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三国时期的核心人物之一,是一个“多智而近妖”的谋士;郭奉孝,曹魏前期的关键人物,曹操最信任的谋士,多次为曹操献计,帮助曹操立足于北方。

他们两人的历史评价都很高,也都有不少“粉丝”,关于他们两个谁更厉害的讨论,已经持续了近两千年……



专精一科郭奉孝

郭嘉这个人的才华,并非一般人可见的,他出生于颍川郭氏,也是一方名门望族。

为了不让人们戴着有色眼镜看自己,郭嘉出门的时候,总是隐姓埋名,就算是在交朋友时,也不敢轻易暴露自己的身份,生怕别人因为他的姓氏而高看他一眼。



郭嘉出门时隐姓埋名,一般人根本不知道他是谁,也看不出他的才华。只有那些被郭嘉认可的人,才有机会与郭嘉深交,见识到郭嘉的“庐山真面目”。

因此,当时知道郭嘉有才的人并不多,只有荀彧等为数不多的几人知道他。



郭嘉第一次出仕,是投奔了袁绍,因为当时最强的势力就是袁绍集团。

不过郭嘉也不是盲目追随主公的人,他是个连交友都要十分小心的人,选择主公这种大事,当然是更加谨慎。

郭嘉来到袁绍营中后,很快就发现了袁绍的弱点,认为袁绍绝对不是成大事之人。



郭嘉认为袁绍是一个“好出计谋却不能决断”的人,这与曹操对袁绍的评价如出一辙,曹操与刘备的“煮酒论英雄”时就曾评价袁绍是“好谋而无断”。

袁绍这种性格很不好,如果遇上大事,必然会瞻前顾后,犹犹豫豫,从而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很有可能危及生命。



后来的历史证明,袁绍确实是因此而死。

郭嘉离开袁绍之后,整日放荡不羁,纵情饮酒,与一群知己好友每日快活。

就在此时,曹操身边的一位谋士去世了,于是曹操便给荀彧写了一封信,让荀彧再给自己推荐一个谋士来。



荀彧来自颍川荀氏,他跟郭嘉是老乡,而且也得到了郭嘉的认可。

当曹操说想要谋士时,荀彧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郭嘉,但是他担心郭嘉这个爱喝酒的坏习惯,会让曹操不高兴,于是便让曹操先“面试”一下,再决定要不要留下郭嘉。



曹操也是一个爱才之人,只要有真才实学,曹操是不会在意什么坏习惯的。

于是郭嘉来到了曹操面前,说出了著名的《十胜论》,让曹操钦佩不已。

从此郭嘉便留在了曹操身边,至于郭嘉嗜酒这件事,曹操并不放在心上,他甚至专门为郭嘉设置了一个“军师祭酒”的职位。



郭嘉用自己的才华,成功让曹操另眼相看,在曹操眼中,郭嘉就是最完美的谋士。

曹操是一个多疑的人,他并不会轻易相信一个谋士,更不会与一个来他这里“打工”的谋士成为知心好友,但唯独郭嘉是个例外,郭嘉的纯粹让曹操对他很放心。



按理来说,官员想在官场生存,总得有些倚仗,或者说是抱团取暖。

在势力小的时候叫抱团取暖,等他们的势力强大之后,就会变成结党营私。

曹操很不喜欢这些互相勾结的官员,而郭嘉恰恰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他的生活里只有曹操以及美酒。



郭嘉的性格就决定了他一定是一个纯粹的谋士,而且像郭嘉这样的聪明人,如果专精兵法这一条路,那么他肯定能在这条路上走很远。

毛主席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过郭嘉,他认为郭嘉是一个“才识超群,足智多谋,出谋划策,功绩卓著”的人。



而且毛主席对郭嘉的军事水平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他认为:“郭嘉是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智谋之士,他的十胜论几乎涉及了中国兵法思想的各个方面,切中要害,言简意赅,博大精深,古今罕成。”

能让毛主席给出这种评价的人可不多。



全能诸葛亮

郭嘉专精兵法,在这条路上走出去很远,他是一个“纯粹”的谋士。

但诸葛亮可不是这样的人,他也不能是这样的人。虽然说诸葛亮也打过很多经典战役,但是诸葛亮并非是专攻兵法一路的人,他是一个全能型人才。



军事、治国、外交、科技、文化……诸葛亮在各个方面都有建树。

在军事方面,诸葛亮有著名的《隆中对》,向刘备阐释了“三分天下”的战略。

现实之中虽然出了一些差错,但也确实在按照诸葛亮的计划走,而最终的失败只能说是“人算不如天算”。



在治国方面,自从刘备去世之后,蜀汉的大小事务都落在诸葛亮身上。他虽然只是蜀汉的丞相,但事实上负责了蜀汉的所有事务。

刘备留下的好大儿刘禅,完全帮不上忙,而且还总是添乱,不过诸葛亮并没有受他影响,依然能让蜀国正常运转,并且还能供得起他北伐。



在外交方面,诸葛亮作为蜀汉代表,促成了孙刘联盟,成功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军。当时的刘备非常弱小,而东吴已经蒸蒸日上。

俗话说:弱国无外交,但是诸葛亮就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促成了这次合作,而且还没有让蜀汉落入下风。



夷陵之战后,蜀汉与东吴的关系降到了冰点,刘备、关羽、张飞的死都与东吴有关,蜀汉与东吴之间似乎有着无法化解的矛盾。

但是诸葛亮他还真就把这矛盾给化解了,虽然只是表面上化解,但是双方在短时间内确实没有再发生战争。



而在文化和科技方面,诸葛亮的很多文章都非常棒,尤其是他那篇《出师表》,还被选进了学生们的课本里。

而且诸葛亮不光是能写文章,他还能上手实操。诸葛亮发明的“诸葛连弩”以及“木牛流马”,都是令人惊叹的作品,尤其是木牛流马,至今复刻不出来。



诸葛亮在各个方面都挺不错,这代表着他的“综合评分”一定很高,但是在“军事”学科,他并不一定能胜过郭嘉。

就拿诸葛亮最出名的那篇《隆中对》来说,毛主席对它的评价并不高:“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还有诸葛亮错用马谡之事,毛主席认为,诸葛亮在那一战中也有问题,他说:“初战亮宜自临阵”,意思是诸葛亮应该亲自去守街亭。

他明明知道街亭不好守,而且还很重要,就应该自己亲自去,而不是派马谡或者其他的人。



总之,诸葛亮的军事水平,其实并非传说中的那么神。

不过诸葛亮也不是一无是处,毛主席还提到了一个观点就是:诸葛亮用兵不二过。

诸葛亮犯过的错,绝不会再犯第二次,他在街亭“偷了懒”,没有亲力亲为,导致战败,而在余生中,诸葛亮不敢有一丝放松,将自己累死了。



虽然诸葛亮有点“矫枉过正”,但是他这种及时吸取经验,不让错误出现第二次的好习惯,值得我们学习。

毛主席还建议我党向诸葛亮学习办事方法,那就是“言忠信,行笃敬,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众益”,现在看来,这些方法确实很有效。



从综合实力来看,诸葛亮确实是远超郭嘉,一个酒蒙子怎么能跟一位鞠躬尽瘁的丞相相提并论?但是只从军事水平来看,郭嘉这个专攻一门军事兵法的人,确实要比诸葛亮的厉害。

虽然诸葛亮在打仗这方面也很厉害,但是不如郭嘉,至少毛主席是这么认为的。

参考文献
毛泽东评点《隆中对》:诸葛亮战略失误在何处?中国日报网 。
毛主席为何否定一代名相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中国新闻网 。
毛泽东眼中的三国人物:大跃进失败后谈到了郭嘉,凤凰网。
吴鹏作,选贤 《资治通鉴》中的用人得失,党建读物出版社,2021年04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