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笑虹出生于1914年,山东省即墨县人,出生于一个手工业者家庭。早年时期,他主要在家乡一带读书,中学毕业后,于笑虹进入济南高中读书,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于笑虹格外愤慨,他痛恨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与同学一起前往南京请愿,却不幸被学校开除。
1933年,于笑虹前往北平读书,在北平期间,他一边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一边参加各种抗日救国活动。1934年,于笑虹考入北平山东大学读书,次年,他转入了北平大学法商学院经济系继续就读。也是进入北平大学读书的这一年,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爆发,于笑虹也积极投身这场爱国运动,并在1936年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于笑虹与一批学生离开北平,南下回到山东。此后他前往聊城等地,组建抗日游击队,并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于笑虹加入了我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
不久之后,聊城沦陷,鲁西北的抗日形势发生了变化,八路军129师先遣纵队也成功组建。1939年1月,在129师先遣纵队的领导下,筑先抗日游击纵队成立,下辖七个团,其中于笑虹担任了第一团政治部主任。
一段时间后,于笑虹被派到临清,收编了聊城沦陷时的100多名散兵,组建了八路军临(清)西武装工作团。在这之后,这支队伍以“八路军武装工作团”的名义开展工作,于笑虹担任了团长一职。此后于笑虹率部转战于邯郸南北的平汉铁路沿线以及临清、大名间的卫河两岸,以游击战的方式与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抗战胜利后,于笑虹担任了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办事处主任、二野第10军第29师政委等职务,辗转山东、河南等地,参加了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作战,立下赫赫战功。新中国成立后,于笑虹又随部转战西南,参加了解放西南的作战,见证了西南的解放。
西南解放后,于笑虹留在川南军区,领导了当地的剿匪等工作,巩固了新生的政权。1952年,第10军撤销,于笑虹被调到海军,担任了海军修造部政委、工程部政委以及第二海军学校校长兼政委等职务,1955年授衔时,于笑虹被授予大校军衔,成为开国大校。
1958年,于笑虹调任海军科学技术研究部部长,主要负责规划海军装备科研工作,此后他积极组建研究所,吸收大批高级知识分子以及研究人员,为海军的装备科研服务。1961年,47岁的于笑虹晋升为少将军衔,此后他为实现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呕心沥血,奋斗了一生。
在1966年开始的那段特殊历史时期中,于笑虹也受到冲击,尤其是1968年,在王洪文的策划下,于笑虹受到审查与批判,身心受到极大的迫害。不过,于笑虹始终保持着一个党员的铮铮铁骨,坚贞不屈地坚持斗争。
同时,即便自己身处逆境,于笑虹依然给上级写信,力所能及地保护被下放的科研人员以及知识分子。1973年,由于长期受到打击,于笑虹气愤难平,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5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