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厨|艺|课|堂
春日寻鲜,青团寄思
清明至,青团香。节前,学校后勤管理处组织开展的青团制作厨艺课堂顺利开展,来自各学院的63位同学齐聚教工餐厅,一同制作、品尝青团,让二十四节气文化焕发时代新韵。活动不仅提升了参与者的劳动技能,也提供了一次极具意义的文化体验。
制作教学
活动伊始,食堂后厨面点师傅深入浅出地向师生们讲解清明食俗,并动手演示青团制作的方式方法。讲师详细讲解青团从原料选取到手工制作的技艺要点,也特别演示了如何通过反复揉压使面团柔韧均匀。同学们认真聆听,跃跃欲试。
制作实践环节中,同学们互相帮忙、一起摸索,逐渐掌握了手工制作青团的要领,也在日渐熟练后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将青团定制成各式各样的形状,赋予青团独特的个性与风格。
成果展示
制作完成后,同学们纷纷挑选出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拍照记录下这一开心的时刻。青团出锅,碧莹莹的团子泛着油润的光泽,同学们积极踊跃,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
参与感想
01
陈雨菡 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我第一次尝试参与青团制作,揉粉包馅,和同学们共品传统美食。从生疏到熟练,我努力攻克揉面难题,包出了形态各异的青团,也体会到传统食俗的魅力,更收获了团队协作的快乐。制作青团,是味蕾探索,是劳动实践,更是文化溯源。我与伙伴携手完成作品,于香甜中触摸传统,满是收获。
02
杜思瑶 数学学院
我在这次活动里学到了如何包青团,亲手感受着糯米粉与艾草汁在指尖交融。从揉面、包馅到成型,每一步都是对传统的致敬,满心都是亲手创造的满足 。
03
张浩翔 商学院
参加青团制作活动,让我体会到亲手制作传统美食的乐趣。和面时艾草汁与糯米粉总是不太听话,食堂阿姨教我要慢慢加水揉搓;包豆沙馅时笨手笨脚,不是皮太薄就是形状歪斜,但揭开蒸笼看到自己做的青团冒着热气,咬下软糯清香的瞬间特别满足。原来每个青团都藏着耐心和温度,这是流水线生产永远替代不了的手作温暖。
青团制作厨艺课堂为同学们的校园生活增添了新趣味,参与师生不仅学习了解了清明传统美食的制作方法,更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到时令点心中蕴含的智慧与意义,在劳动中感知与传承传统文化。愿这一枚枚青团,包裹的不仅是豆沙的甜,还有同窗的情、劳动的乐,以及对传统习俗与文化的热爱。
来源 | 后勤处
图文 | 梁毓琪
编辑 | 谢雅靖 校对 | 田大有
审核 | 曹东勃 施蕾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