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感拉满的新校区即将投入使用,清华大学的铜牌新鲜送达……4月6日,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向家长和初三考生开放。二十九中党委书记唐云龙,以近两个小时的演讲,阐述了在智能时代,如何全面构建二十九中高品质高中教育的新样态。
新校区将启用,国际课程首次招生
备受关注的二十九中新校区已经全面进入内部装修阶段,部分教室已经装修完毕。2025年秋季学期,二十九中部分高一新生将在新校区学习。新校区与位于龙江的校区距离不到2公里,车程约7分钟。这也意味着“一校两址”办学时代的到来。他特别在现场展示了新校区的“青少年未来创新中心”蓝图。
占地100亩的新校区科技感拉满!这是一座低碳+海绵的绿色校园,多项技术为南京“首个”。项目是南京首个采用了装配式大板框架结构体系+黏滞阻尼器减震结构的学校建筑,大幅提升结构抗震性能,营造舒适清新校园环境。南京首个采用大跨度胶合木张弦梁木结构屋盖的风雨操场也坐落于此。风雨操场在低碳结构体系、高性能围护结构、可再生能源应用等多项技术加持下,作为近零能耗建筑示范项目,获批2023年度省级城乡建设发展专项资金。
绿色校园的建设不仅有效降低了校园使用期间运行费用,还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验和学习绿色理念、培养低碳行为习惯。校园内,绿色屋顶、雨水花园、透水铺装、雨水回用系统等海绵设施也将“闪亮登场”,让校园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80%以上。按照“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塑造的校园景观系统,将为学校师生提供一个绿色、舒适的教学环境。这样的高品质绿色校园,是实现城乡建设领域“双碳”目标的生动实例。
今年,二十九中国际课程首次招生,这也让希望进入二十九中就读的考生有了更加多元的选择。据了解,早在2023年,二十九中就已获批举办中英课程教育项目,打造以“全球领导力”素养培养为导向的国际课程。今年,随着新校区启用,二十九中国际课程将正式招生。
清华大学送铜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体系
4月5日上午10点,二十九中收到“清华大学2024年生源中学”铜牌。自2023年起,清华大学已经连续第三年授予二十九中“优质生源中学”称号。保研、在重要活动讲话……正在清华大学就读的二十九中毕业生们后劲十足。
二十九中党委书记唐云龙在现场向大家介绍了学校的目标定位,特别介绍学校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思考与实践。
学校发展层次的目标定位是:“江苏领先、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高品质普通高中。发展方向的目标定位是:“高品质、国际化、智能化、引领型、创新型”的学术型普通高中。早在2016年,二十九中正式启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程”。2023年,二十九中提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再提升、再探索、再出发”。继续开展智能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程的深化探索,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培养模式。
学校正在探索智能时代研究性学习新样态,助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能力提升。DeepSeek出现后,师生们主动研究,将其用于教学和学习中。二十九中的各科教师,与南京大学等高校教授共同开设双高融通式课程。学校打破文理科的壁垒,两科,甚至三科的老师联合开展学科融通课。边界的打破,让学生更有创造力、更具创新精神。二十九中的机器人战队,屡获世界冠军。学校的特长生们,特长得以彰显,能力全面提升,登上更高平台。2024年,特长生们毕业后进入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继续发展自己的特长,将爱好变成未来的事业。
据了解,想成为二十九中机器人战队成员,或是想在这里打好人工智能学习基础的考生,今年有机会通过科技特长生的选拔进入二十九中。此外,学校学科特长生今年继续招生,预计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语文和历史方向。体育特长生包括足球和武术两个方向。二十九中2025年特长招生计划已经上报,将以教育主管部门公布为准。
通讯员 陈光才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黄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