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现在成了美国政府眼中的肥肉,一定要想尽办法将其吃到嘴。之前特朗普为TikTok交易设了一个时限,要求中方限期出售,结果到期后又给了75天的时限,这就有点让人难绷了——因为特朗普用最嚣张的态度展示了最无能的一面。
特朗普又一次给TikTok“续命”75天,这已是他在不到三个月内的第二次延期。根据他在社交媒体上的声明,延期理由是“协议需要更多工作来确保所有必要批准”,同时宣称“已取得重大进展”。然而,字节跳动迅速泼了一盆冷水,声明中直言“未达成任何协议”“关键问题仍存分歧”,特朗普的自嗨式表演又一次被曝光了。
特朗普宣布延期的背后逻辑并不复杂。按照2024年拜登签署的法案,TikTok若未能在2025年1月19日前完成出售,将在美国被全面禁用。但特朗普今年1月20日上任后立刻将期限推迟了75天,如今又故技重施。表面上,这是为了“拯救TikTok”,实则暴露了美国政府的双重困境:既想吞下这块估值千亿美元的蛋糕,又因内部利益博弈和技术障碍啃不动。
过去几个月,特朗普多次高调宣称“交易即将完成”,甚至抛出“用TikTok换关税豁免”的诱饵,试图将商业问题与地缘政治捆绑销售。他曾暗示“若中国配合,美国可能调整贸易政策”,但这种把戏早被中方识破。中国商务部、外交部多次强调,核心利益“不容交易”,技术合作不能建立在不平等条约之上。
特朗普的算盘打得响,却低估了中国企业的韧性。字节跳动在声明中明确提到,任何协议必须通过中国政府的审查程序,而审查的核心标准正是“国家安全与市场公平”。这相当于给特朗普画了一条红线:想靠威胁逼中方就范?门儿都没有。
特朗普为何对TikTok如此执着?因为这关乎他的面子,具体来说是三件事:政治遗产、选票密码、霸权表演。
首先,TikTok是特朗普“美国优先”人设的绝佳道具。2020年他率先提出封禁TikTok,拜登政府虽延续了施压政策,却未能彻底解决。若特朗普能“完成拜登做不到的事”,无疑会成为他2026年中期选举乃至2028年总统大选的加分项。其次,TikTok在美国拥有1.7亿用户,日均使用时长53分钟,远超Instagram和X(原Twitter)。掌控这个年轻人聚集的平台,等于捏住了未来选民的情绪开关。
更关键的是,特朗普将TikTok塑造成“中国影响力扩张”的象征。他在社交媒体上宣称“夺回TikTok就是夺回美国伟大”,这种叙事既能煽动民粹情绪,又能掩盖美国科技企业创新乏力的尴尬——毕竟,TikTok的算法优势和商业模式至今无人能敌。
尽管TikTok已投入每年10亿美元实施“得州计划”(数据隔离工程)和“Clover计划”(数据安全工程),并将美国用户数据交由甲骨文管理,但美国政府始终咬定“数据可能流向中国”。这种有罪推定毫无证据支撑,却成了谈判桌上的筹码。另一方面,美方要求字节跳动持股比例低于20%,试图通过资本结构“去中国化”。然而,字节跳动60%的股权本就由全球机构投资者持有,中国创始人仅占20%——美方的要求实质是逼迫中国企业彻底退出,这与“公平交易”毫无关系。
有报道称,原本“接近达成”的协议因中国在关税问题上施压而破裂。这种说法完全误读了中国的决策逻辑。中方历来坚持“一事一议”,贸易摩擦与科技企业并购根本是两条赛道。事实上,中国从未将TikTok出售案与关税问题挂钩,反倒是美方屡次试图混合议题、制造捆绑施压的假象。
TikTok在美国的电商业务年收入近百亿美元,法律团队也在持续挑战禁令的合宪性。与其说中方“阻挠交易”,不如说美国政客自己搞不定内部利益分配——甲骨文、贝莱德等潜在买家既要低价吞下优质资产,又不想承担数据合规成本,这种“既要又要”的贪婪,才是交易卡壳的真正原因。
特朗普该学会成年人的谈判法则了。真正的国际博弈不是真人秀,靠虚张声势和极限施压只会反噬自身。从商业角度看,TikTok的估值超过千亿美元,美方却想用“不卖就封杀”的威胁低价抄底,这等于逼卖家在枪口下签合同。从外交角度看,一边喊着“自由市场”,一边滥用国家安全借口搞技术抢劫,这种双标连美国盟友都看不下去。
中方早就把话挑明: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特朗普若真想“让美国再伟大”,就该放下政治表演,尊重市场规则——毕竟,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谁会被同一个套路忽悠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