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对于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
杨浦区融媒体中心联合
杨浦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推出《百姓健康》栏目
我们邀请辖区内各大医院的专家
为大家解读介绍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疾病和健康问题
本期邀请到的是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心内科主任 张亮
来聊一聊冠心病的话题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心内科主任 张亮
如何科学治疗冠心病?药物治疗有何关键作用?“心脏支架手术”安全吗?今天就来听医生详细科普↓
一、药物治疗对冠心病的关键作用有哪些?
冠心病治疗并非只有“支架”或“搭桥”两种选择,药物治疗始终是贯穿疾病全程的基石。对于稳定性冠心病(如偶发劳力性心绞痛,血管狭窄<70%且症状可控),无大面积心肌缺血证据,药物可有效控制症状及危险因素的低危患者,或者是存在手术禁忌的患者(如严重凝血障碍、多器官衰竭无法耐受手术),药物治疗作为首选。
但是有些情况是必须手术的,比如急性心肌梗死的情况,需紧急介入开通血管,还有严重缺血的患者,如左主干病变、多支血管狭窄>75%伴心功能下降。此外,对于药物控制失败,规范用药后仍频繁心绞痛发作,影响正常生活的患者,也是应该尽快手术治疗。
要强调的是,即使接受支架或搭桥手术,药物治疗仍是术后管理的核心,不管接不接受手术治疗,药物治疗都是维持病情稳定,避免进展的关键,对于手术后的患者,药物治疗更是维持手术效果的“生命线”。
二、如果血脂血压已经正常了,能不能减少药量?
确诊冠心病后,即使血脂、血压已达标,绝大多数患者仍需长期维持药物治疗,擅自减药或停药可能大幅增加心梗、脑卒中等风险。冠心病患者用药目标不仅是“控制指标”,更重要的是稳定斑块、预防血栓、保护血管。
仅有部分情形可在医生监督下谨慎调整药物计量,比如出现了严重的药物副作用,如吃他汀类药物引起肌痛(CK升高>5倍)、肝功能异常(ALT>3倍上限),需换药或减量。或者降压药导致体位性低血压(站立时头晕、眼前发黑),可调整用药时间或剂量。
另外,对于生活方式显著改善后的患者可以协同减药,比如一个高血压患者,通过严格饮食控制+规律运动,体重下降15%,血压稳定在100/60mmHg,医生可能减少降压药种类。但是需要注意,调整后需密切监测,每1~2周复查血压/血脂,防止反弹。
三、如果血管严重狭窄,是否需要放支架?现在常说的“心脏支架手术”安全吗?
血管严重狭窄是否需要植入支架,需综合评估。
首先是冠脉的狭窄程度,冠状动脉狭窄≥70%(尤其是左主干或主要分支),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需要尽快手术;
还有就是患者的症状,比如频繁发作心绞痛,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风险高的患者;
另外,可以通过影像学如冠脉造影、血管内超声,功能学检测如冠脉血流储备分数测定确认狭窄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来判断是否需要植入支架。
心脏支架手术目前非常成熟,总体安全性较高,因为是微创介入技术(经桡动脉/股动脉穿刺),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发生并发症也少,只有极少数可能发生血管穿孔、血栓、心律失常等,这些风险与血管钙化程度、患者合并症(如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相关。
四、哪些患者需要做搭桥手术?术后能恢复正常生活吗?
这些患者可以考虑搭桥手术:
对于多支血管病变,尤其是左主干病变、三支病变合并糖尿病;
或者是复杂钙化或弥漫性狭窄:介入治疗困难或效果不佳;
以及合并心脏结构问题:如室壁瘤、瓣膜病变需同期修复;
还有就是介入治疗失败:如支架内再狭窄或血栓形成。
对于能够通过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比如慢性闭塞性病变,我们还是会尽力去通过介入手术治疗,减少患者的手术损伤。
冠脉搭桥手术一般术后1-2周可下床活动,3-6个月逐步恢复日常活动,但需避免剧烈运动。
五、对于冠脉严重钙化的人群,有什么治疗新技术?
针对冠脉严重钙化,海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已开展冠状动脉旋磨技术。还有最新的震波球囊技术,利用冲击波选择性碎裂深层钙化斑块,避免损伤血管内膜,可以显著提高支架贴壁率,减少术后再狭窄风险。
六、普通人如何避免血管钙化?
控制血糖血压最关键!糖尿病患者血管老化速度是常人3倍。另外,少喝碳酸饮料,过量磷摄入会加速钙沉积。
日常饮食注意低盐、低磷(减少加工肉类、内脏、碳酸饮料)、高纤维(蔬菜、全谷物),适当补充维生素K可以减少钙盐沉积,比如西兰花,菠菜这些食物。
另外,生活习惯上要戒烟限酒,适度运动,减少血管损伤,增加血管弹性;建议每年做一次颈动脉超声,血管健康一目了然。
最重要的还是要控制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需规范治疗(如他汀类药物、胰岛素)。
七、年轻人得了冠心病,治疗方法上和老年人有什么不同?
年轻人冠心病的治疗特点与老年人相比,年轻人治疗需更注重病因干预和长期预后。
对于危险因素管理,要优先排查遗传因素(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强化降脂(LDL-C目标值<1.8 mmol/L)。控制肥胖、代谢综合征,避免长期熬夜或高压工作。
在治疗选择方面,介入治疗(如药物球囊、可吸收支架)更受青睐,减少长期异物留存风险。另外要慎用β受体阻滞剂(可能影响运动耐力),优先选择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替格瑞洛)。
此外,还需要注意心理方面,年轻人容易因疾病焦虑,需结合心理疏导以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八、对冠心病患者还有什么建议吗?
冠心病重在预防,生活方式的干预非常重要。
饮食:地中海饮食模式(橄榄油、鱼类、坚果),每日盐<5克,避免高糖高脂。
运动:循序渐进,以不诱发心绞痛为度,推荐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70%。
药物依从性:坚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勿擅自停药。定期监测肝肾功能、肌酸激酶(CK)。
定期随访:每3-6个月复查血脂、血糖、心电图,必要时行冠脉CTA评估斑块进展。
急救准备:随身携带硝酸甘油,胸痛持续>20分钟立即就医。
通过上述综合管理,多数患者可有效控制病情,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文字 |鲁丹凤
视频|金毅萍 宋霄霄 尹亦然 龚亦乐
编辑 |奚宇轩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