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的表演功底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让赵立新在配音、影视以及话剧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他参演过诸如《芳华》《天盛长歌》《大明王朝1566》《芈月传》这样的佳作,凭借精湛的表现赢得了一大批忠实粉丝。
2018年,他在《声临其境》中的出色表现更是让他在中年时期一举成名,成为“叔圈顶流”。
不过,这位以“高知”形象走红的演员,却在六年前的一个春天,罕见地暴露了自己对历史认知的浅薄。
他不仅在网络平台上公开质疑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真实性,还试图为日军犯下的滔天罪行开脱。
更令人失望的是,他曾受国家资助出国留学,但毕业后却选择更改国籍留在海外。
在如今倡导“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的时代背景下,作为公众人物的他却多次在社交平台发表令人费解的言论。
这最终引发了广泛愤怒,赵立新也因此逐渐淡出公众视野。
而如今56岁的他,网络热度甚至不及十八线小演员,这无疑是一种讽刺。
赵立新的“辱华”言论
2019年3月,赵立新在微博上抛出了一个关于历史的问题:
“英法联军为何要火烧圆明园?”
有粉丝以为他只是对中国历史不够了解,为了不让他尴尬,便简单回复了一句:
“得不到就毁掉。”
然而,赵立新的回应却让人始料未及:
“那紫禁城呢?是忘了还是没带打火石?”
这种轻佻的调侃语气瞬间点燃了众怒。
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是一段刻骨铭心的伤痛。
将如此沉重的历史当作笑谈,赵立新无疑是第一个这么做的人。
尽管有些网友仍然对他抱有好感,试图通过善意劝导让他改变认识。
但赵立新并没有停止发表不当言论。
即便面对网友的激烈批评,他依然我行我素,继续提出公然挑战历史真实性的疑问。
他的某些回复更是让人震惊不已。
“日本占领北京八年,为何没有抢走故宫文物并烧毁故宫?这符合侵略者的本性吗?”
即使有网友耐心解释,这一切得益于先辈们的努力转移文物,但他依旧坚持己见:
“这个说法缺乏说服力,毕竟还有几百件文物未能运走,无论价值高低都有意义。”
赵立新的这些迷惑发言彻底将他推向舆论漩涡。
最终,官方媒体也介入发声,指出:
“每位国民都应熟知本国历史,并对其怀有敬畏之心。”
意识到事态严重后,赵立新才匆忙发布道歉声明。
但为时已晚,网友们早已不再买账。
一夜之间,赵立新从备受瞩目的“叔圈顶流”变成了“劣迹艺人”。
随后几个月,他的演艺事业陷入停滞,之前拍摄的作品因他的原因迟迟无法播出,由他主演的作品也被纷纷下架。
赵立新就此退出娱乐圈主流视线。
后来,网友又爆料称赵立新早已放弃中国国籍,转而加入瑞典国籍。
然而,他始终未曾对此作出任何回应。
这一行为进一步加深了观众对他“不爱国”的印象。
赵立新的特殊经历
其实,他之所以会说出那些话、做出那些事,在他的成长轨迹中早有端倪可寻。
赵立新出生于郑州一个富裕家庭,父母都是文艺兵。
受父母影响,赵立新从小就对表演产生浓厚兴趣。在向父母表达志向后,
他进入专业艺术培训学校深造。
在校期间,他刻苦努力,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
大学期间,由于表现突出,他获得了公派留学的机会。
他没有辜负老师和家人的期望,专注于演技提升。
四年后,他又考取国外研究生,之后继续攻读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
然而,博士毕业后,他决定留在国外并更改国籍。
在他看来,国外的艺术环境比国内更加优越。
他认为留在国外更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
可惜的是,他的如意算盘一开始就落空了,国外的生活远不如预期。
欧洲戏剧圈资源大多集中在本土演员手中,外籍演员通常只能出演少数族裔角色。
尽管赵立新加入了瑞典国籍,但在主流剧院中仍被视为“局外人”,鲜少获得邀约。
据瑞典媒体报道,赵立新一度依靠兼职配音和华人社区的小型演出维持生计。
历经多次挫折后,2010年,赵立新选择回国发展,并成为中央戏剧学院的一名教师。
担任央戏老师后,由于他本身教授表演专业,
这块“金字招牌”很快为他带来了优质资源。
赵立新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戏是一部历史题材剧《走向共和》。
正是因为在《走向共和》中的精彩表现,“神剧”《大明王朝1566》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这部剧之后,赵立新的事业开始蒸蒸日上,接连出演多个重要角色,从一名新人迅速成长为优秀演员。
随着一部部作品的积累,他也收获了不少忠实粉丝。
2018年,赵立新受邀参加综艺节目《声临其境》。
节目中,他能自如切换四种语言,仿佛一位语言大师。
每次登台配音,他都能凭借对细节和情感的精准把控,让观众仿佛置身其中。
事实证明,真正有才华的人终究不会被埋没。
在给《魂断蓝桥》片段配音时,
他凭借对角色的深刻理解,将整个片段演绎得淋漓尽致。
他在《声临其境》中的出色表现,使他一夜之间爆红。
赵立新的粉丝数量再次迎来爆发式增长。
然而,谁也没想到,一场针对他的舆论风暴正在逼近。
节目中的亮眼表现,让赵立新“高知”的形象深入人心。
出色的语言能力、精湛的演技以及博士学位,无一不为他增添光环。
细看他所塑造的角色,谁能想象到这样一位儒雅俊秀的演员竟怀有崇洋媚外之心。
他的这些不当言论,对自己的事业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害。
不甘心就此沉寂的他,试图通过其他方式重新回归大众视野。
2019年,赵立新参加了国际文化传播中心举办的公益活动“新疆情、学子情”,希望借此洗刷“不爱国”的标签。
然而,观众并不买账。
他的企图显然用错了地方。
不仅观众对他的行为冷眼旁观,圈内制片人也纷纷表示抵制劣迹艺人。
他就像一颗老鼠屎,谁沾上谁倒霉。
在所有人都对他敬而远之的情况下,赵立新也曾尝试为自己辩解。
他声称自己的不当言论只是一次“学术探讨”。
但此时此刻,一切辩解都显得苍白无力。
他终于明白,在失去观众支持和信任之后,想要重返大众视野是多么困难。
自己种下的苦果,只能硬着头皮咽下去。
被业内雪藏后,他也只能去演一些话剧中的边缘角色。
曾经风光无限的“叔圈顶流”,如今沦落到这般田地,何尝不是一种“笑话”。
赵立新的现状
目前,赵立新仍处于半隐退状态,没有复出迹象。
自2019年起,他就再也没有出演过任何作品,仅偶尔参与商业性质的话剧演出。
微博道歉后,他也未再发表任何言论,一直保持低调生活。
未来如果他能推出高质量作品,或许有机会逐步回到大众视线。
但短期内想要复出,难度依然很大。
知情人士透露,赵立新背后人脉资源丰富,如果演员之路走不通,可能会转行做导演或编剧。
不管未来如何,赵立新因发表不当言论而受到应有的惩罚。
他的结局提醒我们,无论取得多大成就,都不应为了标榜自我而去质疑历史,美化敌人。
结语
历史的真实不容诋毁,民族的尊严不容践踏。
轻视养育自己的土地的人,最终也会被这片土地上的人所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