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创新,攻克难题。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神经外科
迎来关键突破
为阿尔茨海默病治疗开拓全新路径!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神经外科近日成功开展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标志着神经外科在阿尔茨海默治疗领域实现又一创新实践。作为经严格新技术伦理审查论证通过的临床项目,此次手术不仅彰显了神经外科在技术创新与伦理责任并重的发展理念,更通过申报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牵头的多中心临床研究,以循证医学为支撑,积极探索疑难病症治疗新路径。这一突破性尝试为相关疾病患者提供了更安全、规范的治疗选择,体现了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神经外科在医疗技术革新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1
病情回溯:七年沉寂,家庭陷困境
86岁的刘奶奶(化名)与阿尔茨海默病抗争已逾七年。
起初,她容易忘记刚发生的事情和刚说过的话,常常到处寻找东西。
随后,她的性格和脾气发生了改变,并逐渐失去了使用工具的能力,如开门、操作电器遥控器等。
四年前,她开始出现不会到厕所大小便及随地大小便的情况。曾就诊于北医三院和宣武医院,被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尽管口服了多奈哌齐和美金刚,但他的病情逐渐恶化,最终失去了自主大小便和进食的能力,目前卧床已有半年余。
疾病逐渐吞噬了她的记忆与行动能力:从最初的健忘,到后期完全丧失语言功能,仅能发出模糊的“哼哼”声;从步履蹒跚到无法行走,连最简单的挠头、握手动作也无法完成,营养不良,体重仅有30多公斤,双膝也已经不能伸直;认知能力更是严重受损,甚至连至亲的女儿也不认识。家属日夜守护,却难掩无助与心酸。
2
医学突破:淋巴循环重建术打开新希望
创新术式
面对刘奶奶的病情进展,在医联体共建合作单位北京协和医院的指导下,我院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和老年医学科多学科合作下,决定采用创新术式——双侧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该手术通过重建颈部淋巴引流通道,促进脑内代谢废物排出,缓解神经炎症反应,从而延缓疾病进展、改善脑功能。
(术中真实影像)
手术历时数小时,终于顺利完成。术后第1天,医护团队观察到刘奶奶的微妙变化:眼神逐渐聚焦,不再是术前的空洞,表情逐渐丰富,偶尔也能回应家人呼唤;术后第2天,她竟能回应说出“你好”“吃过饭了”等短句,并能遵嘱伸手握手。这些“简单”的进步,让家属激动不已。
以下视频来源于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神经外科
(患者术前术后对比)
3
专家解读:技术赋能,守护生命的尊严
神经外科
“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不仅是延缓遗忘,更是维护患者的生活尊严。”医生们表示,“淋巴静脉吻合术能够为中晚期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向。刘奶奶的改善证实了该术式在恢复部分脑功能、提升生活质量方面的潜力。”
目前,刘奶奶仍在接受个性化康复训练,老年医学科、神经内外科、康复科、营养科组成治疗团队将持续监测其认知与运动功能的长期变化。
4
愿科技之光,照亮更多遗忘的角落
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任重道远,但刘奶奶的案例为晚期患者家庭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我们坚信,医学的探索永不止步,生命的每一刻都值得被温柔以待。
如果您或家人正受困于神经系统疾病,欢迎联系我院专家团队,让我们共同守护记忆的温度。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北大国际医院神经外科
专家出诊信息:
每周二上午2C诊区8诊室
咨询电话:
外科专家信息
牛弘川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 神经外科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 博士
擅长:
癫痫(FCD、海绵状血管瘤、低级别胶质瘤、结节性硬化等)外科治疗
昏迷、植物状态、意识障碍术前评估及功能神经外科治疗;颅内病灶活检(立体定向及导航)、立体定向引导脑内深部电极植入(SEEG)微毁损
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的微血管减压治疗、三叉神经痛微创治疗
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脑出血/梗塞后丘脑痛、脑梗塞后肢体偏瘫、脊髓损伤后疼痛、脑脊髓损伤后肌张力障碍、痉挛性截瘫、严重肢端缺血、带状疱疹后遗痛、糖尿病神经病变疼痛、糖尿病足、脊髓损伤体位性低血压的神经调控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神经调控
成人癌性疼痛的鞘内药物泵置入
局灶性癫痫、胶质瘤的磁共振引导下激光热凝消融(LITT)治疗
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外科治疗(颈深淋巴系统静脉吻合术,LVA)
社会任职:
中国健康管理协会神经调控全程管理分会理事;北京医师学会神经调控与人机交互专家委员会委员
孙凤侨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神经外科
临床医学 博士 主治医师
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
擅长:各种脑及脊髓功能疾病的诊治:慢性疼痛的诊断和微创治疗,运动障碍病的手术治疗,昏迷促醒治疗,肢体功能障碍的神经调控治疗,癫痫的术前评估和手术治疗,阿尔兹海默病的手术治疗,面肌痉挛及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治疗,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及周围神经疾病的手术治疗。
社会任职:中国健科会神经脊柱和疼痛专委会委员;北京神经科学学会脑电生理与脑节律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抗癫痫协会会员;中国女医师协会神经外科专委会会员
内科专家信息
朱莎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
北京大学医学部神经病学博士
副主任医师
擅长:神经系统变性病的诊治,如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认知障碍及痴呆,脑血管病,睡眠障碍,神经肌肉疾病,神经免疫疾病等。以第一作者发表SCI7篇及多篇中文核心期刊。
社会任职: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特色老年医学中心主任助理,兼任北京神经变性病学会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市昌平区老年健康和医养结合工作专家。
神经外科
供稿 | 神经外科 牛弘川 孙凤侨
编辑&责编 | 业务拓展部 张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