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岛农业大学植物医学学院青年教师董兆克博士作为共同作者参与的综述论文《Integrating multiple evidence streams to understand insect biodiversity change》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Science》正刊发表。

该研究针对全球昆虫生物多样性锐减的紧迫问题,创新性提出多证据流整合分析框架,为快速评估环境变化对昆虫种群影响提供了重要方法论突破。


昆虫是地球上种类最丰富的动物群体,但它们正面临多种人为因素的威胁。昆虫的生态特性使得研究其生物多样性变化尤为困难,而目前零散的研究数据也限制了我们对其总体状况的理解。研究团队创造性地整合了时间序列监测、跨区域空间对比、控制实验验证及领域专家定性评估四类证据流,构建出可交叉验证的综合分析模型。该框架不仅显著提升了评估结果的可信度,还能通过数据透明化机制识别关键不确定性,为政策制定者优先部署保护行动提供科学依据。


"就像用多棱镜分解光谱,我们的方法让不同角度的证据相互补充印证。"董兆克博士在解读研究时比喻道。作为论文第六作者,他重点参与了昆虫对环境驱动因素的适应能力和可塑性工作。

研究团队指出,传统依赖昆虫种群时间序列数据的监测模式存在严重滞后性——“等我们积累完数十年监测数据,有些物种可能已经消失”。提出并建立多证据融合框架;将长期观测数据、空间梯度对比实验、专家经验评估等证据流,通过威胁-响应模型进行耦合分析。将有关昆虫生物多样性状况和变化的多种证据类型与有关这种变化驱动因素的信息相结合,可提供当前模式的综合概览。这一概述将为昆虫生物多样性跨空间和跨时间变化以及昆虫生物多样性变化潜在后果的预测提供依据。这种多证据协同分析框架,将显著提升《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中"2030年压力减缓目标"的可监测性与路径可优化性。


此项成果由英国生态水文中心牵头,联合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和青岛农业大学等12所科研机构共同完成。董兆克博士在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下到剑桥大学做访问学者,在访学期间参与这项研究,并以青岛农业大学的身份发表以上论文。本成果彰显了我校在生态保护领域的国际科研合作能力。

来源: 青岛农业大学植物医学学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