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清明了,提醒大家:有钱没钱多吃“清明3宝”,少碰1物,健康过春

清明将至,春风和煦,万物复苏,这是一个缅怀先人、踏青赏春的好时节。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们不仅要遵循传统习俗,如扫墓祭祖、踏青郊游,还要注重饮食健康,以顺应时节,调养身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聊聊清明时节应该多吃的“清明3宝”以及应该少碰的“1物”。



清明3宝:滋养身心的传统美食

1. 青团:春天的味道

青团,作为江南一带的传统小吃,是清明节的代表食品之一。它用糯米粉和艾草制成,通常包裹着莲子、豆沙等甜馅,也有包裹咸馅的。青团不仅口感细腻,有嚼劲,而且艾草的清香让人回味无穷。在清明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制作青团,供奉祖先,同时也是家人共享的美味佳肴。

青团不仅美味,还有很多的好处。艾草味苦、辛,性温,散寒祛湿,保护人体免受寒湿之邪侵袭。清明时节,春雨绵绵,湿气较重,适量食用青团有助于祛湿健脾。但需要注意的是,青团的主要成分是糯米,冷却后不易消化,胃肠功能不好的人应尽量避免食用冷青团。



. 田螺:清明前后的美味

“清明螺,赛过鹅。”这句民间谚语道出了清明时节田螺的鲜美。田螺和螺蛳在清明前后肉质肥美,是餐桌上的佳肴。田螺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此外,“螺”字与“罗”谐音,寓意包罗万象、广纳财富,因此清明节吃田螺也被认为可以带来好运。

然而,食用田螺也需要注意卫生问题。田螺长期生活在河底的淤泥和污浊之处,体内可能含有寄生虫和大量细菌。因此,在烹调田螺时一定要彻底清洗干净,并煮熟煮透。



3. 馓子:香脆可口的传统小吃

馓子,又称食馓、寒具,是一种流传在南北方地区的清明节小吃。它用面粉、糯米粉加盐或蜜、糖制成细条,油煎而成,香脆可口,深受人们喜爱。馓子不仅味道独特,而且制作工艺精致,是体现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一种小吃。

在清明节期间,一些地方还保留着吃冷食的习惯,馓子作为油炸食品,易于保存和携带,成为了人们祭祀后分食的佳品。此外,馓子还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适量食用补充能量和蛋白质。但需要注意的是,馓子属于高热量食品,过量食用容易导致肥胖。



少碰1物:清明蔗,毒过蛇

清明时节,气温逐渐升高,甘蔗容易发霉变质。发霉的甘蔗会产生一种名为三硝基丙酸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毒性极强。因此,民间有“清明蔗,毒过蛇”的说法。

在选购甘蔗时,一定要仔细观察其形态和颜色。正常的甘蔗表皮光滑、色泽均匀、质地坚硬;而发霉的甘蔗则会出现变色、斑点甚至霉丝等现象。一旦发现甘蔗有发霉迹象,应立即丢弃并不要食用。



清明时节的养生之道

除了注意饮食健康外,清明时节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养生之道:

合理饮食:清明时节气候温和,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多吃些蔬菜水果,避免暴饮暴食。同时,还应注意食物的卫生和安全,避免食用过期、变质的食品。

注意防寒保暖:清明时节虽然气温逐渐升高,但早晚仍有较大温差,容易感冒。因此,应根据天气变化及自身体质情况合理搭配服装,注意防寒保暖。

适当锻炼:清明时节气候宜人,适合户外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但需要注意的是,运动要适度,避免过度劳累和受伤。



保持心情愉悦:清明时节是祭扫先人的日子,容易引起思乡之情。因此要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影响身体健康。可以选择一些心理调节的方法,如听音乐、读书、写日记等。

清明时节,让我们在缅怀先人的同时,也注重自己的身心健康。多吃“清明3宝”,远离“1物”,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春天的到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