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的浪潮中,总有一些力量,如磐石般坚韧,撑起家国的脊梁;总有一种精神,似薪火相传,照亮前行的道路。4月3日,“我们的节日·清明”吉林省群众性文明实践主场活动暨“烽起磐石·薪火传承”系列活动在中国革命老区、东北抗联创建地、杨靖宇将军砥名地吉林省磐石市正式启动。
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曹录新,共青团吉林省委副书记王智超,中共磐石市委书记王萍萍,东北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中国网东北振兴频道总负责人盛连喜,中共吉林市委宣传部文明办专职副主任周玉龙等出席活动启动仪式,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曹录新宣布活动启动。
本次活动由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吉林省教育厅、共青团吉林省委、中共吉林市委宣传部、中共磐石市委主办,中共磐石市委宣传部、磐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中国网东北振兴频道承办,东北师范大学、长春人文学院、长春光华学院、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协办,旨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依托磐石厚重的红色历史文化,弘扬和传承东北抗联精神,打造“红色教育+文明实践+青春赋能”三位一体的省级示范活动,推动红色文化传承与青年实践深度融合,丰富拓展传统节日的时代价值、道德理念和人文精神,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抗联精神激励我们团结奋斗砥砺前行
磐石是东北抗联创建地,这里组建了党领导的第一支抗日武装——磐石赤色游击队,建立了党领导的第一块抗日根据地——红石砬子抗日游击根据地,最早探索和实践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磐石是杨靖宇将军砥名地,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建军地,在这里,杨靖宇提出“灯芯理论”,发生了“整党整军”、四次反“围剿”胜利、袭击日军铁甲车等重大历史事件,走出了杨靖宇、李红光、孟杰民等18位国家级抗日英烈。
历史回响从未远去,抗联精神永续传承。启动仪式在《烽起磐石·薪火传承》主题宣传片中拉开帷幕。主题宣传片真情回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烽火于磐石燃起后,在东北大地呈燎原之势。时光流转,新一代传承者们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以磐石般的信念坚守初心,以蓬勃的朝气锐意进取。从一砖一瓦的积累,到如今的高质量发展,每一次进步都凝聚着几代人的心血。岁月悠悠,硝烟散去,但东北抗联精神——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 、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永远不会磨灭,它是黑暗中最耀眼的曙光,是民族精神的不朽丰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民族的伟大复兴团结奋斗、砥砺前行。
磐石市委书记王萍萍致辞中表示,磐石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精心开设抗联精神与当代青年思政系列课程,全方位做好服务保障,引导广大青年深入了解抗联历史,感悟抗联精神内涵,将这份精神财富转化为成长成才、报效祖国的强大动力。
从抗联精神中汲取源源不断的力量
在历史的长河中,抗联精神宛如一座不朽的灯塔,穿透岁月的迷雾,照亮后人前行的道路。启动仪式上,杨靖宇将军曾孙、共青团磐石市委副书记马铖明饱含深情地讲述了抗联精神和英雄杨靖宇的故事,为活动增添了厚重而又温暖的一笔。
马铖明的讲述,像是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长卷,从杨靖宇将军在关键时刻的英勇决策,到抗联战士在冰天雪地中的默默坚守,每一个细节都饱含着先辈们的热血与忠诚。那些故事,不是简单的文字堆砌,而是一个个鲜活生命的呐喊与抗争。现场学子仿佛能看到杨靖宇将军在冰天雪地中孤身奋战的坚毅身影,感受到普通抗联战士在饥寒交迫中依然坚守信念的顽强意志。
讲述末尾,马铖明寄语青年学子,希望他们从抗联精神中汲取源源不断的力量。这番话语,如同种子,播撒在青年学子们的心田。
青年学子们全神贯注地聆听着,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光芒,那是对历史的敬畏,也是对先辈的无限敬仰。抗联精神,跨越了近一个世纪的时光,依然在中华大地上传承不息。而青年学子们,将成为这一精神的新一代守护者和传播者。
“红色文化是我们的根脉所在,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民族精神。”光华学院学生代表赵珈萱表示,通过学习红色文化,我们能更深刻地认识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让我们认识到现在的和平来之不易,也时刻引导着我们要把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双赛赋能 让抗联叙事照进青年表达
在短视频与微短剧成为主流传播载体的时代背景下,吉林省以“红色IP年轻化”为突破口,重构抗联精神的传播逻辑。“我们的节日·清明”吉林省群众性文明实践主场活动暨“烽起磐石·薪火传承”系列活动在磐石启动,也标志着“烽起磐石·薪火传承”吉林省大学生演讲短视频大赛和微短剧大赛正式启动。
“我青春,我担当,我传承!我是抗联精神传承人”,“烽起磐石·薪火传承”吉林省大学生演讲短视频大赛承载着弘扬抗联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重任,不仅是对先烈们的缅怀,更是新时代青年对初心使命的担当。通过此次大赛,激发更多人对红色文化的热爱,凝聚起传承红色精神的磅礴力量,让这份精神财富在新时代熠熠生辉。演讲短视频作品将于6月份在磐石公布评选结果,并进行展演和颁奖。
活动现场,东北师范大学的学生黄文贞以“烽起磐石·薪火传承”为主题进行视频演讲,讲述杨靖宇将军光辉而壮烈的英雄事迹,阐释抗联精神的时代价值,表达了感悟抗联精神、激发奋进力量的坚定信心和坚强意志。
“烽起磐石·薪火传承”全省大学生微短剧大赛面向吉林省高校大学生,以“抗联精神”“抗联故事”“红色磐石”为题材,紧紧围绕东北抗联创建地、杨靖宇将军砥名地等主题,用饱含深情的表演回溯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感悟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抗联精神。6月,优秀微短剧作品将集中展演,开启全省高校红色剧目巡演的序幕。
启动仪式上,由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团委和中国网东北振兴频道联合出品的《六学子投笔从戎》微短剧首播。这部微短剧用穿越时空的艺术形式再现了在山河变色 国破家亡的危难时刻,磐石中学六名学生在苦难中彷徨,在彷徨中觉醒,投笔从戎,跟随着杨靖宇将军的脚步,团结在东北抗联光荣的战旗下,浴血奋战,抗击日寇,用生命谱写了壮美的青春之歌,表达了当代青年学生以“六学子”为榜样,以“抗联从此过 ,子孙不断头!”等铿锵誓言,传承抗联精神,在传承中感受感悟,在感悟中获得力量,意气风发奋进新时代的豪情壮志。
校地携手 打造抗联精神传承新阵地
红色文化的传承,需要坚实的平台与有力的载体。活动现场,磐石市领导与东北师范大学、长春人文学院、长春光华学院、长春大学旅游学院相关领导共同为“传承抗联精神大学生研学基地”揭牌。传承抗联精神大学生研学基地将依托磐石市丰富的抗联历史资源,结合高校的学术力量和教育资源,打造集教学、实践、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红色教育平台。
据了解,研学基地将开设“抗联精神与当代青年” 思政系列课程,通过系统学习,引导大学生深入理解抗联精神的内涵与时代价值。研学基地还将组织特色实践活动,包括重走抗联路、口述史采集以及红色文创设计等,以沉浸式体验和实践教学的方式,让大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抗联精神的力量。
“此次活动让师生深刻体会到东北红色文化的底蕴和影响。作为学生工作者,要始终牢记为党育人和为国育才的使命,注重文化育人和思政工作结合。”据长春光华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白松介绍,学院以文化育人的方式让学生感受红色文化对个人成长的魅力。未来,学院将继续以此为主线开展学生工作,助力学生成长,培养更多有红色文化底蕴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此次研学基地的设立,是磐石市与高校在红色文化教育领域的深度合作,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学习和实践的平台,也为抗联精神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烽起磐石,是对红色起源的礼赞;薪火传承,是对未来发展的笃定。如今的磐石市,在吉林省委省政府、吉林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继承先烈遗志,前赴后继,奋勇向前,坚持“红色引领、绿色赋能、高质量发展”整体工作思路,奏响了“争当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标杆,努力建设空间布局合理、区域功能联通、三产并驱融合、城乡一体振兴、自然生态优美、人民生活幸福新磐石”的华美乐章!
当清明的细雨洒落在吉林磐石这片被抗联热血浸染的土地上,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场文明实践活动的启幕,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在这个春天,“红色教育+文明实践+青春赋能”的创新模式如同破土而出的新芽,在磐石生根发芽,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注入了鲜活的力量。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之际,这场活动宛若一个生动的注脚,诠释着红色精神的不朽价值。抗联精神,这座穿越近一个世纪时光的不朽灯塔,将继续照亮中华大地,指引着青年一代奋勇前行。
如今,新时代的青年们正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他们肩负着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抗联精神的神圣使命。当青春的热血与历史的厚重相遇,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将以坚定的信念、无畏的勇气和不懈的努力,成为抗联精神的新一代守护者和传播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书写属于他们的壮丽篇章。
编审:晨晓
总编:王兴科
监制:李珺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