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下面是发表于《人民军医》杂志1989年第5期的一篇学术论文,记叙了南沙海战结束后在西沙永兴岛对参战双方伤员的救治情况,转发标题为编者所加。
《10例海战伤员伤口晚期处理体会》
401医院西沙医疗队 季兵 梅栩彬 傅廷友
“三、一四”南沙海战中,有10名火器伤伤员,伤后50余小时送抵西沙水警区医院,全部伤口均已感染,我们进行了晚期处理,体会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均为男性青年。我军伤员1例,越俘伤员9例。
伤口情况均为四肢、躯干部火器性软组织伤,其中合并颌面部伤1例、开放性骨折3例、小面积烧伤2例、有2例软组织缺损较大,肌腱、神经、骨骼外露。伤后除1例进行了伤肢止血、固定、应用抗生素等初步处理外,其余9例均未进行处置。全部伤口都有不同程度感染,组织肿胀明显,有少到中等量的脓性分泌物。
伤情特点(1)伤口均被海水长时间浸泡,1例为40 余分钟,另8例为7~8小时。(2)伤后未得到早期清创。(3)伤后未用抗生素或用量不足。(4)虽为四肢、躯干部软组织伤,但一般情况差,其原因是:①伤后落海漂游七、八小时,精神紧张,体力消耗大。②个别伤员有出血性休克,伤后无条件输血输液。伤后处于南沙炎热的气候条件下,体液丢失多,加之后送距离远,时间长,途中休息不好,食欲差,营养摄入不足。④感染发烧。
处理经过用0.1%新洁尔灭、双氧水、生理盐水彻底冲洗伤口,清除伤口内浅在的弹片、骨片等异物,剪去失活组织,充分引流,高渗液湿敷伤口,合理固定,同时应用足量抗生素、破伤风抗毒素、输液补充水电解质,全身情况改善后顺利后送。
一、不能忽视感染伤口的晚期处理由于战场情况的复杂变化,尤其南沙海区远离大陆,后送困难,伤员得不到及时抢救,早期处置的情况难免发生,本组10例伤员均未能得到早期清创,伤口均有感染。但决不能因为伤口已发生感染而忽视晚期处理,必须更加重视,采取积极措施控制感染恶化,尽可能减少二期处理的困难和畸形愈合的功能影响。
二、海水浸泡后的伤口特点及处理原则海水浸泡后的伤口病理变化要比淡水浸泡或未浸泡的伤口严重并容易造成感染。特别是经过5~8小时浸泡的伤口尤为明显。光镜下观察皮下组织充血、水肿,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横纹肌明显变性,并有部分坏死。造成这样损害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海水为高渗液体(含盐31~34%),pH值8~8.21,比人血浆高,涌浪对伤口冲击,体温及肢体温度下降等化学性、物理性的因素对组织的破坏使伤口组织充血、水肿、缺氧变性坏死,在此基础上容易造成感染。不能误认为海水对细菌有杀灭作用而忽视对海水浸泡后伤口的处理,而更应争取早期清创,在清除伤口内异物和失活组织后以高渗液湿敷。
▲资料图片:南海舰队领导到医院看望正在接受治疗的南沙海战我军唯一伤员杨志亮
三、晚期处理注意点
(1)伤口冲洗必须彻底。因伤口未经早期清创,存有各种异物、坏死脱落组织、脓液,有时堵塞伤道使引流不畅,有利于特殊厌氧菌的繁殖,故冲洗时必须彻底,可先以肥皂水刷洗创口周围皮肤,去除油污,再用清水冲净(注意冲洗时以无菌敷料覆盖,免使脏水流入创口)。然后消毒铺巾,再用0.1%新洁尔灭、3%双氧水、生理盐水依次反复冲洗伤口,创底深处可加压冲洗。
(2)切除创口边缘坏死组织时要彻底,但对失活组织切除不要过度,尤其手部和颌面部的组织更要姑息,以免软组织缺损过多而减慢愈合进程,影响愈合功能。伤后72小时以后的创口机体自净作用已开始,此时健康组织与坏死组织界限清楚,切除范围比早期清创时易掌握。
(3)必须充分引流,伤道成楔形开放,不留死腔,深筋膜切开减张,引流物填塞松紧适宜。
(4)因有感染存在,不宜深入组织去取残留的弹片和做开放性骨折内固定及一期修复神经、肌腱等处理。
(5)对暴露的肌腱,神经仍按早期清创原则,尽可能以软组织覆盖以免坏死,但考虑到感染的存在,故覆盖不需严密且注意放置引流条。如创口软组织缺损过大,则不能强行作皮瓣覆盖,先以油纱布覆盖暴露的神经、肌腱,力争感染控制后尽早处理。
(6)在手术处理的同时,必须重视补液、抗生素的应用等支持疗法。
四、必须争取早期清创本组伤员在失去早期清创的机会后才作晚期处理的,处理上困难,功能恢复受影响。建议在南沙远海作战中加强一线救护力量,力争做到早期清创。
来源:《人民军医》1989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