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尘世行知
吃亏是福,而世人通常吃不了半点亏,非要与人争个鱼死网破才肯罢休。
其实,凡智之隔,仅仅只看眼前的境遇是利于现世,还是利于后世。
眼光如果只看得到现前的局面,很容易被眼前的事相蒙蔽自心,这是凡夫的境地;能够往来无间地突破时空局限,清清楚楚地视见自己及众生的情势气运,这就是智者,是真正为大局考虑的人,是真正的大德性。
为什么吃过亏后福气必定会紧随其后地到来呢?
按照佛学的文化理论,一切生命都是因缘的产物,昨天种下的种子(因),受到土壤及气候(缘)的影响,最后所收获到的(果)实有好有坏,有甜有苦,可谓千奇百怪。
每个人的命运就是这样,终其一生,都不过是在还昨天各自种下的世情债,今天你吃过了一个亏,预示着你的世情债就在当时当刻已经还清了一部分,即刻给你报销了,一身轻盈,福德自然而然就会蹭蹭往上涨,福气不请自来。
但是很多人不懂得这个道理,于是回家后越想越气,越想越觉得自己很没面子,第二天找上门,跟对方争执吵闹,这下完了,你又平白无故地给自己的当世背负了另一桩债,不仅昨天报销的那部分被撕票了,利息(业)障还越滚越大。
这叫聪明反被聪明误。
人生难得糊涂,傻人也有傻福。因为这些人没有太多执取的能力,不会死死地纠缠着外面的相,不会生起执念,他只是依循内心的声音,安安分分地过好今生今世,这就已经是在还过去的世情债了,每还清了一点点,福气就会一点一点慢慢萦绕在他周围,越积越多。
可想而知,他的下一身,必定会是一个非常了不得的人物。
我们在《道德经》里面读到过,“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很多很多类似的经典名言警句莫不都在诉说着天道的互补互根原则。
连万物万事总源头秘籍《易经》也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样的教义。
譬如你的上一代积累善行甚深,你今天就能享受舒服的日子,这就是余庆;反过来说,如果你今天只知道挥霍无度,把福气全部享受完了,每天所积累的都是不善的东西,则是在走下坡路,你留给子孙后代的只能是“余殃”,咎,不吉。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万不可嘲笑那些喜好吃亏的人,他们可比你我智慧多了,把过去该吃的亏都吃完了,好运气的到来只要交由机缘就行了,这叫“福慧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