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办理退休时,人事档案至关重要,出现档案缺失很容易影响待遇申报。同样,身份证和个人档案出生日期不符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有些是为了提前入职,有些是农历公历没区分,还有一些是填写档案人员笔误。那么,在计算退休年龄时,身份证和个人档案到底以哪个为准呢?



最高院定调以档案为准

2024年底,江西省最高人民法院对于慕容博案件审理定调,当出现身份证和个人档案不一致时,以个人档案最早记录的出生日期为准。最高院的定调,即解决了老百姓的疑惑,也给类似案件画上了句号。

关于退休年龄的界定,一直都存在客观问题。有些人因为档案填写人员的笔误,造成自己的档案和真实年龄不一致。如果碰巧赶上政策待遇卡出生时间,很容易造成个人权益损失,那为什么就不能按照身份证为准?



个人档案更早更真实

我国档案制度的出现,最早是在1958年,并且个人档案,都是由专门的人员进行填写和保管。我国第一代身份证,是在1984年投入使用的,并且身份证信息大多数都是手写的,所以登记时容易出现伪造年龄。

对于70后80后,明显个人档案更具真实性。修改身份证年龄,明显要比修改档案年龄简单的多。再加上我国对于个人档案的严格管理,本人都不太可能接触到个人档案,所以想要修改档案信息,基本是不太可能的。



档案出错如何补救

如果是档案填写人员失误,造成档案出生日期跟真实情况不符的。可以向户籍地的档案管理部门,申请查询自己档案的相关资料。除去你个人档案资料里的,户籍地一般都会有相关档案存根,可以用于核实档案信息。

也可提供比个人档案资料更早的原始证据,比如说出生相关证明、老户口本、人口信息普查表等有效材料,只要相关资料能够证明,你个人档案中的信息有误,就可以向当地档案管理部门,申请进行档案信息更正。



延迟后退休年龄计算

人社部对于退休人员法定年龄从男性60岁、女性50岁/55岁,逐步延长到男性63岁、女性55岁/58岁。从2025年开始,每晚退休4个月,法定退休年龄延长1个月;原女性50岁退休的,每晚退休2个月,退休延长1个月。

如果想要提前退休的,可以按照弹性退休办法,满足法定养老缴费年限,到达原法定年龄(男60女55),提前3个月向当地社保部门申请提前退休,最多能提前3年,但是不能早于原来的法定退休年龄



关于退休年龄的依据,最高院的一锤定音,解决了身份证和档案年龄不一致的争议,在符合法律的情况下,保障了退休人员的基本权益。

目前只是在办理退休时,对个人出生日期以档案为准,其他手续办理还是以身份证为准,所以大家也不用纠结。总不能让某些人改年龄时占便宜,退休时又想两头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