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井冈山星火:革命根据地的奠基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转向井冈山,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通过土地革命赢得农民支持,建立了新型人民军队。1928年4月朱毛会师后,红四军规模迅速扩大,赣南闽西的革命星火渐成燎原之势。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系统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然而,随着中央苏区的发展壮大,党内"左"倾教条主义开始抬头。1931年1月六届四中全会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占据中央领导地位,对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展开批判。



二、赣南会议:首次政治挫折

1931年11月,中央代表团在瑞金召开赣南会议(即中央苏区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会议全面否定毛泽东的正确路线,指责其"狭隘经验主义""富农路线",撤销了毛泽东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职务。毛泽东在会上据理力争,但终因"左"倾势力占据上风而被迫退让。这次会议标志着毛泽东在中央苏区领导地位的首次严重挫折。会后,毛泽东被排挤出决策核心,调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负责政府工作。在被边缘化的日子里,毛泽东深入农村开展调查研究,1930年5月完成的《寻乌调查》,详细分析了农村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为土地革命政策提供了坚实依据。他提出的"抽多补少、抽肥补瘦"土地分配原则,有效解决了中农与贫农的矛盾,巩固了根据地的阶级基础。



三、宁都会议:军事领导权的丧失

1932年10月,苏区中央局在宁都召开会议,集中批判毛泽东的军事路线。会议指责毛泽东"消极避战""右倾保守",撤销其红一方面军总政委职务,由周恩来接任。这次会议使毛泽东彻底失去军事指挥权,红军的作战方针转向冒险主义。毛泽东在会后被迫离开前线,前往长汀福音医院养病。在这段艰难时期,毛泽东并未放弃对革命道路的探索。他在福建长汀写下《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强调革命战争必须与改善群众生活相结合。同时,他与张闻天、王稼祥等同志深入交流,为后来的遵义会议奠定了思想基础。



四、理论突破:思想体系的成熟

被边缘化的两年间,毛泽东在逆境中完成了思想上的升华。1930年5月撰写的《反对本本主义》,首次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系统批判了教条主义错误。这篇著作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福建才溪乡,毛泽东进行了为期10天的社会调查,写出《才溪乡调查》,总结了根据地建设的经验,提出"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理念。这些实践与理论成果,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五、遵义会议:历史转折的到来

1935年1月,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成为中国革命的转折点。会议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长篇发言,系统批判了"左"倾军事路线的错误,提出"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思想。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彻底摆脱了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在云南扎西,毛泽东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通过《遵义会议决议》,进一步巩固了正确路线的地位。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六、历史启示:逆境中的思想光芒

中央苏区时期的几起几落,塑造了毛泽东作为战略家的卓越品质。他在逆境中坚持真理,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形成科学理论;在挫折中团结同志,为革命保存了骨干力量。这段历史揭示了一个深刻道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革命事业才能取得胜利。毛泽东的政治沉浮与思想淬炼,不仅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