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长宁区多所学校通过课程融合、实地祭扫、仪式教育等形式,将“大思政”育人与清明祭英烈活动结合,并融入学习生活、实践活动全过程,引导青少年铭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汲取奋进力量。
在新世纪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通过一堂融合课开启了“认识革命先辈”的学习之旅。课堂上,孩子们观看革命先辈的视频,聆听老师讲述英雄故事。课后,孩子们亲手折叠纸花,并小组讨论制定“烈士陵园扫墓公约”,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先烈的敬仰。3月27日,师生们冒雨前往龙华烈士陵园,在纪念馆内聆听“龙华二十四烈士”的故事、观看3D影片,感受革命先辈的英勇与坚定。学校还举行了“红旗章”争章仪式,激励孩子们传承红色精神,照亮成长之路。
长宁路小学则将“感恩教育”与红色文化相结合,组织党团员教师、关工委老师和少先队代表参观三十七民众夜校旧址纪念馆。在新四军后代陈晓光爷爷的讲解下,师生们通过煤油灯、珠算盘等老物件,了解这所由中共上海地下党创办的工人夜校在革命年代发挥的重要作用。随后,师生们来到苏州河畔陈仲信烈士雕像前,举行庄重的祭扫仪式。
在复旦中学华山路校区,复旦中学、复旦初中和复旦小学的师生代表以跨学段联动的形式共同追忆创校先贤马相伯、邵力子和沈敏之。师生们通过了解三位先贤“教育救国”的感人事迹,深刻感悟他们为复旦和中国教育事业作出的贡献。以此次跨学段联动活动为契机,三校积极推进小初高一体化育人实践和“大思政”课程建设,激励着学子传承“团结、服务、牺牲”的复旦精神,续写新时代的青春篇章。
上海市延安中学则以“大思政”教育理念为引领,通过瞻仰祭扫、参观学习和主题团课等方式开展“清明祭英烈”系列主题活动,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中,厚植家国情怀、汲取奋进力量。学生代表手持鲜花,来到校友陈永平烈士纪念碑前,聆听他的英勇事迹,并为纪念碑除灰、描金,表达深切追思。高一年级师生前往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将亲手制作的纸花敬献于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寄托哀思与崇敬。高二年级团支部则通过云端祭扫、红色观影、英烈故事分享会等形式的主题团课,深化爱国主义教育,让革命精神在青年学子心中生根发芽。
图片来源于上述各学校
撰稿:何郁柠
编辑:陈 莎
责编:王 博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