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的成功是几代动画人承上启下、前赴后继努力的结果,也是千部百部经典作品撑起的成就。
拍摄经典动画《哪吒闹海》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是中国动画史上的传奇,从新中国第一个动画英雄“神笔马良”,到《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其辉煌成就不仅塑造了中国动画的黄金时代,更在世界动画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静安是中国动画电影发源地,也见证了它百年的发展。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动画继无声电影之后传入中国,这种新奇的艺术形式一经问世,就得到大批观众的喜爱。
文|洪画千
中国动画电影从静安走向世界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万航渡路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立志要创作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动画,于是开始模拟试验。没有试验场地,就把大家的起居室——位于静安区天通庵路三丰里一间仅有7平方米的亭子间作为实验室。1922年,接受商务印书馆的邀请,万氏兄弟创作了《舒振东华文打字机》动画广告片——尽管这是一部商业宣传片,但它却是我国第一部动画广告片,也填补了我国动画产业长久以来的空白。
▲万氏兄弟
1949年,专门摄制美术片的机构——美术片组在长春东北电影制片厂成立,漫画家特伟为主要领导人。但是,东北天气过于寒冷,拍摄动画片的赛璐珞不够用,于是要用冷水把旧片子的颜色洗干净、晾干了,反复使用,仅此一项就让人十分头疼。加上东北地区人才资源、物质条件匮乏,交通不便利等因素,文化部领导综合考虑,决定把动画片组迁往上海。1950年,美术片组南迁静安区万航渡路618号,成为上海电影制片厂的一部分,即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前身。
在特伟“探民族风格之路,敲喜剧样式之门”创作方向的指导下,20世纪五六十年代,动画片百花齐放、形式多样,拍出了一批至今依然是世界美术电影历史上最优秀的作品,以及在国内外声誉鹊起的影片。其中,就包括洪汛涛先生任编剧的《神笔》。
▲1980年“马良”“孙悟空”获奖归来
01
木偶片《神笔》的由来
童话作家洪汛涛先生所著的《神笔马良》在1955年2月《新观察》第三期杂志上首次发表之后,上海电影制片厂艺术委员会的成员中有人读到这篇童话,拍案叫好,认为正适合厂内美术片组制作影片,立即向厂里推荐。很快,厂里便派人上门,和洪汛涛先生洽谈如何把童话改编为电影剧本。
多次交谈,确定了这样几点:一、这部童话美术片的观众对象是12岁以下的儿童。二、考虑到特定对象,剧本情节以单线叙述。三、为了能走向国际,片名力求简要明确而又给人遐想,简为《神笔》二字。
▲洪汛涛先生(左一)与万籁鸣先生(左三)
洪先生编写的电影文学剧本,很快就定稿通过。美术片组的同志们热情很高,为这部影片投入了主要力量,靳夕亲自执导,“万氏兄弟”之一的万超尘任技术指导,丁善德作曲,演奏为上海乐团交响乐队,指挥为黄贻钧。参考张光宇的原文插图,使剧中的人物造型、置景、音乐方面,都表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经过各方努力,用了半年多时间,美术片《神笔》终于赶在1955年底之前出品。
02
提线木偶片《神笔》
《神笔》是新中国动画的经典开山之作,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深刻的主题。影片在木偶动画技术、民族风格和叙事手法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是中国木偶动画片的骄傲和荣耀。
木偶动画片是中国美术片最早发展的几个片种之一,是我国民间木偶艺术的借鉴和延续。具有中国童话浪漫主义色彩的《神笔》就是提线木偶片。提线木偶,又称“加礼”戏,古称“悬丝傀儡”,又名线戏,是古老的汉族木偶戏的一种。表演时,艺人用线牵引木偶表演动作。
▲洪汛涛先生与“马良”
在动画的制作手法上,这部木偶动画电影《神笔》与我们平常接触到的手绘动画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是介于二次元和三次元之间的,它的立体感非常明显,却并非虚构出来的建模人物,而是实实在在有实体存在的。以它的制作过程来看,其实是国际上更鲜为人知的一个专业名词,定格动画的一种。
而我们的木偶动画可以说是当时对于定格动画的一种本土化改编,这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木偶戏的借鉴。木偶戏本身就具有非常强烈的民族风格和生活气息,在《神笔》的具体呈现中,从支线人物的庞大和细节之处的人物形象和面部表情就能看出,这在当时的技术层面来看,有多少难以克服的难题。而对整个故事的整体呈现来说,除了技术层面的突出,更重要的是它所刻画和描写的人物形象非常富有感染力,也代表了当时人们纯朴的内心以及对美好和善良的执着追求。
《神笔》影片画面优美、活泼,木偶造型栩栩如生,富于人情味,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民族特色,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动画精品。它一经问世,就以其独树一帜的民族风格在世界影坛上为国争光、大放光彩,至今星光熠熠、光彩夺目。
03
《神笔》:中国首部国际获奖的木偶动画片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美术片《神笔》上映之后,小主人公“马良”的勤奋、聪颖、智慧,他的爱憎分明的立场与行动,立刻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而电影在艺术上所呈现出的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是其他国家动画电影所无法混淆的。无法替代的民族文化,更是赢得了人们的赞誉。
《神笔》从静安走向世界后,在短短两年时间里(1956年—1957年),先后参加了12个国际电影节,得到各国观众的欢迎。在各项国际电影节上,评委们都给了最高的评分。
《神笔》在国际上屡次获奖,获第八届意大利威尼斯国际儿童电影节儿童文娱片一等奖、第一届叙利亚大马士革国际博览会电影节短片银质一等奖、第一届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国际儿童电影节优秀儿童片奖、第二届波兰华沙国际儿童电影节木偶片特别优秀奖、第二届加拿大斯特拉特福国际电影节奖等众多奖项。
《神笔》是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木偶动画片,也是中国在国际上获奖最多的动画片。木偶片《神笔》,首先敲响了美术民族化的锣鼓。这部影片以自己鲜明的民族风格,为美术电影的发展明确了航向,“中国动画学派”也由此而始。
04
《大奖章》:中国第一部彩色立体木偶片
1956年,《神笔》获得第八届意大利威尼斯国际儿童电影节的一等奖,这是国产动画第一次获得国际奖项。然而,这只是中国动画走出国门,惊艳世界的开始。后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了许许多多经典作品。
与洪汛涛先生合作的除了开山立派之作《神笔》外,还有一部动画佳作《大奖章》。
▲洪汛涛先生亲笔
1955年,洪汛涛为上海电影制片厂创作了美术片《神笔》,不想这部美术片竟成为在国际上获得大奖最多的影片之一。许多人前来祝贺,就此先生结识了很多电影界的朋友。
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万航渡路成立后,厂里的创作人员想为我国拍摄第一部儿童立体电影,这是一个新的艺术品种,厂领导很重视,但指示一定要有出色的剧本,厂里人自然想到了《神笔》和洪汛涛先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创作人员拜访了洪汛涛先生,知道了来意后,洪先生给大家拿来了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儿童读物《三个运动员》,请上美影的创作人员翻阅。
《三个运动员》是一个短篇童话,主人公是小熊、小猪和小驴,它们都参加了森林运动会的赛跑比赛。小熊、小猪刻苦训练,但上届比赛冠军小驴却骄傲自大,最终导致这届比赛落后了。故事简单不复杂,人物个性鲜明,也有教育意义,尤其是许多场景在森林,有山水场景,又是运动比赛题材,很适合拍立体电影。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创作人员当场决定请洪汛涛以童话书《三个运动员》为基础,尽快改编成电影文学剧本,以便美影厂拍摄电影。这就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60年摄制出品的彩色立体木偶片《大奖章》。这是中国第一部,也是仅存的一部彩色立体木偶片,弥足珍贵。2018年,《大奖章》收入了教育部统编语文教科书必读书目。
作者介绍
洪画千
“神笔马良之父”洪汛涛先生之子。儿童文学阅读推广人,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江浙沪儿童文学教育联盟创办人,上海市作家协会海上文学名家后人联谊会会员。
编者按:
本栏目来源于1994年2月8日创刊的《静安报》副刊《百乐门》。在微信平台,“百乐门”将以全新形式向读者展示。每周定期推送,换个角度阅读静安。投稿可发至 jinganbao2016@126.com
作者:洪画千
图片:由作者提供
编辑:施丹妮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