慧、军事策略及治国理念,至今仍对后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左宗棠的一生,是奋斗不息、勇于担当的一生。他以非凡的勇气和智慧,书写了一段段传奇,成为了那个时代中不可多得的孤勇者。



04

这首《癸巳燕台杂感 其一》是其所作的诸多“燕台”诗中的一首。全诗充满忧怀,道尽艰难,也在说明,人生路需要情怀支撑。

在诗中,左宗棠以苍劲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京城燕台的苍茫图景,字里行间渗透出的不仅是个人命运的沉浮,更是对国家时局的深深忧虑。

他借古讽今,以历史的沧桑映照现实的困顿,让读者在品味诗句的同时,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历史责任感。

诗中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对时局动荡、人心惶惶的深刻隐喻。左宗棠以诗言志,表达了自己虽处逆境,但仍怀抱理想,矢志不渝的决心。

他深知,人生之路从不易行,唯有以坚韧不拔的情怀为灯,方能照亮前行的道路,穿越重重迷雾。

续观此诗,左宗棠还会提及,真正的勇士,不在于战场上的英勇无畏,更在于内心的坚守与不屈。在国家危难之际,他愿化作那盏明灯,照亮国民的心灵,激发民众的斗志,共同抵御外侮,振兴中华。这份情怀,超越了个人荣辱,上升到了民族大义的高度,让人读来心生敬意,也激励着后来者,在面对挑战时,能够不忘初心,勇往直前。

如此,左宗棠的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后世的一种鞭策与启示,提醒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无论遭遇何种艰难险阻,都应以情怀为舟,以信念为帆,乘风破浪,直济沧海。

-作者-

威评书影史,自评自说自开怀,更多诗评、书评、影评,给您不一样的感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