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江苏省日前印发通知,对改进和规范事业单位招聘提出新要求,规定严禁借“人才引进”等名义搞“绕道进人”,不得自行制定面向特定人员的专项招聘(定向招聘)或加分等倾斜政策,不得随意扩大国家规定的倾斜政策范围。
“有编”的事业单位招聘,在职场的价值排序上,向来排在前列。但现实中,一些人却对事业单位招聘动起了“小心思”,往“人才引进”“定向招聘”等倾斜政策里边掺沙子,妄图浑水摸鱼。
人才引进也好,定向招聘也罢,本来是各地招揽人才的手段。但类似“绕道进人”等歪门邪道也泥沙俱下,顺着“人才引进”“定向招聘”的宽阔河道大行其道。2013年,湖南某县曾曝出一起一些领导将7名子女违规入编的“绕道进人”事件。这不仅抵消了人才政策的红利,人为制造了不公,也损害了相关方面的权威和公信力。
按说事业单位招聘有着相应的规范、制度和监督,而且近年来各地也陆续出台了一些治理举措。那么为什么违规招聘仍时有发生,一再冲撞社会公平的底线?这首先与所博取的利益太大有关系,只要涉险过关,就会谋得一个不错的“铁饭碗”。
其次,也与被查到、被问责的风险较小有关。人才的事情,标准不太好掌握,有可以扯皮的空间。而从以往公开报道的违规招聘案例看,即便被发现,相应的处罚也难说是特别严厉。这也产生了一种奇怪的现象,一边是各种查处、整治的行动和政策,一边却是各种变着花样的“萝卜招聘”“绕道进人”。
此番江苏省明确要求不得随意扩大国家规定的倾斜政策范围,也为一些地方无底线的倾斜划出一条边界。而无论如何,在引才上“大水漫灌”都是不可取的。不仅会造成事实上的违规操作,从而导致社会不公,也会形成人才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