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文明城市济宁的主城区,龙翔御书坊一期小区内却上演着令人瞠目的"圈地运动":公共绿化带被浇筑水泥硬化成私人庭院,草坪被围栏圈占为"私家花园".....这场持续多年的侵占乱象,最近越演越烈,暴露出物业管理的严重失职与行政监管的长期缺位。
一、触目惊心的"绿化带私有化"实况
1.水泥浇筑式侵占
13号楼1单元南侧业主将房屋后面约40㎡的公共绿地整体浇筑成水泥平台,铺设地砖并放置户外桌椅,俨然成为私人休闲区。施工过程中,原有灌木被连根拔除。
(图1:13号楼1楼东户,图片拍摄于2024年12月23日)
(图2和图3,拍摄于2025年4月3日,13号楼1单元西户破坏绿化和施工改造现场。同时也能看出来东户破坏后的水泥地全貌)
9号楼1单元南侧业主将房屋后面约10㎡的公共绿地浇筑成水泥路面,改造原本上规划没有的入户路径和私人景观。(小区南门进出口非常显眼之处)
2.围栏圈地式霸占
1号楼南侧业主用高1米多的木艺围栏将公共草坪圈围近30㎡,内部摆设茶几等设施。其他业主效仿,形成"围栏竞赛"。
(图4:1号楼2单元西户现场照片)
3.景观改造式蚕食
以"美化环境"为由,擅自移栽公共区域苗木,种菜或者摆放私人绿植,使公共绿化带沦为个性化庭院。
(图5:9号楼西侧业主改造和种菜破坏公共区域绿化,私人物品摆放混乱)
4.废弃物品随意堆放侵占
(图7:4号楼南侧业主侵占公共区域摆放废旧物资)
(图8:6号楼东侧废弃物堆放非常严重)
二、三重失守下的管理困局
1.物业公司"装睡式管理"
据业主提供的通话记录显示,物业接到投诉后仅口头劝阻,对已形成的违建未采取任何拆除措施。甚至还站在侵占方的角度辩解,让业主理解物业的苦衷,理解侵犯公共绿化的行为!!
2.行政执法"慢动作响应"
任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在接到市民热线举报后,虽然也有过工作人去现场查看,但均未跟进强制执行。有业主反映:"执法人员来了拍个照就走,违建反而越拆越多。"
3.基层治理"和稀泥式调解"
社区居委会组织以"邻里和睦"为由,建议业主"自行协商"。这种回避矛盾的做法,实质上纵容了违法行为。
三、文明城市形象的撕裂之痛
1.数据对比
济宁市2022年新建改建绿地面积达286公顷,同期主城区住宅小区绿化侵占投诉量同比激增,政策投入与现实乱象形成尖锐反差。
2.法律践踏
违反《民法典》第274条:业主对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权利
违反《济宁市城市绿化条例》第28条:禁止擅自占用居住区绿地
违反《消防法》第28条:不得占用、堵塞疏散通道
3.文明悖论
在2023年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中,"社区公共空间管理"权重占比达12%,而龙翔御书坊的乱象直接冲击着测评核心指标。
四、业主声音:被践踏的共有权益
"我们每月交着1.5元/㎡的物业费,换来的却是公共资源被少数人霸占。"——业主王女士
"向市长热线12345举报了多次,每次回复都是'正在处理',结果违建水泥都干透了也没见拆除。"——业主张先生
“如果这种现象持续下去,得不到整改,将造成群众对是非对错的曲解,对政府执法部门的不信任,也有可能引发邻里之间更深层的矛盾,如果人人效仿的话,整个小区将成一片乱像,我个人也是在观望中,如果没有一个合理说法,我也将加入其中”——业主李先生。
五、四问责任主体
1.问业主
是不懂小区公共绿化作为公共区域任何人侵占均是违法行为,还是明知故犯,作出侵占行为的业主是否涉及党员干部或者机关事业单位公职人员特殊群体,如果涉及党员干部或公职人员在基层群众中做出损公利己的行为,道德约束不了个人行为的话,党纪国法是否可以?
2.问物业
为何收费时强调"五星级服务",面对违建却变成"睁眼瞎"?是否存在选择性管理?
3.问监管部门
行政执法为何沦为"走形式走过场"?是否存在懒政怠政?
4.问信用体系
济宁正在推行的《物业服务企业信用管理办法》,为何未能约束此类明显失信行为?
六、整治建议
1.立即启动"拔钉清障"行动
由城管部门牵头,联合住建、消防、园林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建立违建拆除倒计时公示制度。
2.实施物业黑名单制度
依据《山东省物业服务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对履职不到位的物业公司扣减信用分并公开通报。
3.建立"透明化"治理平台
在"济宁城管"公众号开通小区违建举报专栏,实行受理、处置、反馈全流程可视化追踪。
4.引入第三方审计
核查物业公司对公共收益的使用情况,明确绿化维护专项资金流向。
当公共绿地沦为私欲的角斗场,当行政监管变成稻草人,受损的不仅是小区环境,更是法治社会的根基。济宁市的"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容不得这般肆意践踏。我们期待相关责任主体能刮骨疗毒、重拳整治,让文明真正在城市的毛细血管中流淌。
济宁人编辑整理 微友留言不代表本站观点
非本站原创照片均来自百度图片
凡原创稿件不经同意不得转载
“济宁人”法律顾问单位:山东希音律师事务所
相关法律问题请拨:17805370308(刘岗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