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23年2月,美国纽约举办了一场隆重纪念美国已故总统里根的招待会,而在招待会当天,却发生了一件谁都没有想到的事情。

一位美国上将大步走向当时已经百岁高龄的基辛格,直接问道:“中国的崛起已不可阻挡,美国究竟该如何战胜中国呢?”

这番发言一出,现场的人都忍不住看了过来。

面对如此大胆的问题,基辛格并没有正面作出回应,而是在两名年轻人搀扶下,拄着拐杖走上演讲台演讲。



基辛格有多了解中国?

基辛格之所以如此了解中国,是有原因的。

1971年,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中美关系迎来了转折点。

尼克松派基辛格探讨与中国接触的可能性,基辛格因此秘密访华,与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进行会谈。

这次短暂但意义重大的访问,为1972年尼克松总统历史性访华铺平了道路,并开启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自那以后,基辛格与中国打了多年交道,因此他比其他美国政客更了解中国。

他不仅在尼克松和福特政府时期,直接参与中美之间的多次高层会谈,而且在退休后仍多次访问中国,累计访华次数超过一百次。



似乎这个东方文明古国有种神秘的力量让他着迷。

在撰写《论中国》的时候,基辛格甚至还花了大量时间阅读和研究中国古典文献。

在这本书的序言部分,他写道:”美国赢得了冷战后,中美关系便成为争取世界和平与全球福祉的核心要素。“

作为一个颇为了解中国的美国人,基辛格十分明白两个国家之间的差异。

在那场纪念里根招待会的演讲现场,他缓缓说出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经历了无数的变迁,但他们的国家始终保持着一种强大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源于他们的文化、传统和人民对国家未来的信心。”



基辛格顿了顿,继续说道:“美国只有当国家凝聚力比中国更强时,才可能在这场竞争中占据上风。”

这番话令在场众人沉默了。

基辛格没有谈军事、没有谈经济、甚至没有谈外交,而是直接指出了美国的根本问题——美国缺乏足够的凝聚力。

美国面临的挑战

不得不说,“姜还是老的辣”,作为冷战期间就活跃在世界舞台的政客,基辛格这番话直指美国当前面临的核心挑战。

而想要减少影响,就需要更多的凝聚力。



苏联还在时,美国内部的凝聚力远非今天能比,冷战时期的美国为了和苏联在太空争高下,国会甚至可以批准阿波罗登月这个完全“浪费钱”的项目。

而这,正是目前缺乏凝聚力的美国所不具备的。

2022年,基辛格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美国必须正视中国的崛起,而不是一味地采取遏制政策。

当时基辛格的观点在美国政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以原先共和党建制派为首的右翼鹰派政客的反对。



但也有一些理性的声音认为,美国应该以更加务实的态度与中国展开合作,而不是一味对抗。

对抗不能不解决问题

在全球化时代,中美两国的经济已经深度交融,简单的“对抗”并不能解决问题。

基辛格的智慧在于,他始终以全球视角看待问题,而不是局限于单一国家的利益。

美国如果想在21世纪继续保持领先,就必须调整战略,以更加开放和务实的心态,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展开合作。

因为中国的崛起从来都不是美国衰落的原因。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不遗余力地对中国进行军事围堵,结果呢?反倒让中国铁了心发展原子弹,“促使”中国成为了核大国。



同样的,八九十年代,美国在制造业上同样对中国进行排挤,结果再看如今的情况,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反倒成了制造业大国。

类似的事情发生在各行各业上,美国的限制从来都不能真正让中国的发展停滞,甚至往往会带来相反的效果。

结语

基辛格的演讲不仅是对那位美军上将的回答,更是对整个美国社会的警示。

中国的崛起是不可阻挡的,美国能做的不是“战胜”中国,而是如何在全球格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只有当美国解决了自身的问题,恢复国家的凝聚力,才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