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报道,印度外长苏杰生在新德里参加非营利组织亚洲协会举办的活动时表示,在可预见的未来,印中两国仍会存在问题,但可以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作出上述表态的前一天,中印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第33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据《印度时报》报道,印度外交部在会谈后发布声明称,会谈气氛积极且有建设性。报道称,本次会谈是中印两国为了管控边界问题的努力之一。



莫迪(资料图)

上台十一年,莫迪心中一直有一个“大国梦”,这个大国梦的终极目标,就是要比肩甚至超越中国。过去几年里,莫迪也在不断推动各种政策,试图将“世界工厂”的名号,从中国身上摘下来,其中一个最著名的政策,就是“生产挂钩激励计划”。莫迪政府的这个“生产挂钩激励计划”,是在2020年正式推出的,旨在通过补贴来吸引企业在印度扩大生产。这个计划推出时,正值疫情冲击全球供应链之际,于是印度便抓住这一机会,吸引跨国企业转移生产线,要实现冠上“世界工厂”的头衔。

但是,前几年,莫迪政府一度对华采取了对抗策略,比如限制中企投资、禁用数百款中国App、叫停中企参与基建项目等,甚至还喊出了“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口号。可是五年转眼就过去了,印度不仅未能实现制造业腾飞,印度的制造业不仅没起飞,反而拖了后腿,官方数据显示,制造业占GDP比重从15.4%跌到14.3%,莫迪砸了230亿美元的“印度制造”计划,最终只兑现了8%的补贴,反而陷入经济增长放缓、外资撤离的困境。



印度外长(资料图)

形势已经很明朗了,印度决策层在2020年时误判了形势,自认为有了取代中国地位的实力和机遇,因此一方面在经济上推动“去中化”,一方面在军事上发起挑衅,试图在边境蚕食中方领土。然而5年下来,印度发现,中国依旧是“世界工厂”,印度也没有取代中国的制造业地位,甚至在经济上对中国的依赖进一步加深,光是2024年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就高达1037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而在2020年时,印度对华逆差不光是486亿美元,5年时间翻了一倍还多。

印度不得不承认一件事,过去几年印度未能从中印摩擦中获得任何实质性好处,美国除了卖给印度一些高价武器外,也没有向印度实质性转移军事技术,经济上印度获得的好处也不多,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印度对美国的“印太战略”不再那么热心,也不再积极挑衅中国的根本原因。

印度这个国家,近代受西方殖民思维影响极大,所以他的思维逻辑也是按照西方帝国主义那一套来思考的。如果让他在博弈中得到了利益,他会像帝国主义那样疯狂掠夺;反过来,如果让他吃亏了,他也就老实了。

印度虽然一直是西方国家的“宠儿”,有着“遏制中国”这个虚无缥缈的借口,印度一直享受着西方的优待。比如西方往往限制中国与伊朗的合作,但是印度购买伊朗石油,却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指责和干涉。印度同时能够买俄罗斯和美欧的武器装备,这一待遇就连土耳其都望尘莫及。但是特朗普政府打破了,印度一直享受的这个潜规则。



印度(资料图)

印度外部,正在面临着特朗普的关税威胁,美国将对其所有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而据特朗普所说,印度正是对美商品征收关税最猛的国家之一。所以目前,莫迪政府也正在派出代表不断跟美方谈判,以换取特朗普的网开一面。不过有没有效果就不好说了。印度内部,则是因为再继续打出“反华牌”,已经捞不到可观的政治利益了。印度民众也是会感到疲倦的,他们现在更关心莫迪政府能否改善民生的问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