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四川网友发帖,大家发现没有?现如今清明节扫墓,都是开着车就去了,祭祀完以后,家在城里的就又开着车回去了。他们在农村也都有兄弟姐妹,不知道为什么,中午连顿午饭都没人管,一家人都是各自去扫墓。



这名网友表示,要说这农村人也小气,哪怕是兄弟姐妹,或许是多年前的一件小事,就能记恨一辈子,完全不顾别人感受,现在农村生活好了,人情反而淡薄了

  • 此帖一发,迅速引发网友围观和热议。

我们来看看网友们的看法和观点:

我家五兄弟,我是老大,哪年清明回家我都和爱人说填完坟就回来,不在家吃饭,可是,等我填完坟我的弟弟们就告诉我弟妹都把饭备好了,各家争着抢着的。我别无选择,并且我去哪家吃,其他人也都跟去哪家吃,这样的家庭分围,我特别高兴,兄弟之间本无矛盾,妯娌之间必须搞好关系,家族才能团结,我真的很感谢弟妹们的大度和通情达理!

清明扫墓,叔伯兄弟摆上几桌,所有费用均摊,又热闹又拉近了亲情

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归纳为农村人小气!应是根据各自的家庭特点而选择了不同的方式!兄弟姐妹情谊深厚的大有人在啊

家里兄弟不和睦,一般多是老大自私自利的原由。

我回老家祭扫,先通知兄弟姐妹们,同时微信转给在家的大弟弟1000元,让他准备祭扫用品(纸钱、鞭炮等,开支不到100元)及当天回去兄弟们的中餐(开支300元),一家人集体祭奠先人们!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清官难断家务事!吃也好,不吃也好?聚也好,不聚也好?个人心里有杆秤!聚在一起的,一团和气氛围,亲情融洽。各自上坟,不聚的!看透不说透啊!心里有数就行了!

今天回老家上坟,我没有亲兄妹在老家,一家子的侄子们都热情,都很真情实意地留下我们吃饭。我也很感激,也很无奈,不知道去谁家,恐怕造成误会,干脆开车回城,话反过来说,去谁家买点东西是必须的,否则,连去的念头也不要有!

一个大家庭能聚在一起,一定有一个有智慧的德高望重的长辈,还得有能出钱的小辈,还要有任劳任怨爱热闹的干活的人。大家都要有感恩的心,能出钱的出钱,能出力的出力!您啥都不出,谁招待您啊!

我老公家里,公公兄弟姐妹6个,以前每年清明都是我公公组织牵头扫墓吃饭,他的兄弟姐妹只会来吃,累的是我公公,5年前公公因病过世后,我老公二叔提议以后每年过节由我牵头安排,凭什么!我直接提出各过各家,自己安排去扫墓,之后他们心存芥蒂,我们每年都自己过节祭祖扫墓,他们都不去了,真的是拖家带口来聚餐的

我家扫墓都是集中一起吃饭的,每年由二个人负责组织,负责采购做饭。费用是按人头收,基本上每个人都自愿多出点,每年除去扫墓用的吃的,还有结余,移交结转到下一年负责人。今天扫墓后的聚餐,旁边还有几桌。



  • 其实,清明清明上坟祭祖,并不是祈求祖先保佑,更多的是家族凝聚,是文化传承。

从家族传承角度看,清明上坟是传承家族文化、延续家族精神的重要仪式。但是,如果“各自为政”,总感觉缺了点意思。可清官难断家务事,背后各有各的原因。

诚如有网友所言,一个大家庭能聚在一起,一定有一个有智慧的德高望重的长辈,还得有能出钱的小辈,还要有任劳任怨爱热闹的干活的人。大家都要有感恩的心,能出钱的出钱,能出力的出力。这样,一家人才能坐在一起吃吃饭,闹闹家常。

总之,清明祭扫不仅是践行孝道的具体体现,而且也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情感对话。祭奠祖先,既是对祖先表示敬意,还是对生命的尊重。

对于活着的人而言,无论以哪种方式祭祖,都是自己的选择。但最重要的,还是自己要快乐健康地活着。人生不易,活在当下,珍惜自己,珍惜身边人,这就是最大的意义。对此,你怎么看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