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曾说:“年轻时觉得,别人的事就是自己的事;
中年以后才发现,世上除了家人一无所有。”
中年人的底气,不是银行卡上的数字,也不是朋友圈里的点赞。
而是家中父母安康,伴侣支持,孩子省心。
1、父母康健,便是福气
司马迁有言:“父母者,人之本也。”
父母既是我们的来处,也是我们的根。
人到中年,还有双亲健在,就是最大的福分。
2016年,濮存昕的父亲因糖尿病并发症去世。
母亲承受丧偶之痛,突发认知障碍。
逐渐加重成老年痴呆,连儿子都认不出。
父亲重病时,濮存昕每天背着老人往返医院。
一度累得腰部受伤,仍坚持住在医院陪护。
母亲患病后,他毅然辞去人艺副院长职务。
搬回父母家60平米的旧居,开启全天候照料模式。
一次母亲半夜走失,濮存昕与妻子打手电寻遍小区,最终在花圃边找到执意要捋榆钱的老人。
后来他每晚将绳子系在手腕,母亲稍有动作就能清醒。
妻子宛萍也主动分担,两人开始夜间轮值:宛萍负责前半夜,濮存昕值守后半夜。
在这样的贴心照护下,老人病情逐渐稳定。
古代圣贤说:父母是人生第一大福田。
孝顺父母、奉养父母的功德,比求神拜佛大得多。
百善孝为先,照顾好健在的父母,就是为子孙后代种下善果。
2、伴侣知心,可抵万金
俗话说得好:“家有贤妻,胜过良田万顷。”
结对一门婚,可以兴旺三代人。
再多的资产,也抵不过一个知冷知热的枕边人。
葛优跟贺聪结婚时,还只是个龙套演员。
买不起婚房,贺聪求着娘家,腾出一间筒子楼暂住;
办不起婚礼,只好在西单找了家小餐馆,宴请亲朋。
婚后,贺聪一边教书一边开餐馆,想方设法维持家庭开支。
葛优则凭借《编辑部的故事》《活着》等作品,一跃成为影帝。
有人问他:“你都当上影帝了,什么时候换老婆?”
葛优坦言:“我们是从一无所有同甘共苦过来的,干不出再婚换人的事。”
贺聪辞去工作成为丈夫的私人助理,全程陪伴他在剧组生活。
1995年,葛优将350万片酬全数交由贺聪投资房产,购入北京三环内四套170平住宅。
这些房产十年后价值飙升十几倍,成就两个人的幸福神话。
正如葛优在采访中所言:“成功的秘诀不在聚光灯下,而在回家时那盏永远亮着的灯。”
两个人过日子,无非是柴米油盐、粗茶淡饭。
男人不必发达,顾家就好;女人不必貌美,持家就行。
夫妻本是同林鸟,是命运相连的共同体。
选对一个好伴侣,就是人生稳赚不赔的投资。
3、儿女省心,全家舒心
莫言曾说:“孩子的优秀,浸透着父母的汗水。”
很多人年轻时拼命赚钱,忽视了子女的教育。
人到中年才发现,再好的物质条件,也弥补不了缺失的陪伴。
央视名嘴水均益,对女儿水亦诗采取“放养”教育。
女儿小时候,从来不穿名牌衣服,每天零花钱不超过一元。
每当寒暑假,水均益都会把女儿送回兰州老家,体验农村生活。
水亦诗初中时成绩不佳,水均益也从不责骂。
而是鼓励她展示天赋,参加校园主持人大赛。
自己即便工作再忙,也要请假到场,去给女儿加油。
最终水亦诗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
并在2013年进入央视体育频道,与父亲成为同事。
对于女儿的选择,水均益始终尊重。
他说:“你的人生,你拿主意。”
儿女是家庭的希望,也是父母最大的期待。
他们未来的发展,能够决定一家人几十年的生活质量。
养出一个省心的孩子,足以让父母晚年无忧,让整个家族继续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