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结尾

从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让整个世界都陷入混乱之中,直到最近,这场为期3年之久的战争,才逐渐走向尾声



可号称俄罗斯的“国师”杜金,却在3月31日做出了预言,那就是俄乌冲突的终结并不意味着战争的终结,而下一场大规模冲突,并不会发生在中国,而是在俄罗斯

那么,杜金为何会做出这样的预言?难道这真的会实现吗?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2025年3月31日 关于俄哲学家和政治学家杜金:谁掌握北极谁就掌握整个世界的报道

杜金的预言逻辑

作为普京的“大脑”,俄罗斯学者亚历山大·杜金,被西方媒体视为在莫斯科很有影响力的人物,毕竟早在1997年,他就在《地缘政治基础》一书中,就成功预言乌克兰的问题

可如今他却再次发出预言,并且将人们的视线引向地球最北端的北极地区,毕竟对于他的看法来说,北极是俄罗斯突破西方围堵的关键战略空间,甚至他还表明:“谁掌握了北极,谁就掌握了整个世界”



不过这句话并非毫无根据的耸人听闻,而是基于北极战略地位日益提升以及大国间正在暗中展开的激烈竞争,毕竟现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日益显著,北极冰盖正在加速融化,根据数据显示,北极冰盖正以每十年13%的惊人速度减少

而且在北极里,还埋藏着丰富的自然宝藏,像是全球未开发的石油、天然气和稀土等矿产,价值难以估量,这些资源足以改变世界资源的分配格局,对于保障各国的能源供应和高科技产业发展非常重要。



新民晚报 2025年3月31日 关于特朗普威胁使用军事手段,美丹“夺岛”背后是北极资源之争的报道

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经济活动非常积极,这里出产俄罗斯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这也奠定了俄罗斯能源大国地位的基础,甚至随着北极冰盖的融化,出现的北极航道就很可能“替代”连接亚洲、欧洲和美洲的“新苏伊士运河”

而这些航道,包括加拿大沿岸的西北航道和俄罗斯控制的北方航道,全长5600公里,能大幅度缩短亚欧之间的航运距离。



通过绕过传统航线上存在地缘政治风险的区域,比如红海和苏伊士运河,北极航道可以显著降低运输成本,进而重塑全球贸易格局

而且根据杜金的估计,在2050年,北极航道就可能承载全球25%的海运量,这也足以替代传统苏伊士运河与巴拿马运河的枢纽地位。



而俄罗斯北方航道,作为连接亚欧的最短航线,若完全开发,不仅能为俄带来每年数千亿美元的过境收入,更可强化其对欧亚大陆的地缘控制,但美国主导的格陵兰岛-阿拉斯加防线,则试图遏制俄罗斯的北极野心,双方在此形成“新冷战”式对峙。

万亿级利益驱动

而且北极地区还蕴藏着全球13%的未探明石油储量与30%的天然气储量,稀土矿藏价值更是超过1.2万亿美元



尤其是俄罗斯已在其北极大陆架划定超过120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并计划投资数十亿美元开发液化天然气项目,而美国则通过阿拉斯加的北坡油田与加拿大合作,试图构建跨北极能源走廊。

在2024年,俄罗斯就在斯瓦尔巴群岛争议海域的钻探行动,直接触发了与挪威的外交摩擦,暴露了资源争夺的尖锐性。



其实更隐蔽的较量发生在科技领域,北极永冻层融化释放的稀有金属(如镍、钴)是新能源产业的核心材料,而俄罗斯诺里尔斯克镍业公司已垄断全球40%的钯金供应

而美国则是通过《北极战略法案》加速对格陵兰岛稀土资源的控制,甚至计划在努纳武特地区扶持原住民自治运动,以削弱加拿大对北极航道的控制力。



当然北极地区的价值不仅在于经济,它的军事战略地位也极为重要,对于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来说,北极是洲际弹道导弹攻击的最短路线,提供了最有效的打击通道,从阿拉斯加发射的导弹,大约二十分钟就能到达莫斯科,这使得双方都更加紧张。

厚厚的冰层可以掩护潜艇,它的隐蔽效果远超其他海域,因此北极成为了战略威慑的关键区域,就连潜艇在这种环境下能更好地隐藏行踪,都能成为一个难以探测的终极战场



观察者网 2025年3月27日 关于科尔图诺夫:北极,已成为俄罗斯防御北约的“软肋”的报道

而且俄罗斯近年来打造了全球规模最大的核动力破冰船队(现有40艘,计划增至60艘),并在北纬80度以上建成3000公里的“北极三角”防空系统,部署S-400导弹与“匕首”高超音速武器。

他们的北方舰队在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的秘密基地,可随时封锁巴伦支海进入北大西洋的通道,但北约的回应同样强硬,就连美国也在阿拉斯加埃尔森空军基地部署250架F-35与F-22战机,并在格陵兰岛图勒基地升级太空监视雷达,专用于追踪俄罗斯的北极导弹发射。



特别是在2024年,加拿大就宣布加入美国主导的“北极联合巡航计划”,首次允许美军核潜艇在努纳武特海域常态巡逻,但这些动作被俄媒解读为“对北方航道的窒息式封锁”。

而且俄罗斯原本想阻止北约势力范围扩张,但未能如愿,所以现在对北约在北极地区的活动格外关注,再加上俄罗斯的目的就是希望保护自身在北极的利益,特别是其漫长海岸线的安全。



但美国的目标则是把北极变成自家地盘,他们的北极战略明确表示要增加在当地的军事力量和监控力度,而且美国叫计划投入大量先进军机,并建立一套监控系统,明显是要加强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存在,进一步压缩俄罗斯的战略空间。

再加上北极的法律地位模糊性加剧了紧张局势,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北极主权划分存在漏洞,俄罗斯、加拿大、丹麦等国对罗蒙诺索夫海岭的争夺持续多年。



环球时报 2025年3月30日 关于与芬兰总统打完高尔夫,特朗普宣布购买破冰船的报道

2025年3月,俄军舰艇以“科研”名义进入挪威斯瓦尔巴群岛专属经济区,引发北约援引《集体防御条款》的讨论,但因成员国分歧无果而终。

而且更危险的导火索可能来自“代理人冲突”,加拿大努纳武特地区的因纽特人自治运动近期高涨,美国媒体频繁炒作其“自决权”,被俄方指责为“制造分裂以攫取航道控制权”



与此同时,俄罗斯通过能源合作拉拢冰岛与芬兰,试图分化北约北极阵营,这种“冰原上的混合战争”模式,使得任何小规模摩擦都可能升级为全面对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