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伪军自制的“快奇”无人自杀艇在宜兰近海进行了动态测试,展示了高速Z字转弯、U形转弯及直线冲刺等机动能力。据悉,这款无人艇长约6-7米,疑似配备类似“星链”的卫星通信天线,显示其具备一定的远程操控和数据传输能力。测试中,伪中科院“光榮之星”号海上测试船全程伴随,凸显台军对这一“自杀式”武器的重视。然而,面对解放军的现代化海空作战体系,这种无人艇真能构成实质性威胁吗?答案或许是否定的。
“快奇”无人艇的设计灵感显然源自二战时期日本帝国的“震洋”神风艇。后者长5.1-6.5米,航速23-32节,使用胶合板制作,搭载250公斤炸药,作战方式为隐蔽待机、突然接敌、群体自杀式攻击。然而,历史证明其效能有限。在菲律宾和冲绳战役中,“震洋”艇虽被投入实战,却因缺乏有效的指挥协调、易被侦测拦截,战果寥寥,最终未能改变战局。如今,台军的“快奇”无人艇虽在技术上有所升级,但其核心战术逻辑并未跳脱“以小搏大”的自杀式框架。
面对这种威胁,解放军的防御手段其实并不复杂。只要拥有足够的舰载直升机和察打一体无人机,“快奇”无人艇的生存空间将被极大压缩。舰载直升机凭借其高度机动性和广域侦察能力,可以迅速发现并锁定海上小型目标;而察打一体无人机,如国产“翼龙”或“彩虹”系列,则能在更远距离上实施精准打击。这些装备不仅反应速度快,且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能在无人艇接近舰艇之前将其摧毁。更重要的是,解放军海军近年来在反无人艇作战领域已积累丰富经验,例如通过电子干扰压制无人艇的通信链路,或利用舰载近防武器系统(如730近防炮)进行末端拦截。
反观乌克兰战场,乌军之所以能利用类似的自杀式无人艇取得一定战果,恰恰是因为俄军在舰载直升机和察打一体无人机的部署上存在短板。俄黑海舰队在面对乌军无人艇袭击时,缺乏足够的空中预警和打击手段,导致小型无人艇得以突破防御圈,对舰艇造成威胁。而解放军海军显然不会重蹈这一覆辙。以054A型护卫舰和052D型驱逐舰为例,其标配的舰载直升机(如直-9或直-20)完全能够胜任反无人艇任务,加之舰载雷达和光电系统的协同配合,几乎不存在被“快奇”艇偷袭成功的可能性。
此外,“快奇”无人艇本身的局限性也不容忽视。其6-7米的艇身虽具备一定隐蔽性,但面对现代反潜声呐和红外探测设备,依然难以完全隐藏行踪。而其搭载的爆炸物威力有限,难以对大型军舰构成致命威胁。更何况,解放军在沿海防御体系中还拥有岸基反舰导弹和舰艇编队协同作战的优势,足以在无人艇发起攻击前将其“扼杀”于萌芽状态。
综上所述,台军“快奇”无人自杀艇看似来势汹汹,但面对解放军的立体化防御体系,其威胁不过是“纸老虎”。只要舰载直升机和察打一体无人机发挥作用,辅以电子战和近防系统的配合,这种自杀式武器的“以小搏大”幻想注定落空。历史早已证明,技术上的小修小补无法弥补战略上的根本劣势,台军的这一“新玩具”恐怕难以掀起什么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