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4年5月10日,加拿大艾伯塔省麦克默里堡附近野火燃烧,冒出滚滚浓烟。
目前,包括蒙大拿州、明尼苏达州和威斯康星州等多地已发布空气质量警报,警报级别从“中等”到“不健康”不等。
事实上,类似的情况并非首次出现。
早在2023年6月7日,加拿大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火灾,野火熊熊燃烧,产生的大量有害烟雾长途跋涉,飘至美国纽约。
这一状况使纽约当日一跃成为全球污染最严重的主要城市,其pm2.5浓度飙升至超过世卫组织规定标准的十倍以上。
华盛顿纪念碑、自由女神像等标志性建筑被烟雾笼罩,轮廓模糊难辨。
2023年6月8日,位于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因空气污染首次放弃升旗,足以彰显此次烟雾污染的严重性。看到实地的视频和照片后,不禁令人调侃,美国这是凭借此迅速完成了生存环境的“火星化改造”,好似为将来移民火星提前创造条件,堪称最早备战“火星杯”的“队伍”。
作为野火的源头,加拿大对此却较为淡定。野火在加拿大几乎年年发生,早已见怪不怪。
他们秉持一种态度:反正今年扑灭了,明年大概率还会烧起来,意思一下就行,烧完自然会灭,颇有“人不灭火火自灭”的意味。
美国人可不淡定,急得不行,那么,加拿大这波野火缘何让美国人如此紧张?
加拿大有“三宝”:野火、水灾、龙卷风。
野火作为加拿大的“特色”,基本年年肆虐。有人居住区域起火,还会设法扑救;无人区起火,就任其自生自灭。多年来,加拿大一直如此应对。
但2023年情况特殊,加拿大气候异常,导致野火强度极高,不仅未自生自灭,且火势蔓延范围广泛,呈现燎原之势。
对于地广人稀的加拿大而言,灾情范围过大,确实超出其应对能力。加拿大体制较为松散,动员能力有限,此次灾情远超其响应强度。
而对加拿大影响最大的“乐子”,当属有害烟尘随风南下,飘至空气质量优良的美国。这些烟尘追逐“自由”,想必会让美国民众“好好感受”一番,毕竟有害烟尘似乎也“向往”美国的一美元炸鸡。
美国见加拿大有“躺平”之势,心想若不帮忙,自家也将深受其害,于是派出消防队前往加拿大灭火。美国消防队的实力众人皆知,加州大火曾持续半年都难以扑灭,此次却集结力量奔赴加拿大,颇有“友谊第一,灭火第二,重在参与”的意味,恰似数学考26分的人要帮考5分的人提分,保证其得分上双。
联想到美国大楼倒塌时,救援队十天仅救出一条狗的救援效率,加拿大人恐怕会心生畏惧:野火未必要命,美国救援队可真要命,还是在他们来之前赶紧撤离吧。
不出所料,尽管美国消防队付诸行动,美国依旧未能逃过烟雾的侵袭。飘向纽约的烟雾迅速“发力”,将纽约染成橙色。
紧接着,新泽西州、宾州等地也未能幸免。美国东部最大港口之一的纽约港,以及东海岸最繁忙的新泽西港纷纷关闭,2500架航班延误或取消。
纽约市市长在记者发布会上透露,纽约空气质量指标达到484的危险级别,而极限值为500,这是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当地空气质量最差的一天。还向美国民众表明空气质量仍有“下降空间”,这对向来善于“理论与时俱进”的美国人而言,并非难事。
美国东部多个遭受严重污染的地区,政府呼吁市民居家,取消所有户外活动,部分地区甚至鼓励民众佩戴口罩,有条件的佩戴防毒面具外出。
要知道疫情期间,美国人对戴口罩极为抗拒,政府倡导戴口罩时,民众一句“美国人有不戴口罩的自由”便予以回绝。
而面对有害粉尘,他们却迅速戴上口罩,毕竟这有害粉尘可不是所谓的“大号流感”,当看到外面橙红色的天空时,任谁都难以相信这只是普通流感。
不得不说,美国在此次事件中“实现”了“自由平等”。
2020年,只有弗洛伊德遭遇“不能呼吸”的悲剧,三年后,美国成功让所有居民,不论种族、肤色、性别,都陷入呼吸困难的境地,暂且不论健康与否,单说这种“平等”,着实令人唏嘘。
但美国空气质量恶化这一情况,很难将责任推给加拿大。
白宫发言人曾表示,若卡霍夫卡水电站大坝在俄罗斯实控区被毁,无论谁是炸毁者,责任都在俄罗斯。
卡霍夫卡水电站大坝被毁
如今同样的逻辑摆在面前:雾霾和有毒粉尘飘至美国“实控区”内,那么不管是谁引发的野火,责任似乎都应在美国,总不能又将责任归咎于某大国。
令人疑惑的是,环保少女及环保协会一直都未对加拿大野火发声指责。
在这宣扬环保主义的绝佳时机,不应只是空谈,若真有决心,前往加拿大灭火,远比宣传可降解材料、低碳出行等举措更具实际意义。加拿大被烧毁的木材和森林,若制成可降解、可回收利用的绿色材料,或许够整个欧洲使用数年。
环保少女
这并非事后诸葛亮,而是随着时间推移,越发能看清西方的伪善与双标。他们曾用以指责他国的问题,最终在自己国家以更严重的形式上演,且处理得一塌糊涂,无一例外。比如所谓的“稀释价值观”“体制优越性”,不过是牟利的幌子。若真想扑灭野火,并非无法做到,只是缺乏责任与担当罢了。
在美国东部受污染地区一片惨状,如末日降临之时,常年饱受山火灾害困扰的美国西部人民却发来“贺电”,内容仅“就这”二字,实在令人忍俊不禁,看来美国人中也有喜欢“看笑话”的。
可以大胆预测,不久之后,或许会出现“谁谁谁每吃一口肉,加拿大的森林里就会冒出一团火”之类的调侃。
文本内容源自@麻薯波比呀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