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我放弃了提干机会,选择回家考大学,如今我干部退休,每当想起这件事情,我心里多少还是有些遗憾。
我叫郑小军,老家是陕西西安的,我家兄弟两个,1973年,我高中毕业,在父亲安排下,我到机床厂当了学徒。
我在机床厂干了四个月,厂里通知了征兵的消息,并开了动员大会,鼓励年轻人到部队当兵,我回家把征兵的事情告诉了父母,但是父母并不同意我去当兵,父母打算让我在机床厂再干一段时间,就把我调到其他单位。
我并没有按照父母给我规划的路线走,和父母僵持了一个礼拜,我最终还是如愿以偿报了名,我们厂报名参军的只有五个人,厂里还专门给我们五人举行了欢送会。
1973年11中旬,我坐上了闷罐火车,父亲并没有来送我,我心里有些失望,四天后,我到达了部队,休整两天后,我们便开始了新兵训练。
我从小在城里长大,身体素质比不上农村兵,新兵训练对我来说有些吃力,但是,我咬牙坚持了下来,各项科目成绩虽然都不突出,不过都及格了。
新兵下连,我分到一连,下连队后,平时除了正常训练,我每天还要加练两个小时,不管刮风下雨,我都没有间断过,经过我一年多的刻苦训练,我训练成绩提高很快,甚至都超过了连队很多老兵。
连长见我肯吃苦,进步快,给了我很多锻炼的机会,我也没有辜负连长期望,入伍第二年我不仅入了党,还担任了我们班副班长,1976年,我再次被提拔,成了我们连最年轻的班长。
1977年,因为我军事素质和专业技能过硬,而且有一定文化基础,连长找我谈话,准备把这年的提干名额给我,我心里非常激动,我向连长保证,一定会更加努力,绝不辜负连长期望。
就在我提干关键时刻,家里一个月给我写了十多信,让我退伍,回家参加高考,我心里一时之间陷入了纠结。
连长和指导员看了家里给我写的信,给我做思想工作,劝我留下来,我心里很矛盾,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最终还是决定放弃提干机会,退伍回家参加高考。
其实,我之所以会这样选择,一方面是因为,我想上大学,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战友巩建军,我和巩建军同一年入伍,他是农村兵,军事素质和能力一点不比我弱,如果我退伍了,那么连队一定会把提干机会给巩建军。
巩建军兄弟姐妹五个,家里日子过得很拮据,如果他提了干,不仅可以帮父母分担压力,还可以供弟弟妹妹读书,我退伍前,请连长、指导员和全班战友吃了饭,大家都替我惋惜。
我退伍回家后,仓促复习了一个月,便参加了高考,遗憾的是,第一年高考,我落榜了,我并没有因此气馁,1978年,我第二次参加高考,以高出录取分数线七十分的优异成绩,如愿以偿考上了大学。
我大学毕业后,分到了市机械局工作,在我毕业第三年,在父母介绍下,我和张玉梅领证结了婚,张玉梅比我小一岁,她恢复高考第一年就考上了大学,张玉梅父亲和我父亲不仅是高中同学,而且还在一个系统工作,我和张玉梅结婚第二年,儿子出生。
我的仕途很顺利,因为我工作出色,能力强,一路提拔当上了机械局局长,后来又调到了市委工作,我退休时,已经是厅级干部。
如今我和妻子都已退休,儿子事业有成,和媳妇经营着一家公司,让我感到遗憾的是,儿子高中毕业,没有听从我的意见考军校。
虽然,我现在的生活衣食无忧,过得很惬意,但是,我心里对于当年放弃提干,还是有一点遗憾,而巩建军提干后,靠着自己的努力,晋升了正师,如果当初我不选择退伍,或许也会和巩建军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