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博物馆日均预约量达2万人次,三星堆博物馆假期门票节前即售罄、延时服务与各类活动丰富节日体验……清明小长假期间,成都及周边博物馆迎来参观热潮,文化体验与文化关怀并行,让市民游客在文博场馆中感受到不一样的清明假期。



为提升参观体验,多家场馆首次推出“夜游模式”。崇州市罨画池化身光影剧场,全息投影技术打造的《陆游·梦回罨画》夜游项目,以全沉浸式行进式观演形式,让观众“穿越”古今“对话”诗人陆游。成都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等通过延时开放至最晚20:30,吸引大量年轻群体打卡。



在四川大学博物馆,一场《世界孤独症关注日:在博物馆里编织诗和梦》主题公益活动引发广泛参与。馆内特设四大互动区域:星星科普区通过趣味问答普及孤独症知识,蝴蝶画作区展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艺术佳作,参观者可撕下入场券副票书写祝福。四楼光影区舒缓的音乐与流动星河,为“星星的孩子”家庭营造疗愈空间。

记者了解到,活动吸引超千人次参与,1000张蝴蝶祝福卡已被一领而空。在留言墙上,贴满了“愿每个生命都被温柔以待”等暖心话语。



此外,多家博物馆将清明习俗与创新体验结合。成都博物馆“最是一年春好处”主题活动开设风筝工坊,市民在诗词飞花令后,亲手绘制春日风筝,重现“忙趁东风放纸鸢”的诗意场景。四川博物院“清明鸢起”非遗课堂邀请扎染传承人授课,竹骨纸衣的传统技艺让风筝承载文化记忆。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推出“仪”起看地球系列社教活动,通过矿物观察、蝴蝶标本制作等,引导公众探索自然奥秘,同时开设油纸伞绘制、地球仪拼装等手工体验,将科普知识与艺术创作融合。成都生命奥秘博物馆的“寻找生命之树”研学课程,带领小学生观察动物标本,结合AR技术解析生物演化。

以“科技+人文”的双重叙事,这个清明,各大文博场馆让文化体验更加丰富多彩。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王茹懿 图据 各博物馆 编辑 曾雪柔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