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来学习一下面临家庭破裂的儿童。

家庭破裂(如离婚或长期分居)对父母而言是巨大的挑战,但对孩子来说,可能是一场潜藏在心底的“心灵地震”。许多父母在面临婚姻危机时,会陷入两难:是否要为了孩子勉强维持关系?或是如何告诉孩子真相?作为父母,你有权优先处理自己的情感需求,但关键在于——如何以不伤害孩子的方式结束关系,并帮助他们理解这一切。从心理动力学的视角出发,理解孩子在家庭破裂中的内心体验,以及如何以健康的方式引导他们面对现实,是每位父母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当家庭破裂时,孩子内心究竟在经历着什么?孩子内心在想 “是不是我的错?”,这种想法来源于潜意识的自我归罪。儿童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常以“自我中心”视角理解世界。他们会将父母的争吵、冷漠或离开,归咎于自己“不够乖”“成绩不好”甚至“不该出生”。这种自责可能不会直接表达,但会通过以下行为传递:突然变“乖”:主动做家务、讨好父母,试图用“完美表现”修复家庭。退行行为:尿床、咬指甲、过度粘人,退回到更小的年龄寻求安全感。躯体化症状:频繁头痛、腹痛,这是潜意识将心理痛苦转化为身体信号。面临依恋关系的崩塌,孩子内心在想 “爸爸妈妈不要我了”。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是心理健康的基石。当家庭破裂时,他们的核心恐惧并非“父母离婚”,而是 “我是否会被抛弃”。此时孩子对于依恋需求呈现出矛盾的心态:既渴望靠近父母,又因害怕被拒绝而疏远。同时,孩子无法处理复杂的情感问题,于是采用了分裂防御:也就是将父母一方视为“好人”(如“妈妈最爱我”),另一方视为“坏人”(如“爸爸抛弃我们”),以此简化复杂情感。并伴随着情感冻结:表现出冷漠或麻木,实则是潜意识在屏蔽无法承受的痛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