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命的意义

跑步是很浪费生命的运动,

每跑一个半小时,

就浪费一个半小时生命。

好在满园春色,柳枝摇曳,花香袭人,

活着不过就是为了死去。


配图是《父与子》作者和他儿子的墓碑,

墓碑上的图是《父与子》最后一幅漫画,

父亲带着儿子变成了日月星辰。


1944年4月5日,作者卜劳恩受纳粹迫害自杀,年仅41岁。

2001年,他的儿子去世,和他的父亲葬在了一起。

2、跑步是生命的一种状态

一周前,无锡阳山半程马拉松上,

女子第六名是一位52岁的“大妈”,

她的成绩是1小时35分(我半马PB是1小时42分,好多年跑不了这么快了)。


她的名字叫王军霞。

30年前,她是世界冠军、奥运冠军,被称为“东方神鹿”。


当年的神鹿变成了大妈,

依然是打死我也跑不出来的配速............

3、中俄世代友好,永不为敌

最近王委员的这句话在很多平台掀起了热议,事实上,这句话的原话并非来自王委员,而是2001年长者和普京签的《中俄睦邻友好条约》。

2001年7月签署条约后,2001年9月发生了911事件。

许多年以后的历史课本上,911将成为东升西落的标志性事件。


这份条约充满着长者的智慧和高瞻远瞩,那时候中国还不是足够强,如果再拿出过多的精力去防范俄罗斯,可能难以把握住911事件以来的历史机遇。

用事后诸葛亮的视角去看这些历史事件,我们不得不敬佩老一代革命家政治家的决策影响深远。

哪有什么国运,还不都是这些勇敢的人们的睿智决策。


近期,长者的故居对外开放,离扬州近的小伙伴可以去瞻仰。


上图引自《新时期对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2008年。

中俄世代友好,永不为敌后面还有两句:平等相待,合作共赢;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

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对于中俄双方来说,世代友好,永不为敌是符合各自最佳利益的选择。

我常说,俄罗斯最好的结局,是成为东大的加拿大。

查了一下数据,2024年,俄罗斯40%的原油、50%左右的天然气(天然气数据口径比较多,有商榷)出口到中国。

这意味着,俄罗斯已经事实上成为东大的加拿大。

永不为敌并不是双方真的亲如一家,实质内核是:中国有能力打但不想打,俄罗斯没有能力打。

4、当初只生一个孩子的时候,没有意识到人口危机吗?

这份报纸是22年前的,山东省基本按时完成任务。

当然了,这份报纸的其他新闻也很炸裂。现在的新闻媒体无法与之比拟。


当年智库的建议是中国最佳人口数量是7-8亿,

这才到哪... ...

当然了,那时候学者们有几个观点,6.8亿、7-8亿、11亿左右、14亿左右不等,各有道理。无论哪个观点,现在的人口都还没突破下限。

不过,这些研究都低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导致现在已经很快发展到了存量市场。很多行业迫切需要更多的人口来消费。

但也不是不能解决,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如果能翻一番,也起到了人口增长相同的效果。

开一下脑洞,50年后,中国真的面临人口危机的时候,用什么方式来解决?

一是人造子宫,社会化抚养;二是引入移民。

有人说,人造子宫会带来伦理危机。其实在面临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候,伦理算什么东西?


也有人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这是卢旺达的军人,大家看看那清澈的眼神,他们引进中国装备,引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知道为什么而战。

做过基因检测的都知道,我们的基因记录了祖先迁移的路径。


这些千里迢迢的相遇,不是因为祖先喜欢旅游,而是民族大融合的痕迹(当然也包括战争和征服)。

5、GPT 4o带来的思考

最近GPT 4o升级后非常火爆,原因是可以用自然语言P图。尤其是把照片转化成吉卜力风格的漫画图片功能,火遍全球。

很多已经不充值的用户,这一波又赶紧充值跑图。

作为AI绘画爱好者,我对大概在两年前就在用工作流跑类似的功能了。GPT4o出来后,我用了两天,找了十几个模型搭了一个效果非常棒的comfyUI工作流。

尽管工作流可以搭载更多的风格,细节也更容易调整。但是,对于绝大多数普通用户来说,工作流还是过于复杂了。


有人认为GPT 4o给AI绘画领域带来了降维打击,然而事实上,更专业的制作依然需要工作流跑图甚至还要拖到PS精修来实现。


大模型对行业的冲击,非常像手机对专业相机的冲击。


15年前20年前全球各地的游客都背着笨重的单反,嫌麻烦的也要背一台小卡片。

如今,专业影楼依然还在用单反,但绝大多数游客都不会用单反了,手机就可以替代了。单反这个行业衰退了,只有极少数头部专业人士还在用。

如果你觉得你是你所在行业的顶级影楼,那可以坚守你的创作,用AI提高工作效率;

但如果你是那种淘宝商品拍片的以量取胜的选手,还是尽早转型吧。在秒级出作品的大模型面前,人类再高产似母猪也只是徒增笑料。

刘慈欣认为,从科学的角度去讲,所有人类作家的身上没有什么是不可被AI所替代的。在谈到该如何去应对这种局面时。

刘慈欣称:“我个人认为首先停止自我安慰,坦然去面对技术的冲击以及这种冲击对我们的领域所造成的那种天翻地覆的影响。”

对于AI领域的创业者,一定要有清醒的认知:做应用,做Agent,不要做模型。同时还要考虑到不可替代性,如果大模型一次升级就能把你的工作流替代,那必死无疑。

我目前的认知是,数据+应用会是永恒的蓝海。去做互联网拿不到的行业数据、企业数据。大模型时代,不要试图赚快钱,除非极轻资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