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码字的过程

“吴忠华”这个选题,是编辑老师给到我的。

在此之前,我有写过一派“罗大佑”的人物稿,差不多过去一年了。说实话,那时写的时候,还是感觉有点吃力的。当时大纲改了很多遍,和编辑老师沟通了好多次,后面写完,编辑老师还给我润了稿。所以,觉得自己第一次写的时候,感觉还不是那么成熟。不论是文字上,还是心态上。

但这次写“吴忠华”的时候,心情好像更坦然些了。一是编辑老师给了我很大的“自由”,给到简纲后,先让我写初稿,后面还给我的文章润了色;二是觉得自己也想写点不一样的文章,就觉得很有挑战性。


于是,在前期工作做完后。我就开始搜寻有关“吴忠华”的一些信息与素材。

当然,一手资料还是从他的社交账号去找,所以,我翻完了他的所有视频。在此期间,心情有了些小小的波动。

刚开始,我想写的大致内容是:一个完整且感人的故事,就是像类似于网上既有的文章的那种。

但在看主人公的视频时,他有两个视频,给了我码字的一点新思路。

一条视频中,他说:“听说玩互联网需要找个模板,我发现我没有模板,再牛的编辑也编辑不出我的故事……

这句话,让我也有了一些想象空间:他是不是觉得很多写他的文章,还达不到他心中想要的那种感觉;他的故事,又想编辑成什么样呢?我可不可以,稍稍写得不同一点?

码字的嘛,我现在也想写得更好一点。尤其是他这句话,让我觉得,觉得“写得好”的、最优质的读者,或许就是故事中的本人。

所以,我刷到他的另外一条视频中,捕捉到了他的一点想法。

在那条视频中,讲述了一个“上节目”的故事。他说,最近几年不去上节目,有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不想表演“煽情”。

怎么回事呢?就是他上过一档节目,我之后也去看了。

他讲的是,节目组就是想让他把那些事儿再说一遍,然后自己的妈妈想起伤心事又会哭。就是有种“贩卖眼泪”的感觉。

尤其是,节目组还会不经意要他摆拍,借用他的朋友关系,给节目制造热度。他并不想配合,所以,他也不想去上节目了。

这个插曲,我觉得写在文章中,有点争议,也没写,就放在这里讲了。

这让我感受到,他是不是也不喜欢那种“惨兮兮”的传播,所以在写的时候,我选择用明朗、积极的文字去讲述他的故事。

这是他的视频,给我码字时的启发。

2.确实,不是一个人在写作

还有小页的故事。

其实,在大纲中,我只想好加入一个小故事,但还不知道要加入怎样的故事。

也是很巧,刚好刷到良田的视频,刚好刷到他拍小页的视频。于是,我顺着良田的视频,去翻看了小页的视频,和她的故事。

她的故事,也有着符合主题的内核。平凡的人,不平凡的经历,或许可以被更多人看到。

而很久之前,我也有写过良田拍一位做服装电商的女生的故事。很遗憾,那次没有过稿,发在了自己的账号。

但这一次,就是那么巧吧。

好的故事、好的内容,总会被人看到的。四维的文字,也会在多样的网络时间中,去到任何它想去的地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