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考博的人越来越多!
一句话,太卷了。20年前、15年前的硕士很多单位当个宝。现在,莫说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即便在内地的三四线城市,硕士已经非常普遍。要知道,2003年我国在校硕士生数量仅仅为9.2万人,而20年后的2023年,我国硕士研究生在校人数已经增长到327万人,短短20年翻了35倍。你说学历能不贬值?
现实逼得大家不得不卷学历
高校与医院是两个最卷学历的地方。
在高校,你没有博士学位基本进不去,即便托关系费了很大劲进去了,也没有正式编制。因为教育部门对于专任教师的学历有硬性的规定,在大专院校升本科的管理办法中明确提到“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不低于50%,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不低于20%。”
所以,校领导为了高校的发展不得比把资源向博士倾斜。一些东部沿海地区的民办高校甚至规定,5年之内没有拿到博士学位的专职教师,不准上讲台上课。
医院更不用说,博士扎堆。你没有博士学位,就是稀有动物,拿课题、申请项目,评职称等等处处受到限制。即便你医术高明,在患者圈中口碑很好,但是天天出诊,没日没夜工作了十多年,还是主治医师,你说难受不难受?当然,患者挂号的时候,也会看菜下碟,挑大夫的学历、职称来挂号。
所以,在高校与医院,你没有其他选择,自古华山一条道,你必须把博士学位啃下来。
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没有那么卷,博士不是必选项,但是有博士学位自然就多了一项晋升的筹码,毕竟我国博士占总人口的比例仅为万分之6。
很多人有顾虑,担心读博士影响工作。诚然,在职读博士,最难的就是如何兼顾工作与读博之间的矛盾。在2013年—2023年近10年间,绝大多数高校取消了在职博士,要读博必须脱产,而且不是脱产一年,而是4年。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哪个职场人士不是为了几两碎银而四处奔波,哪个不是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试问哪个有勇气为了情怀、为了理想而辞职博士呢?
好在2023年11月教育部对考博政策做出了重大的调整,大力发展专业博士,让在职读博士成为了可能。
2023年教育部一口气推出了工程博士、医学博士、教育博士、法律、文艺、翻译、会计、社会工作、农业、林业等36个专业博士。目前,我国资格授予专业博士的高校已经达到820多所。根据教育部门的安排,未来会大幅增加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博士招生计划重点向专业学位倾斜。
看到这里,很多同学会说,还用你兜圈子,谁还不知道拿到博士的含金量,知道博士对于职业发展,职称评定的好处,问题是能考上吗,能毕业吗?
专业博士门槛大幅降低
这可要说道说道,因为此博士非彼博士。也就是从2024年开始,专业博士与学术博士完全分开,采取“分类评价、分类培养、分类答辩。”什么意思?说白了,就是桥归桥,路归路,把在职读博士的人士与应届学生分开赛道竞争。
你不用担心没有时间上课。绝大多数专业博士采取非全日制培养,不用全天候在校园学校,即便上课也是利周末时间或者网络课堂完成,还会融合案例教学、专业实习、真实情境实践等,真正要到校园课堂上的课程少之又少。
你不用担心科研论文。申报专业博士不看重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不看重SCI一区、二区的文章,而是看中项目经验,案例总结。毕竟专业博士培养的是行业一线实践人才,以实践为导向,强调应用性,是解决实际问题,纯粹搞科研发论文不是专业博士的培养初衷。
你不用担心考试的难度。绝大多数专业博士采取申请审核制,主要看申请材料,看职业背景,看项目经验,看博导认可,所以压根就没有笔试,只有面试。
你不用担心博士论文。如果你实验能力强,你可以按照传统意义的框架去构思博士论文。如果你动手能力强,你可以钻研时间成果,不用玩文字游戏,因为根据新的学位法,自2025年1月起,以工程博士为代表的专业学位除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外,还可通过实践成果答辩申请学位。
也就是说,只要有新装备、新设备、新材料、新药品、新化学品等产品做出来,通过同行专家的鉴定或评审,获得工程应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可以获得博士了。对错,你不用写博士论文就可以拿到博士学位与博士学历双证了!
不过,再怎么降低也是博士,而且是双证博士,是有难度的。所以,对于绝大多数社会人士来说,离开校园,离开学术圈已经太长时间了,连大学的校门都不知道朝哪里开,更别说还要准备材料,准备面试了。
很多人自然而然想到求助考博辅导机构,希望通过考博辅导机构的力量实现早日上岸的想法。
这种想法无可厚非,因为术业有专攻。你的优势是搞实业,搞事业,搞生意,人家的优势是与高校打交道,与博导打交道,隔行如隔山,你拿钱买服务,买上岸的概率是天经地义的。
但是,有的同学不满足于大概率考上,而是要100%确定性考上。异想天开?世面就有考博辅导机构号称能100%包过!
博士100%包过,靠谱吗?
没错,你在小红书、知乎、抖音、快手、B站上,的确能看到很多考博辅导机构打的广告,号称有资源,有人脉,能搞定高校、搞定博导,部分机构更是承诺“100%包过,签署协议,考上不100%退费!”
很心动?问题是我国广告法明确规定,教育、培训广告不得对升学、通过考试、获得学位学历或者合格证书,或者对教育、培训的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证性承诺。所以,承诺100%包过是触犯法律的,这是红线不能碰!
有的同学会说,考博辅导机构也没有在广告中作出承诺,只是在协议中承诺考不上退费,这也不违法。
那倒也是,你情我愿,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挨不着法律什么事。问题是真的能做到吗?
毫无疑问,很多考博辅导机构会与你签署协议。因为大家法律意识强了,已经无法只靠口头忽悠,就能骗到客户钱款的业务,而且没有协议,一旦考博机构转款逃跑,学员报案一抓一个准。
你看上的是利息,人家看上的是你的本金
有的机构签署的协议会承诺很清楚,约定什么时候考上博士,考上什么学校,个别机构还是采取分期支付的方式让你放下戒心,例如首付20%,与博导接上头支付50%,拿到录取通知书支付30%等等。所以,有学员反驳,“哪有什么风险,大不了浪费一年的时间而已。”
别着急!听我慢慢分析!从条款上看是无懈可击,对考博学员来说没有任何法律风险,考不上也不会有经济损失。但是,现在别说考博士,就是上个幼儿园,一旦出现走后门被媒体曝光都可是天大的事情,幼儿园乃至当地教委、政府都会非常被动,必须有人出来认罪,哪个敢冒险?
而且考博的流程很长,绝非某一个人就可以拍板决定,博导只是链条中的一个环节而已,还有面试专家组,学院、研究生院,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博士不被录取。
试问,有哪个机构有这么通天的本事,能打通高校这么多的环节?
试问,机构包录取一个博士能收到多少钱,10万?20万?还是100万?它承诺100%考上博士是基于学员本身优秀到傲视群雄,还是通过金钱去打通各个环节,还是基于与博导、学院领导、研究生院领导过往的交情?
试问,有哪个高校的博导、学院领导、研究生院领导有这么大的胆量,在反腐如此高压的态势下,为了区区几万块、十几万把半辈子熬来的学术生涯、行政生涯轻易断送?
或许,一个、两个可以通过个人资源,桌子底下的利益交换搞定,但是成建制,成批量,公司化运作,正大光明把博士录取搞成买卖白菜,这要么是无知,要么是无畏,也只有两种人会参与:骗子或者傻子!
没错,你看中的是利息,人家看中的是本金。
没错!机构折腾半天,就为了你那20%的首付款!你没考上,最起码机构经济上没有损失,你考上了就是纯利润。机构承诺20%首付款也退给你?恭喜你,你100%是遇到骗子!天底下还有这么做慈善的机构?
可能还没等你上博士,考博辅导机构彻底消失,或者东窗事发,你的投入全打了水漂,如同前段时间那些通过机构去香港上大学的,什么GPA成绩、什么推荐信、什么毕业证,什么留学经历,一路假到底,结果好不容易被录取了,还被大学揪出来,彻底鸡飞蛋打。
所以,考博士你可以走捷径,找机构帮忙少走弯路,提高成功概率,但是千万不要去走歪门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