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叫马慧芳,今年56岁,初中毕业,家住在一个偏远的小县城。
我年轻的时候在镇上的供销社工作,后来供销社改革,我就下岗了。
后来靠着丈夫的介绍,在镇边上的一个小食品厂做了包装工,一干就是十几年。
丈夫在十年前因病去世,我一个人把女儿拉扯大,如今她已经出嫁了,在外地安家,偶尔会回来看看我。
我现在退休了,每月退休金两千多块钱,虽然不多,但在小县城生活也勉强够用。
唯一值钱的就是我这套老房子,是丈夫在世时用积蓄买的,虽然旧,但在县城中心地段,现在市值也差不多三十万。
我还有个弟弟马建平,比我小三岁,常年在外打工,家里条件比我差不少。
他老婆张红是个挺厉害的人,嘴巴快、脾气大,平日里我们来往不算多,但也算不上闹掰。弟弟家有个儿子马超,今年18岁,是我带大的孩子。
要说起这事,还得从六年前说起,那时候马超刚读小学六年级,我弟弟夫妻俩为了多挣点钱,去了南方打工,孩子一时没人照看,就把他送到了我家。从那以后,这孩子就一住就是六年。
02
马超刚来的时候,瘦瘦小小的,一看就是长期营养不良。我心疼他,给他买了新衣服,把我女儿留下的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给他住,还特意去菜市场买了牛奶、鸡蛋,想着孩子正长身体,不能亏待了。
起初他有些拘谨,叫我“姑姑”,说话总是小声小气的。
我知道孩子敏感,就耐心地和他说话,慢慢地,他也开始依赖我了。
有时候晚上做噩梦了,还跑到我房间,小声说:“姑姑,我害怕。”我就一把把他搂进怀里,哄他睡觉。
那几年我是真的把他当亲儿子一样养的。
每天早上六点多起床给他做饭,送他去学校。放学回来我陪他写作业,周末带他去图书馆。
每逢他成绩进步,我就奖励他一顿好吃的。马超也争气,学习成绩一直是班里的前几名,老师都夸他聪明、懂事。
我清楚地记得,有一次他考试考了全县第一,我高兴得像中了奖似的。那天晚上,我做了一桌他爱吃的菜,给他煮了红糖鸡蛋,马超那天笑得特别灿烂。
可不是亲生的,胜似亲生。
这些年我也不是没花钱。孩子生活、上学、吃穿用度,全是我一个人承担。我从没找弟弟要过一分钱,哪怕他们两口子回来的时候拎点水果,我都说:“别客气,都是一家人。”
可张红一直不太满意。她曾经当着我面说:“你别惯坏他,回头养成个白眼狼。”我当时没说什么,心里却有点不是滋味。
六年时间一晃而过,今年高考,马超考上了南方的一所985大学。那天查到分数时,我激动得一晚上没睡,眼泪都流下来了。这个孩子终于熬出来了,我心里想着:我这辈子也算没白活。
可接下来的事,却让我彻底寒了心。
大学开学前,马超来找我,说学校学费、住宿费加上生活费,还有一笔不小的开销。我想了想,咬咬牙决定把这套老房子卖了,给他凑出大学四年的费用。
说实话,我年纪也大了,住在哪都差不多,我打算卖房后搬去乡下老家,那里还有一间泥房,虽然旧点,但够我一个人住。
这件事我没跟太多人说,只是提前告诉了马超,想听听他的意见。马超听了很感动,眼圈都红了。他说:“姑姑,我能上大学,都是你给的,我一定好好读书,将来报答你。”
我听了心里热乎乎的,觉得这孩子没白养。
可第二天张红就找上门来了,一进门就冲着我嚷:“你是不是疯了?房子卖了你住哪?我儿子以后结婚还指望这房子呢!”
我愣了一下,说:“我卖的是我自己的房子,怎么就成你儿子的了?”
她叉着腰,声音更大了:“我儿子住了你家六年,那不等于这房子有他一半?你要真卖了房子,以后他结婚怎么办?你是想断我们家的后路!”
我气得发抖:“那六年谁养的?吃的喝的哪样不是我出的钱?我图过你们一分钱吗?现在孩子要上大学了,我卖房供他读书,合情合理吧?你怎么好意思说这种话?”
她冷笑:“供他读书是你愿意的,又没人逼你。房子不能卖,留着给我儿子结婚!”
我真是哭笑不得,这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人。马建平知道后,打了电话来劝我:“姐,你别和你弟妹一般见识,房子卖了你住哪儿?要不等孩子大学毕业了再说?”
我心里一凉,我这个弟弟,从小就唯老婆是从,今天也一样。他根本不管我一个寡妇怎么生活,只惦记着他儿子的婚房。
那几天我彻夜难眠。我不是舍不得房子,而是心寒。我为这个孩子付出了这么多,到头来却被当成应该的。
我把这些事告诉了女儿,女儿气得不行:“妈,你要是敢卖房,拿钱给他们家,我就跟你断绝关系!”
我更难了。我知道她不是不想帮马超,她也曾夸过这孩子懂事。可她心里不平衡,觉得我对侄子比对她还好。她说:“你一辈子为别人活,该为自己想一想了。”
我知道她说得对,可我怎么能眼睁睁看着马超因为钱上不了大学?我真是进退两难。
03
我现在还住在这老房子里,房子没卖,马超也已经去大学报到了。临走前他拉着我的手,说:“姑姑,你别为我和我妈吵,我以后会自己想办法挣钱。”
我点点头,强忍着眼泪。
如今,房子我暂时不打算卖了,我开始尝试做点副业,做点小手工、卖点东西,能挣一点是一点。马超也在课余时间打工,说要减轻我的负担。
我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也许有一天我真的会把房子卖了,只为不让他半途而废。但这一次,我要想清楚,是为他,还是为我自己。
人生走到这一步,我才明白,亲情,并不是你付出多少,就能换来感恩。可我也不后悔,那六年陪伴里,他是真心叫我“姑姑”的。
我想,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