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固然美好,但你知道什么更棒吗?建立一种无需逃离的生活。
我们必须警惕不断逃离的冲动。在内心深处,你是否只是在逃避去主动创造自己的生活?
正如斯多葛派所言,你无法在外物中找到这些:幸福、快乐、宁静、平和、满足。必须认识到,不是所在之地的问题,而是我们自己的问题。
从专栏中挑选一篇好内容,完整地分享给大家。
如果你意犹未尽,想看更多可以考虑(持续更新+终生买断制),我在这里稳定更新330期了,有超多优质实用的好内容~
封面图:
看花要趁早。杭州的花开了,风一吹就会飘落好多。之前上班每次匆匆走过,没好好感受,一场夜雨把大部分花瓣都打下来了。索性,还有下一个春天,索性,明媚的夏天就要来了,都要好好珍惜!
本周感想:
本周因为工作摩擦一直处在非常不舒服的内耗当中,但我现在的转化能力超强,很快就调整过来,并且完成了一个巨大的成长突破:
我自己的这个内心冲突和突破有很多细节不便分享,就不做细的分享。
更重要的是我借着这次痛苦经历,产生了一个重要的「明悟」:
有一瞬间,我感觉自己把「逆境」
这件事情升华了,就不再是把它视作一个阻挠我,让我痛苦、让我难受的事情,而是一个能够不断帮助我提升、让我变得更好的事情。甚至对工作带来的挑战压力都变得顺眼了。
以前面对压力我总是想逃,INFJ又非常善于逃离和自洽。
但经历这一次我明确的感受到,我以后不会再轻易地逃了。该痛苦还是会痛苦,但我接受了人生哪里都会有痛苦,逃避也有逃避的痛苦。
我清楚地知道,直面痛苦反而能获得超越自我的机会,这是一种非常爽的感觉,为此我愿意忍受暂时的痛苦。
接受生活就是会出现糟糕的事情,这么想之后突然没那么害怕出错了,请放心大胆的搞砸自己!01.
很喜欢一个自我抚育的概念,叫「think like a farmer」,像农民一样思考。
焦虑的时候会用这个提醒自己别着急,把人生当成一场耕种就好。
不要冲庄稼大吼大叫——保持平静的心境,迁怒自己解决不了问题。
不要责怪庄稼长得太慢——耐心地允许自己慢慢成长。
不要在庄稼仍未长大就将它连根拔起——轻易放弃是杀死自己的可能性。
为庄稼选择最合适的土壤——找到合适自己的环境。
灌溉和施肥——吸收知识,自我滋养和照顾。
清除杂草——筛选身边的朋友。
记住,你的庄稼会面临丰收和旱季,你无法控制天气和环境。你唯一能做的,是做好准备。 ——不过度焦虑,尽己所能。
还有袁隆平爷爷在2017年题字说,「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种子」。好温暖,你既是播种的农夫,也是要自己慢慢茁壮生长的种子呀。
之前我也写过:
我发现自己更喜欢植物的隐喻: 「生长」而非「成长」 「耕耘」而非「狩猎」 生长可以是没有目的的或者不为外在的目的。 耕耘的重点在于持续付出而非一次性冲刺。 我喜欢春天播种,夏天耕耘,秋天收获,享受这种悠然的过程。02.
获得满足其实很简单。
你要做有挑战性且需要技术的事情;需要集中注意力;要有明确的目标;要能得到即时的反馈;你应该深深地投入到所做的事情中;有能够掌控的感觉;忘我,感觉时间就此停滞。
by 《真实的幸福》马丁· 塞利格曼
几乎所有的快乐都发生在迈向目标过程中。
如果你设定了一个几乎达到你能力极限的目标,每次只要你朝着那个目标前进一点点。我太棒了!你会从中得到一些激励,你可以在五年内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但有两个前提条件:
1,你必须明确自己想要什么
2,你必须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by 龙虾教授
想获得真实的幸福吗?
按照这两个建议去做吧。我现在清醒时间中至少1/3处在这种美好的状态。
03.
从一本心理医生写的书里,get了一些「让心情轻松的人生秘诀」:
1、不在意他人看法,才能悠闲地享受生活。
2、要明白大部分担心的事都不会发生。
3、别人的话仅供参考。
4、即使被讨厌也没关系。
5、远离对你期待很强烈的人,自己也要把期待降到最低。
6、你早晚也会成长起来的,即使不责备自己,以后也能做好。
7、如果你想预测一切,那么会很累,只考虑当天的事,事情发生时再作考虑,这样就刚刚好。
8、正论可不是正确答案。正论是指有道理的言论,但是它对你而言也许不是正确答案。
9、放弃也是不错的选择。
10、尊重自己意志,想怎样活就怎样活。
11、说“但是”前要思考一下,因为“但是”而浪费改变自己的机会,真是太可惜了。
12、多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不管是物品、食物、兴趣还是人。有很多喜好,就等同于有很多取悦自己的方法。
13、明天的事情,可以明天做。
14、如果被别人拜托,不管是什么事情,不想做的话都要说NO。
15、不欺骗自己的心情,坦率地倾听自己的心声。
16、不要畏惧“通常”和“常识”,即使被告知这是“通常(情况)”或“常识”也不要在意。
17、轻松生活的一大关键是“以自我价值观为核心”,但这绝不是任性。
我最喜欢:1、14、17
最近刚好在这方面有突破,我开始首先关注和优先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用外在的应该以及他人的感受来压迫自己。
生命始于你不再取悦于围观者的那一天。
04.
人要花时间在痛苦上:
呼应之前的一期内容:
05.
这周看到一篇很受鼓舞的文章,我挑选了最喜欢的3段:
今天这场活动的主题「在场」,刚好当时留学生活中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故事,我觉得跟这个主题有一点关系,想介绍给大家。
那天晚上我和法国室友准备出门吃饭,这个时候有另一个法国同学来找我们,站在门口开始聊天。当时他聊的好像是摄影,聊起自己的拍摄滔滔不绝。
而当时我肚子饿着呢,边看那位同学和室友边想,怎么还在讲,这个同学也真是,没看见我们要出去吗?他跟我们聊了很久才离开,他走后我跟室友说,你怎么那么能耐呀,听他讲那么久,其实我们先去吃饭回来再找他也可以。
我室友跟我回一句,「知道,但因为他今天真的在场」。我的室友中文水平很好,但我刚开始学,所以我们平时用英文沟通,她实际上说的是「because he was really there」。这句话对当时的我来说有些意外,我心里想,他在场,那我呢?好像我不在场。我的室友也似乎看出我的「心不在焉」。
除了写作之外,我还去打工。我在新宿一间咖喱店工作了7年,点菜端菜洗碗收银,一直到它去年关闭。咖喱店没了之后,我在家附近找了一份清扫的岗位,早上8点半到9点45分,在车站附近一间不动产公司的办公室,收垃圾用吸尘器清扫刷马桶,这份工作做到去年底。最近有一部电影,大家也可能看过,叫《完美的日子》。那是我以「同行」的眼光来观赏的。
最近有一个中国记者朋友问我说,你是怎么说服自己做这些体力劳动的?我大概明白她的意思,但「说服」这个词儿还真不合适。正确一点的表达是,不在乎。我不在乎那些标签。
对我来说,不管做什么工作,只要给我时间上和精神上的自由就可以,而刚好是服务生和清扫工这些岗位都能给到我这些,就足够了。住那么小、那么老的房间也无所谓。房子大或太舒服,也会成为执念或束缚。
其中若要说哪一位最像我,我想应该是那位名叫福岛淳史的摄影师。他前后当了10年的外卖送餐员,每天骑摩托车把便当送到独居老人家里,期间用相机记录下老人们的生活场景。
我关注到他是因为一次摄影展,在那个名为《便当准备好了》的展览里,他用照片展示了自己送餐途中的见闻、老去的孤单、人在身体机能退化后的种种不便,但打动我的是展览最后一张照片,一张笑眯眯的老奶奶的照片。
衰老当然让人无奈,很多时候也会让我们联想到死亡。但福岛很任性地把那副笑眯眯的老奶奶肖像放到最后,让我感受到一种从没有过的力量。因为拍摄这些老人,福岛一度陷入精神上的痛苦,中间他一度逃离摄影,直到他的一位朋友告诉他,他拍的不是死亡,是生命。我想这也是他把那位大笑的老奶奶放在影展最后的原因。
他的创作中的心态蛮值得去理解,但对我来说最能共鸣的一点,是他说随时可以放弃摄影。他对摄影很认真,但同时觉得可以放弃。这种「轻盈感」我是很欣赏的。
我们都可以活出自己的自由!
06.
文学他从不来安慰你的心灵:
林平之这个人物是很不幸的,非常令人同情,但是作者最后让他死得很惨。
这就是文学小说的特点,他不会因为这个人非常令人怜悯,而给他一个好的命运,给他一个好的结局。然后安慰我们,安慰读者那个受伤的心灵。
文学家他不来安慰你的心灵,他就是告诉你,世界上就有这样的人。
如果人倒霉了,没有什么正义,没有什么道理可以讲。你陷入一种无法拯救的这种命运里面,那就没法救。谁也不会来救你,因为所以人都有自己的利益,所有人都有自己的立场,谁也不会来帮你。
就是说尊重生活本身,不要去改变他。
我一直还蛮理想主义的,相信真诚善意的世界,但我也一直提醒自己,保持警惕心,不要低这个世界的恶,善良的人要更聪明来保护好自己。
分享完毕,如果其中有特别打动你、让你兴奋的内容,欢迎把对应的序号告诉我,这会让我更好的给你推荐好内容。我们下周再见~
大家要是觉得有价值,欢迎。
每周我都会大量阅读优质英文资料,从中挑选我觉得能够打开视角,让大家发现更多人生可能性的资料,分享给大家。
如想看我的更多思考,
或愿意支持和鼓励我的持续写作,
可考虑订阅我的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