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江苏淮安某乡镇中心小学的陈副校长“安排”残疾儿子入职学校文印室的事情,经过媒体报道之后,立即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网友议论纷纷。我注意到,几乎绝大多数人都是同情和支持这位陈副校长及其儿子的。

应该说,这的确令人同情。一方面,陈副校长的儿子天生残疾,不能直立和行走,完全依靠轮椅,学会电脑,自食其力。另一方面,陈副校长在这个事情上不存在任何不对的地方,其残疾儿子入职学校文印室并不是靠权力。此外,其儿子拿的还是最低水平工资,一直没涨。

据报道,还是2006年时,淮安市某乡镇中心小学文印室需要工作人员,陈副校长(其妻也是该校老师)的残疾儿子会电脑,经残联协调,学校领导班子全体同意,陈副校长儿子得以入职,并且完全能够胜任工作。



到了2022年,陈副校长退休,其为学校工作了16年的残疾儿子也随被辞退,学校称其父为副校长,属于照顾性质。

但是陈副校长不同意这种说法,以经过残联协调、学校领导班子全体同意、已经工作16年为由,认为自己的儿子与学校存在劳动关系,学校不能任意辞退。

一审的时候,陈副校长败诉。他又向淮安市法律援助中心求助,提起上诉,二审判学校与陈副校长的残疾儿子存在劳动关系,学校无故辞退,需要赔偿6万。



这个事情怎么看呢?

首先,二审判学校与陈副校长的残疾儿子存在劳动关系,这是对的。工作16年,正常发工资,正常领过节福利,这就是存在劳动关系的事实证明。

第二,学校说是照顾,也不无道理。一般来说,不是特殊行业或者部门,谁都不愿意招一个残疾人进来。试想,如果这个残疾孩子父亲不是学校副校长,母亲不是学校老师,学校领导班子会全体同意吗?这里面显然有碍于情面的因素。关于这一点,我在后面还会说到另一个理由。

所以这里面,残联协调并不是决定因素。一般来说,工厂使用残疾人会得到纳税方面的优惠,学校不是盈利企业,不存在纳税问题,自然不可能愿意招收残疾人。



第三,关键一点没有人看出来,那就是学校是没有权力招收正式员工的,只有人事部门拥有这个权力。

学校只能使用临时工,不可能与临时工签订什么长期稳定的劳动协议。学校使用临时工,钱都是从办公经费里挤出来的。

学校不是盈利企业,哪有钱专门用来发工资?学校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是要向上申报的,而且还得有正当理由。

所以,学校虽然用了陈副校长残疾儿子16年,这形成了事实上的劳动关系,但如果从更深层次看,二者又确实没有建立正式的劳动合同。所谓工作16年,实际上与陈副校长退休时间有关,不用怀疑,如果陈副校长10年前退休,那就是工作6年……

这里面虽然多少有点人走茶凉的凄凉之感,但是这就是现实。学校是不可能永远雇佣一个残疾人的。如果就这样让他干下去,最后难道还要给他发养老金吗?学校哪来钱发养老金?到时候他不工作了,学校就没有办法向上申请经费了。



最后还有一点需要澄清一下。

许多人在这个事情上产生了阴谋论,说是新任校长把陈副校长残疾儿子的工作挖下来,拿给别人甚至是拿给自己亲戚做了。这样想的人,是忽略了陈副校长残疾儿子的工作内容与时间节点。

陈副校长儿子的工作,是文印方面的,在2006年,会电脑的老师很少,这方面工作没几个人会。但是,现在几乎每个老师都会了,办公自动化这是新教师必备的能力。而且许多中年老师也学会了。

实际上,老师大都会电脑文印方面工作的,并不是2022年才这样,几年前就是的了,而那时候学校应该确实是碍于陈副校长的面子,没有辞退其儿子。从逻辑上,学校应该早在几年前就具备辞退陈副校长儿子的动机了。

以前我们这边学校的文印工作,大都是到外面打印社做的,那时候打印社很吃香,学校这方面事情都去那里花钱弄。但是现在学校根本不需要去打印社,因为几年前老师就都会了,学校也有了打印机。

所以,学校辞退陈副校长的儿子,这里面不存在什么阴谋问题,学校纯粹就是为了缩减开支。大家都知道,疫情之后的这几年,财政吃紧,教育经费也跟着吃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