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花豆瓣开分6.6。
在评价当中,打3分4分的最多,打1分的最少。
网友与网友之间的评价截然不同。
好评的说,看到了姐妹之间的双向救赎,展现了人性的温暖和坚毅。冯小刚导演拍戏还是如此的老辣。
差评则完全相反,表达情感完全靠外放,难过就是痛哭,愤怒就是嘶吼,可是眼睛里又有多少内容。冯小刚导演最近几年的质量持续下滑,创作缺乏新意。
正当网友们争论不下的时候,央媒北京日报给出了他们的官媒观点。
高月香的代入感不强
电影一上来,就是高月香入狱分配宿舍。
借用高月香与狱警谈话可知,她是为了给女儿配20万的人工耳蜗,才不得不走上犯罪道路的。
但前期高月香因为生出女孩被老公家暴、女儿被老公天天想扔掉,以及高月香对女儿非常爱所以走上犯罪道路的揪心过程,被导演完全省略。
以至于在观众与高月香没有产生共情,没有心疼她、痛恨她男人、可怜她女儿时,故事就已经开始了。
反观《第二十条》,赵丽颖虽然饰演的是一位女配。
但她被村里的恶霸一次又一次欺负,她老公只能被像狗一样拴在院子里,听着、等着。
这些事件一次又一次的痛击着观众的内心,让观众痛恨恶霸,可怜赵丽颖饰演的哑巴母亲以及她的男人。
那么后面赵丽颖饰演的哑巴母亲,无论是反抗还是选择跳楼,都会一次又一次地抓住观众的心。
黑妹的这条线反而比高月香完整
在电影院里,我的大部分眼泪确实贡献给了黑妹与高月香,黑妹和她大师兄之间的对手戏。
黑妹从小就因为被拐卖,而进了贼窝,她没得选。
为了防止被抓后暴露他们的老巢,不允许黑妹说话,为了让她记住,一次一次的往她嘴里倒开水。
在黑妹出狱后,她拒绝再当贼,大师兄往她手上摁烟灰,观众觉得大师兄心狠手辣。
可是转头,大师兄给她买了手机:虽然我是贼,但是这是我买来的手机,是干净的钱。
大师兄放她离开,贼窝那边,自己帮她抗。
观众不知道后面迎接大师兄的会是什么,但“两个贼”之间的情谊却此刻让人动容。
后来黑妹以为高月香要跳楼,她终于张嘴说话,那一声声从喉咙里嘶哑出来的声音,戳进了观众心里,这是她的姐妹情。
黑妹的故事线条很完整,起因—过程—高潮—结果,因此对观众的触动也更完整。
失去了冯小刚的特色
官媒真的一点情面也不留,直戳冯小刚导演的肺管子。
说他以冷幽默著称,而《向阳花》里缺乏金句,很难让人印象深刻。
其实我觉得这点还好,本身故事就让人很难过和唏嘘。所以穿插太多的冷幽默反而会让故事缺乏窒息的效果。
其实很打动我的是那句“我的命已经脏了,但我女儿的命是干净的。”这剧里面没有母爱,但是处处是爱。
高月香天天打人,为什么不敢反抗丈夫?
官媒说,高月香是性情暴烈的女人,为什么却不敢反抗丈夫的虐待?
电影里有好多高月香打人的戏份。
但我并不认为一个女人有多狠,她就能够用力量抗衡男性,男性在体力上对女性本身就是碾压性的。
谁就能肯定,高月香没有反抗过呢?或许越反抗打得越狠呢?
因为他们是和亲家庭,或许反抗会引来自己父母、对方父母的痛骂呢。
高月香表面看起来是很强大,但如果她真的如此之强,又怎么会因为残疾弟弟,而同意嫁给瘸腿老公。
只是为了亲情吗?我不信。高月香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一定有过很多眼泪、委屈、绝望,只是冯小刚导演没有把它表现出来,我觉得这一点上是很可惜的。
赵丽颖的表演不如在《第二十条》出彩
官媒这算是批评赵丽颖了。
说她在《向阳花》里的表演,只能算是完成了任务。
我们先欣赏一下,她在《第二十条》里,孩子被坏人绑架了,她的“疯”与“无力”。
我不知道大家感觉怎么样,反正我在看这段小片花时,汗毛都在发麻。
而在《向阳花》里,其实是没有这种类型的大高潮的。
故事情节没有这种濒临绝境的危机、人物的感情也没有,那么观众的情感肯定也没有这种深深的绝望。
观众不绝望,就很难真心希望“反转”,很难把主角的希望当成自己的希望。
但我觉得其实这不怪赵丽颖,其实她本身的人物发挥空间没有《第二十条》那么大,所以并不是演技不好,而是角色单薄。
底层人的心声被在摄像头中放大,让更多的人关注这个群体,体会他们的不容易。这本身就是一件好事。
希望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电视剧、电影,偏向于写实、写事的题材。
你看《向阳花》了吗?感觉怎么样?
同样都是讲苦难的《第二十条》,你觉得哪个更打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