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 美国之所以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一方面是受益于全球化分工,另一方面则是受益于美元霸权、科技霸权以及军事霸权。
今天我们简单说一说美国所谓的七大科技具体的事情,美国七大科技巨头(Alphabet、亚马逊、苹果、Meta、微软、英伟达和特斯拉)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已远超普通企业范畴,其税收贡献、就业规模及利润体量甚至可与国家经济体量比肩。
2024年美国七大巨头合计净利润超4800亿美元。若按美国名义企业税率21%计算,理论纳税额或超1000亿美元。七巨头合计雇佣超300万人(如亚马逊全球员工超150万,微软超22万,Meta超8万等),且多为高薪技术岗位。
七巨头通过技术创新和全球化布局成为“超级经济体”,但其税收规避、垄断争议及就业波动性也引发了全球性的担忧。
美国在全球发起第一轮关税战后,在一众大国强国中,中国是第一对美展开了反制。欧盟那边虽然说也要反制,但只是把计划给亮了出来,还没有正式实行。根据冯德莱恩此前所说,欧盟针对美国的底牌有很多。比如欧盟可以针对美国一众科技公司。
中国在美方关税生效的"下一秒"便甩出反制清单,自2025年4月10日起对所有美国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直接覆盖美国对华出口的100%商品类别,涉及农产品、汽车、半导体等核心领域。
对钐、钆、铽等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材料占美国军工产业链需求的65%,直接影响F-35战机、核潜艇等关键装备生产。
将16家涉及航空技术、半导体设备的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名单,同时将11家涉台军售企业纳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切断其在中国市场的商业通道。
欧盟对美的反制措施看似气势汹汹,实则处处掣肘。原定4月1日启动的第一阶段反制(针对80亿欧元美国商品)被推迟到4月中旬统一实施,连加税清单都从哈雷摩托、波本威士忌悄悄换成蔓越莓、橙汁等无关痛痒的商品。
但是欧盟手里有一张对美反制的王牌,那就是精准打击美国的七大科技公司。欧盟后续可以启用《反胁迫工具法案》,可对美国科技企业征收数字服务税(预计税率6%)或限制数据跨境流动,针对苹果、谷歌等公司展开反垄断调查,威胁拆分其欧洲业务。
上面我们说到,美国的七大科技公司,都是在全球市场上做生意,欧洲日韩市场是他们的大本营。一旦欧盟针对美国的七大科技公司出手,那么美国其实也很被动。
还没等欧盟出手,美国那边一众科技公司就坐不住了,他们决定上门找特朗普商议了。
美国资深科技记者Kara Swisher在社交平台Threads发文称,一批来自科技和金融行业知名人士正前往特朗普位于佛罗里达州的海湖庄园,试图就其推出的税收政策与其“讨论常识”。其表示,“他们(为总统)就职典礼捐出的几百万美元,如今正变成数十亿、很快可能是数万亿美元的损失。”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也“成了他们的目标之一”。
这些科技金融巨头曾是特朗普的"金主团",例如2024年大选期间,硅谷企业曾向特朗普就职典礼豪掷数百万美元3。但如今,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导致科技股暴跌——仅4月3日一天,马斯克、贝索斯、扎克伯格三人合计损失817亿美元,相当于他们捐赠金额的数千倍。这种戏剧性反转,迫使昔日的支持者不得不以"讨债"姿态登门。
换言之,他们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极度不满,因为这些科技公司的利益将关税战受到大幅冲击。特朗普计划将企业税从21%进一步降至15%-20%,这对苹果(海外利润回流)、英伟达(芯片研发税收抵免)等企业构成直接利好。但若同时实施60%对华关税,特斯拉等依赖中国供应链的企业将面临
成本暴增300%
的风险。
所以特朗普所谓的全球关税战,其实美国内部也存在极大的分歧。而国际资本市场也不看好,因为美国的政治体制就决定了,美国这个国家,注定无法长期实行一项政策。谁知道4年之后,美国新上任的总统,又会闹出什么新花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