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丨1971年熊瑾玎夫妇合影
前言
“把我俩的合影赠送给周恩来和邓颖超同志吧。”1973年元旦,87岁高龄的熊瑾玎老人和夫人朱端绶拍下纪念合照,作为结婚45周年的纪念。不久之后熊瑾玎老人便卧床不起,很快走到了生命的终点。
周总理和邓颖超收到熊瑾玎夫妇的合影之后,邓颖超大姐拿着端详了许久,深有感触地夸赞周总理这个月老当得好,熊老板夫妇堪称模范夫妻。周总理解释说那也是革命的需要,随后便陷入了回忆,回想在革命时期和熊老板夫妇的点点滴滴。
“我愿意当你们的月下老人”
熊瑾玎出生于湖南长沙,早在长沙担任小学教员的时候,就结识了毛主席、谢觉哉等一大批思想进步的读书人,并和他们创建了新民学会。当时熊瑾玎就提倡创办经济实体来积累革命所需的经费,后来毛主席等人赶赴上海参加“一大”的旅费,就是熊瑾玎筹措的。
图丨熊瑾玎旧照
1927年大革命失败之后,熊瑾玎和老师徐特立一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次年他秘密来到上海寻找党组织,由于他理财经验丰富,善于交友,党组织安排他担任中央机关会计,同时委派他在上海建立政治局开会的秘密机关和联络点。
熊瑾玎这个中央机关会计,和一般意义上的会计大不一样,当年中央所有的经费都由他发送,送来的黄金等实体经费也由他来负责兑换成现钱。很快上海云南路的“福兴商号”开张,熊瑾玎担任商号老板,经营纱布生意,同志们在这里开会办公,存放秘密文件。
熊瑾玎当时42岁,独自经营一家商号不免令人产生怀疑,周总理当时提出调一位女同志配合熊老板的工作,组成一个“家庭”。当时有三个人选供熊瑾玎考虑,熊瑾玎最后选择了他的同乡朱端绶,他们在长沙时就是师生关系,还曾经一起照顾过徐特立,朱端绶的机敏干练给熊瑾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图丨“福兴商号”旧照
朱端绶赶到上海之后,由上海的同志将她安顿住下,数日之后熊老板带着她去和几位中央的领导同志见面,当时周总理询问了朱端绶一些个人情况,听说她刚刚20岁的时候,周总理爽朗地笑了起来:
“正是妙龄,你这妹子整整比我小十岁哩。”
后来朱端绶才知道那个人就是周总理,熊瑾玎告诉她说周总理安排她先在上海适应一段时间,等熟悉的环境之后,就到“福兴商号”担任“老板娘”。朱端绶听完当时脸就红了,赶忙说自己还没有出嫁,熊瑾玎看出她有些顾虑,向她解释说:
“是假家庭,对内仍然以同志称呼。”
几个星期之后,朱端绶来到“福兴商号”担任“老板娘”,每逢组织上在这里开会时,朱端绶就坐在门口做些手工活,同时紧紧盯着来往的人群,避免混入陌生人。周总理每次上门都要和她拉几句家常,帮助她做些简单的家务,并关照她说:
“小妹子,这里是中央最重要、最机密的机关,你既要心细,又要胆大,不可有紧张的表情,当‘老板娘’嘛,要有个落落大方的样子。”
图丨1938年朱端绶三十岁生日时的夫妻合影
随后周总理派人来教朱端绶如何防止警号,护送文件,应付特务的搜查,并叮嘱她要多了解上海的弄堂分布,执行任务前先看好地图,避免在里面迷了路,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多请教熊老板。朱端绶也用心学着这些技能,很快就能上手做一些实质性的工作。
熊瑾玎和朱端绶住在商号内,空闲时间会读些古文古诗,二人朝夕相伴,不觉产生了浓厚的感情。一次晚饭后,熊瑾玎拿着自己写的一首《赠端绶》走到朱端绶的房间,请朱端绶指教。朱端绶读着这首表白诗,脸颊顿时红了起来,低下头不知所措。
熊瑾玎率先开口打破了沉默,问朱端绶觉得怎么样,朱端绶犹犹豫豫地说了些感谢熊瑾玎的话,然后鼓起勇气问了熊瑾玎两个问题,一个是熊瑾玎已经有了家室,二人结合该如何办,另一个问题是两人年龄差距的问题。
熊瑾玎的父母早年曾给他娶了一房妻室,两人生有三男四女7个孩子,熊瑾玎解释说自己在被反动派通缉之后,就和家里失去了联系,后来妻子写信要求他登报离婚,熊瑾玎答应下来,并将家里的田地、房产统统交由妻子处理:
“我们是父母包办下的封建婚姻,毫无感情,无法情投意合,从我入党后就是新生命的开始,现在我想建立一个新的家庭。”
图丨年轻时候的周总理与邓颖超
至于两人年龄上的巨大差距,熊瑾玎坦露自己也考虑过这个问题,但自古以来就有忘年之交,自己很确定对朱端绶的感情。朱端绶听着熊瑾玎的表白,心里不断琢磨着,始终拿不定主意,便打岔说时间太晚该休息了。
第二天一早周总理来到店里,看到朱端绶两眼水肿,眼睛里满是红血丝,便关切地询问朱端绶是不是又熬夜了。过了一会儿周总理开玩笑地问朱端绶什么时候吃她的喜糖,朱端绶不好意思地说自己还年轻,还想为革命多做点事。周总理继续追问朱端绶理想中的爱人是什么样子,朱端绶想了想回答说:
“我欣赏‘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很好嘛,你要找个志同道合的人,我看熊老板年纪虽然大些,但干革命的心很年轻,大家很信赖他,而且他当这个管家不容易,身边也得有个亲人照顾呀,有个老板,总该有个真老板娘才好!”周总理听完朱端绶的想法,爽朗地笑了起来。
图丨“福兴商号”内部照
二人正说着话,熊瑾玎提着一盒月饼走了进来,招呼朱端绶赶快出来吃月饼。一抬头看到周总理和朱端绶正看着自己大笑,自己也感觉有些莽撞,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将月饼放在周总理面前,请他先尝一尝。
“妹子,这是熊老板的一片心意,应该你先尝尝。”周总理顺手将月饼推到了朱端绶面前。朱端绶不好意思地跑进了房间,周总理对熊瑾玎说,明天就是中秋节,让他和朱端绶商量一下,将喜事办了,自己很愿意当他们的月下老人。
第二天晚上,熊瑾玎和朱端绶在饭店举行了简单而热闹的婚礼,周总理作为主婚人宣布婚礼开始,举杯邀请大家为两位新人的新婚幸福干杯:
“从今天起,端绶就是我们的老板娘了,大家不要再称呼她小妹妹了。”
“说得对,为我们的老板娘干一杯!”
图丨熊瑾玎夫妇卧室
紧接着李立三、邓小平、邓颖超等中央的同志一一举杯敬酒,祝贺熊瑾玎和朱端绶走到一起,朱端绶腼腆地对大家说:
“我要配合熊老板,一定当好老板娘!”
朱端绶的话引来大家的一阵热烈掌声,也就是从那时开始,“熊老板”和“老板娘”的称呼在党内外叫开了。
周总理派人营救“熊老板”
熊瑾玎和朱端绶结婚两年之后,他们的女儿耕午出生,每当同志们到商号开会,朱端绶就将全部精力放在为大家放哨上面,为了不让孩子哭闹影响大家工作,通常朱端绶都会将奶瓶放在孩子的嘴巴上。
有一次朱端绶到附近的商店买东西,恰好孩子将奶瓶碰掉,吃不到奶大声啼哭起来,周总理听到孩子的哭声,急忙将孩子抱进了会议室,一边拍打着孩子,给孩子喂奶,一边听取同志们的想法,插话表达自己的意见。朱端绶回来看到这样的景象,顿时感动得泪流满面。
图丨熊瑾玎一家合影
熊瑾玎在担任会计的那一段时间,除了经营“福兴商号”,还开设了三家酒店和一个钱庄,入股了一家大型布店,经营一家织绸厂,和毛泽民秘密经营一家印刷厂,将所得的收入全部作为党内的活动经费。在安稳度过了3年之后,由于党内出现叛徒,他们夫妻二人撤离到湘鄂西苏区。
1932年熊瑾玎夫妇奉命返回上海,继续以做生意为掩护来进行党内的地下工作。当时贺龙的家眷在上海的生活全靠党组织接济,在党组织遭到破坏之后,贺龙家眷的生活来源就中断了,直到熊瑾玎再次回到上海,她们一家人的生活才有了保障。
次年4月,由于叛徒告密,贺龙家眷在家中遭到国民党特务的逮捕,同时设下埋伏来等待更多的共产党同志。第二天不明真相的熊瑾玎假扮医师给贺龙家眷送生活费时,正中敌人的埋伏,被特务送进了巡捕房。
图丨贺龙全家福
朱端绶等到晚上不见熊瑾玎归来,感到事情非常严重,立刻向党组织作了汇报,并依照指示展开营救工作。她找到宋庆龄请来几位著名律师为营救熊瑾玎和贺龙家眷奔波,在跟随律师去见熊瑾玎时,朱端绶惨遭叛徒出卖,也被抓进了巡捕房。
朱端绶被捕之后惨遭敌人的严讯逼供,但她利用叛徒不知道自己的底细,坚决不承认自己的真实身份。在被监禁的日子中,朱端绶巧妙地同敌人周旋,争取来一位同情革命的女看守为自己传递信件,夫妻二人狱中写下了几十首相互鼓励的感人诗作。
由于朱端绶一口咬定自己和熊瑾玎是表兄妹关系,敌人也没有确凿的证据,8个月之后朱端绶被无罪释放,和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朱端绶在法租界开了一家酒店,将所挣来的钱全部用于营救工作,每月买些生活用品送给贺龙的家眷和狱中的同志。
图丨毛泽民旧照
经过4年的官司之后,熊瑾玎被反动派判处8年的牢狱生活,1937年毛泽民奉命来到上海接受共产国际的援助,临行前周总理叮嘱他,要抓紧国共合作的时机积极营救熊瑾玎。在民主人士章士钊的推动下,熊瑾玎结束了四年多的牢狱生活,毛泽民专程到家中去看望他。
熊瑾玎出狱之后担任《新华日报》总经理,在周总理的直接领导下工作。在国统区办报纸要冒着很大的风险,国民党政府虽然表面允许出版,但却将其视为眼中钉,千方百计阻挠。熊瑾玎广交朋友秘密支持报社,《新华日报》坚持出版了8年,从未因资金不足而停刊。
熊瑾玎作为中央机关的会计,被人叫了半辈子的“熊老板”,却没有给家里挣下一分家私。1938年底《新华日报》迁至重庆,熊瑾玎的小女儿因肺炎高烧全身抽搐,熊瑾玎夫妇冒雨抱着孩子去医院看病,医生张嘴就要十块大洋。
熊瑾玎夫妇作为《新华日报》的总经理和会计科长,拿出十块大洋本不是问题,但当时《新华日报》刚刚复刊,经费非常紧张,夫妻二人不愿因公徇私,无奈抱着小女儿回到了报社时,小女儿已经不幸夭折。
图丨熊瑾玎(左一)在《新华日报》工作期间留影
新中国成立之后,熊瑾玎夫妇作为党内的高级干部,工资待遇并不低,加上家中人口不多,按理说家庭情况应该比较富裕,但实际情况是熊瑾玎夫妇家中几乎没有存款。每个月夫妻二人拿到工资之后,除了家庭的基本开销,熊瑾玎都会将剩下的钱寄回家乡,资助有望成才的孩子读书。
在新中国成立的20多年中,熊瑾玎资助的学生已经数不过来,这些学生在学成之后,熊瑾玎又亲手为每个人制作了一张贴有他们照片的小卡片,自己在上面写上了一段嘱咐的话语,鼓励他们回到家乡建设农村。
“熊老留下什么话没有?”
1966年元旦,恰逢熊瑾玎80岁寿辰,周总理在午饭时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自己晚上要为熊瑾玎去祝寿。晚上七时,周总理带着两瓶酒来到熊瑾玎家中,放到了熊瑾玎的面前,说这两瓶绍兴黄酒是邓小平送给自己的,正好“借花献佛”:
“端绶,今天我可要和‘老板’喝两杯,你要拿出你当年在上海的手艺做两样菜。”
图丨熊瑾玎夫妇合影
当看到熊瑾玎的女儿熊畅苏时,周总理从公文包中拿出了一封信,交给了熊瑾玎:“这是我亲自书写的证明材料,早就写好了,事情一多忙忘了,今天要不是小超催着,只怕又忘了!”熊畅苏是熊瑾玎和朱端绶唯一长大成人的女儿,一直以来认真学习,兢兢业业工作,但入党问题却迟迟没有解决。
后来熊畅苏才知道,问题就出在父亲在她考大学时写的那份履历表上,其中家庭成员中有一位熊笑三,是父亲和前妻的儿子,黄埔军校毕业之后在国民党军队中担任中将军长,父亲在淮海战役前曾劝他起义,结果熊笑三冥顽不化,还跟随蒋介石逃到了台湾。
熊畅苏从来没见过熊笑三,但却因为他没有办法入党,朱端绶这一次说什么也不答应,第一次向丈夫生气发火,两人为此还大吵了一架。熊瑾玎冷静下来后也觉得对不住女儿,便亲自给女儿所在单位的领导写了一封说明信,没想到这封信到了周总理的手中。
图丨熊瑾玎儿子熊笑三旧照
周总理在信笺的横眉上写满了批示,除了证明熊瑾玎夫妇以及熊畅苏与熊笑三的关系外,还加上了一句话:“在内战期间,熊瑾玎、朱端绶两位同志担任党中央最机密的机关工作,出生入死,贡献甚大,最可信赖。”
周总理的亲自批示,不但为熊畅苏的身份做了最好的证明,同时也是对熊瑾玎夫妇为革命作出贡献的最高褒奖。
朱端绶趁着他们叙旧之际,在厨房做了几道周总理喜欢吃的小菜,供他们下酒。熊瑾玎素来不喝酒,但这一次周总理亲自登门为自己祝寿,他破例和周总理对酌。周总理一边吃着小菜一边夸奖朱端绶做菜的手艺:
“我回去之后要派他们来和端绶学习,做菜既有味道,速度又快。”
图丨1980年邓颖超与朱端绶(左二)等女同志合影
熊瑾玎和周总理边吃边聊,谈兴甚浓,很快就过去了好几个小时。周总理的卫士示意朱端绶劝周总理早些回去,朱端绶也担心周总理的身体,便上前劝说周总理早些回去休息。临走前周总理询问了一番熊瑾玎的饮食起居情况,并执意到熊瑾玎的卧室看看,了解到熊瑾玎生活上没有问题后满意地说:
“有端绶照顾‘老板’,我放心,祝熊老板健康长寿!”
“恩来同志,等你八十寿辰的时候,我要做几样好菜为你祝寿啊!”朱端绶赶忙接上了一句,周总理满心欢喜地答应下来。
1973年元旦刚过,87岁的熊瑾玎病重住院,周总理得知后立即嘱咐自己的保健医生去医院了解情况,还找来几位专家为熊瑾玎会诊,指示北京医院派三名特护日夜照顾。1月15日,身患癌症的周总理送走外宾之后,立刻赶往北京医院看望熊瑾玎。
图丨周总理看望昏迷中的熊瑾玎
当时熊瑾玎已经陷入了深度昏迷,周总理站在病床前心情复杂,沉默了良久之后,转身轻声问朱端绶:“熊老留下什么话没有?”朱端绶拿出熊瑾玎叮嘱她记下的两句诗,递到了总理手中,上面写着:
“叹我已辞欢乐地,祝君常保斗争身。”
周总理看过之后,轻轻握着熊瑾玎的手,凝视了陷入昏迷的熊瑾玎许久,才不舍地松开。1月24日,熊瑾玎与世长辞,当天下午刚刚从杭州归来的邓颖超专程来到家里看望朱端绶,并带来了周总理的诚挚慰问。
图丨《人民日报》关于熊瑾玎追悼会报道
1月28日的《人民日报》刊登了熊瑾玎逝世的消息以及关于他追悼会的报道,董必武在熊瑾玎逝世后赋诗哀悼,以表达对熊瑾玎深深的悼念之情:
“烈烈寒风剧自吹,小园摧折老梅枝。花繁干挺今何在?疏影依稀入梦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