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刚对中国甩出关税大招,结果没两天,报应就砸下来了,美国企业直接把他告上了法庭,佛罗里达一家公司喊着“违法违宪”要把这事儿闹大,特朗普那句“芬太尼威胁国家安全”,他想靠这个理由甩开国会搞紧急状态,可这招真管用吗?别忘了,美国法律不是他一个人的玩具,这场关税仗才刚开头呢。
佛罗里达州一家名叫Simplified的公司直接把矛头对准了白宫的主人,特朗普,就在特朗普宣布对中国加征关税的第二天,这家公司坐不住了,跑去法院递了诉状,说特朗普这波操作不仅坑了他们生意,还压根儿就不合法。
他们的理由很简单:加关税这种大事儿,得国会点头,还得问问商界怎么看,可特朗普啥也没干,直接拍板定了,这家企业靠着和中国做生意吃饭,关税一加,成本蹭蹭上涨,订单眼看着要黄,谁能咽下这口气?
这事儿听着挺炸裂,但往深里挖,其实一点也不意外,特朗普这次加税,表面上打的是“国家安全”的牌,理由是中国的芬太尼流入美国,害得美国人命悬一线。
他搬出了1977年的《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案》,说总统在紧急状态下有权这么干,可问题是,这法案真能这么用吗?翻翻历史,这玩意儿主要是对付战争或者重大危机,比如1979年伊朗人质危机时冻结资产那种级别。
拿芬太尼说事儿,硬套紧急状态,多少有点牵强,更别提,法律还明明白白写着,关税这事儿得国会过目,特朗普却直接跳过了这一步,等于把国会晾在一边,自己当起了全权老板。
回过头来看看这关税是怎么来的。2025年4月1日,特朗普在白宫签了文件,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一波新关税,幅度还不小,这不是他第一次对中国下手,从2018年那会儿开始,中美贸易就没消停过。
可这次不一样,眼下美国经济本来就摇摇晃晃,通胀还没完全压下去,供应链也脆弱得像根细线,特朗普却觉得,这时候再扔颗关税炸弹,能逼着中国让步,顺便给自己攒点政治资本,他在记者会上振振有词,说这是为了“保护美国工人和社区”,可这话刚落地,麻烦就来了。
美国企业可不买账,像Simplified这样的公司,靠着和中国供应商合作,生产成本低,才能在市场上站住脚。
关税一加,进口货贵了,他们要么涨价,要么亏本,客户跑得比兔子还快,佛罗里达这家企业只是开了个头,消息一出,美国其他地方的商家也开始摩拳擦掌。
得克萨斯有家做电子零件的公司放话,说准备联合同行一起告,理由和佛罗里达那家差不多,特朗普这波关税没经过正经程序,伤了他们的命根子,甚至还有人翻出了宪法,说总统这么干是“越权”,得有个说法。
其实,特朗普被怼上法庭,早在他上台那会儿就埋下伏笔了,这家伙做事向来喜欢单干,从推特治国到一言堂决策,国会和法律在他眼里像是摆设,这次加税,他又是老套路,拿紧急状态当挡箭牌。
可这回,他捅的马蜂窝不小,就算总统有豁免权,能躲过一些官司,但这豁免不是万能的,如果法院认定他这关税真没按规矩来,民事责任跑不了。
比如,败诉了可能得赔钱,或者直接被判撤销这道命令,到时候,白宫的脸可就丢大了。
再说说这关税的影响,远不止美国企业叫苦这么简单,2025年的美国经济,本来就在硬撑,美联储前两年加息加得狠,企业贷款成本高,消费也缩水,再加上全球贸易本来就乱成一锅粥,特朗普还在这时候火上浇油。
经济学家早就警告过,关税这东西是个双刃剑,伤了别人也伤自己,看看数据,2018年那波关税战,美国消费者多掏了上百亿刀,制造业还丢了好几万岗位,这次加税,规模更大,时间更敏感,搞不好真会把美国经济推向衰退的边儿。
中国那边肯定也不会干看着,过去几年,中美贸易摩擦已经让双方学会了怎么应对,中国可能会反过来加征美国商品的关税,或者干脆把市场转向欧洲、东南亚。
其他国家呢?欧盟、日本这些早就对美国的单边主义不爽了,这回特朗普再这么一搞,估计国际贸易的桌子得掀翻一半,到头来,美国的盟友没拉拢成,反倒把自己孤立了。
当然,特朗普也不是完全没底牌,他这人最擅长把水搅浑,然后趁乱捞好处,加税这事儿,短期看是给自己加了筹码,至少在支持者眼里,他又是个“硬汉”。
可长远呢?美国内部的裂痕只会越来越深,企业告总统,这在过去可不多见,现在佛罗里达开了头,其他州跟上,等于是在特朗普的地盘上点了一把火。
这火烧下去,不光是经济问题,连政治格局都得抖三抖,共和党内部本来就有人看他不顺眼,这回再闹出败诉或者撤令的戏码,2026年的中期选举,怕是要炸锅。
眼下法庭的仗才刚开打,Simplified这家公司的案子,最快也得几个月才有结果,可这段时间,特朗普估计得头疼一阵子。
法院要是真判他违规,白宫得赶紧想辙,要么改政策,要么硬抗,可不管怎么选,代价都不小,反过来,要是企业输了,他们也不会善罢甘休,下一波诉讼估计已经在路上了。
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